s 阅读页

第1节 暴动

  从军事的角度讲,三国的肇始是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军事之下的深层次原因,是政治问题。三国动乱,源于东汉王朝的没落。从政治的角度看,东汉王朝的没落,又源于东汉后期皇权的衰落,宦官与外戚的交替专权以及外戚、宦官之间的相互倾轧,由此导致吏治败坏,民生破产。

  这是分析农民起义原因的经典说法。

  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除了揭竿而起,实在没有别的出路。可以说,三国是一帮饥寒交迫的农民闹起来的。

  揭竿而起这个词,似乎专指农民起义。大概起源于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意思是赤手空拳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奋起造反。东汉末期的农民造反,揭开了三国混战的序幕。所以,有的学者写三国史,即是以黄巾起义开篇。

  我现在来看看,揭开三国序幕的黄巾起义。

  东汉灵帝(刘宏,公元168—189年在位)时,冀州巨鹿郡(今河北省晋宁一带)人张角,传播一种叫太平道的神秘宗教。对于生病之人,张角和他的弟子们叫病人跪下,让病人忏悔,然后喝下符水,有的病人竟然也能痊愈。十数年间,太平道在大半个中国流行,张角拥有门徒几十万。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将徒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余众,小方也有六七千人。这个“方”,是个准军事组织,大致相当于军区的意思,每方设立渠帅(军区司令)。方的建立,标志张角的组织架构业已建立,传教活动向军事行动转变。

  张角他们宣传一个政治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是指东汉王朝,黄天是指他们将要建立的新朝代。临近起事的时候,张角的门徒们在各级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办公大楼的墙上,都用石灰浆写上“甲子”两字。

  张角原定于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起事。可甲子年春节刚过,张角的其中一个门徒叫唐周的向政府告密,在京师洛阳联络宦官做内应的主要领导人马元义被捕、处以车裂极刑,牵连被杀者一千余人。

  中央政府下令通缉张角兄弟。张角得知消息,急忙通知、联络各方,于二月匆忙举事。起义军没有统一的制服,就在头上裹一条黄巾,作为标志,时人称之为“黄巾贼”。

  张角一声令下,各方风起云涌,起义军焚烧州郡,攻杀官吏。一时间,天下汹汹,举国震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糊涂长官们这才发觉,原来“大贤良师”传播的竟然是“邪教”,而且,“邪教”已转化为暴动。

  黄巾暴动主要发生在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和豫州(今河南省大部和安徽省西北部)。豫州黄巾主要在颍川(今河南省中东部)和汝南(今河南省东南部)两郡。

  三月初,大将军何进(何皇后的同父异母哥哥,灵帝的大舅子)在京师及周围八个关隘进行军事部署。同时派出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共率四万大军进攻豫州黄巾军,分两路进击颍川。朱俊与黄巾军首领波才会战于阳翟(颍川郡治所,今河南省禹州市),失败。皇甫嵩进驻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被波才部包围。

  黄巾军将长社围得密不透风,皇甫嵩兵力单薄,军心惶恐。黄巾军依草结营,恰好刮大风,皇甫嵩心生一计,采用火攻,黄巾军溃败。骑都尉曹操及时率兵赶到,与皇甫嵩一起追击黄巾军,黄巾军退回阳翟。

  五月,皇甫嵩、朱俊、曹操三支部队会合,进攻固守阳翟的黄巾军,黄巾军大败,死数万人。

  黄巾刚起事时,张曼成击斩南阳郡(属荆州,今河南省南阳地区)太守赵谦。六月,政府新任命的南阳太守秦颉反击,斩张曼成。

  此时皇甫嵩和朱俊基本上将颍川、汝南、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三郡黄巾军肃清。朱俊转而进攻南阳黄巾,皇甫嵩则奉命北上对付张氏兄弟率领的冀州黄巾军。

  朱俊进入南阳以后,与黄巾军在宛县(南阳郡治所,今河南省南阳市)展开拉锯战,呈胶着状态,直至八月初,将十余万黄巾肃清。

  本年春,张角兄弟直接领导的冀州黄巾军与豫州黄巾军一同起事,当地政府措手不及,幽州刺史郭勋、广阳郡(今北京地区)太守刘卫被杀。

  政府军与张角作战的是北中郎将卢植。卢植刚与张角接触,连战连胜,斩黄巾一万余人,张角退保广宗城(今河北省威县东),誓死固守。卢植将广宗团团围住,广宗陷落在即。此时,前来军中视察的皇帝特使、小黄门左丰索贿不成,回京后诬告卢植贻误军机,卢植被解押回京,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的指挥位置。

  八月,皇甫嵩北上至东郡的仓亭(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进攻黄巾军,生擒黄巾将领卜巳。董卓与张角交战失利,受到军法处置。

  十月,张角已经病死。皇甫嵩突袭广宗,张梁阵亡,黄巾军崩溃,生降、被杀者三万余人,被逼溺死五万余人。

  十一月,皇甫嵩进攻屯军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州市西)的张宝,斩张宝,杀死、俘虏黄巾十余万人。

  至此,冀州黄巾军的主力被镇压下去,全国展开大清洗。

  其实,黄巾起义有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狭义的黄巾起义,即张角兄弟、波才、张曼成等领导的冀州、豫州公元184年春天的起义,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即被当局荡平。

  广义的黄巾起义,或者更恰当地称之为黄巾农民运动,仍然在各地展开,大集团有二三万人,小的也有六七千人。这些民变集团的战士是否与张角他们一样头裹黄巾,史书没有明确的记录,一般称之为“贼”或黄巾余党。

  公元185年,张牛角、褚飞燕也拉起一支队伍,攻击瘿陶(巨鹿郡治所,今河北省宁晋县西南),张牛角战死,部众奉褚燕为主,褚燕改姓张(褚燕绰号飞燕,所以张飞燕就是张燕,即褚燕)。张飞燕率众转战于黑山(太行山南端,在今河南省鹤壁地区)一带,被政府称为黑山贼,部众多达百万。

  公元188年二月,郭大等在河东郡(属司隶州,今山西省南部)的白波谷起事,被称为“白波贼”。十月,青州(今山东省北部)和徐州(今江苏省北部和山东省南部)黄巾再起,劫掠郡县。

  公元189年,白波黄巾军攻击河东郡政府。

  公元190年,青州黄巾大败刺史焦和的军队。公元191年冬,青州黄巾攻击渤海郡(属冀州,今河北省沧州地区),试图与黑山黄巾会合。降虏校尉公孙瓒大破青州黄巾军。

  公元192,黄巾首领于毒进攻东武阳(东郡治所),曹操采取声东击西战术,打败黄巾军。同年夏,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濮阳,斩兖州刺史刘岱,曹操接任兖州刺史。冬十二月,曹操追击黄巾军至济北国(今山东省长清县),黄巾军部众一百余万全体投降。曹操挑选精壮三十余万入伍,号称青州兵。

  在张角稍后起事的,还有凉州(今甘肃省)北宫伯玉、边章、韩遂、马腾,闹腾的动静很大,差一点占领了长安;一直折腾到公元214年马超只身投奔刘备,公元215年韩遂被部将所杀。

  公元190年以后,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为标志,全国转入军阀混战,黄巾余音袅袅。

  公元220年,世人听到了黄巾余音的绝响。这年正月,曹操逝世。消息传出,青州兵团的将领们率领各自的部属(经过近三十年的血火征战,这三十万人还存活多少?史书没有记载),放下武器,擂响战鼓,向东(他们的家乡青州)移动。

  此时曹操刚死,曹丕尚未继位,任何事件都高度敏感。大家以为青州兵造反,要求制止,不听劝阻的,予以镇压。贾逵反对,中央政府立即发布一道命令,沿途各州郡必须保护他们的安全,供给他们饮食;他们抵达家乡后,当地政府必须给予妥善安置。

  这支军纪很差,很能打仗,仅服从曹操的特殊军队终于偃旗息鼓。

  曹操尸骨未寒,阴魂未散,地下有知,看见这些战友们离去,肯定会号啕大哭,然后放声大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怎么回家种地、抱孙子去了?嗬嗬嗬……哈哈哈……”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