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生最喜欢马克思的一句话:“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首先拿他们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刘东生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
有的年轻研究人员问他为什么能够多年情系黄土地?他的回答朴实而又真切:“我们吃了农民的馒头,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做工作。”知道感恩才会知道回报。
一位记者问他:“你几十年来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国家需求是支持我研究的最大动力。” “我觉得,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不会有什么吃亏的感觉。这是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难道不是吗?从1954年开始的三门峡水土保持调查到1957年的黄土大面积网络状路线调查直到希夏邦马峰和托木尔峰的科学考察,刘东生总是在国家下达的项目中投入全部的真诚,并借机寻求新的学科突破点与生长点。
正因为他将祖国至上,人民至上,一生倾注于科研,才取得了一系列为国内外公认的科学成就。他不仅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中国绿色科技奖特别金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陈嘉庚奖、何梁何利奖、洪堡奖章等,还获得了国际环境科学最高奖——泰勒环境成就奖。
2002年4月12日,刘东生偕同夫人胡长康,出席了在美国洛杉矶四季宾馆大厅举行的2002年度“泰勒环境成就奖”颁奖典礼。评审委员会成员科恩教授在会上阐述颁奖理由时,明确而又富于诗意:“自然界沧海桑田的环境变化在地球上刻下了三本完整的历史大书:一本是完整保存古环境变化信息的深海沉积,另一本是系统反映气候变化的极地冰川,而第三本书则是中国的黄土沉积。这三本书是我们认识地球上自然历史、气候、生物变迁的最佳文献档案。是谁识就了黄土这本大书,并将其‘写出’,为国际同行所赏识,以至让中国科学界为之骄傲?是位于主席台旁,准备领奖的刘东生院士,当然也包括他领导的黄土研究团队。获得这一殊荣者,在中国他是第一人,在亚洲他是第二人。”
此时此刻,刘东生并没有把这无上的荣光归于自己。他对同事回忆说:“在获奖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李四光、杨钟健、侯德封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对自己的耳提面命,没有他们的传道、授业与解惑,自己也许不会在地质学大路上走得这么远。”
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刘东生领奖回国后,特意来到自己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王恒升院士家里报喜。王院士的女儿王莹棣说:“那年父亲102岁了,脑子也不大清楚。刘先生还是执弟子礼,毕恭毕敬地把证书展开,捧给父亲看,鞠躬感谢业师的培育之恩。刘先生在西南联大的老师大概仅有父亲健在了。难得刘先生耄耋之年大喜之时,还惦念着60多年前的老师!如此人品风范,怎么不让人敬佩。”几句肺腑之言说出,王莹棣已是泪光盈盈。
两年后,更为辉煌的时刻来临。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东生、王永志颁奖,并与之合影。
为分享这一幸福时刻,来自南开大学的20多位老同学与刘东生夫妇聚首庆祝。那醒目的横幅,那热情洋溢的氛围,让南开人再一次品味出“允公,允能”校训的丰富内涵。
仰望夜空,银河中群星璀璨,那颗以刘东生院士名字命名的58605号小行星显得格外明亮。它承载着刘东生丰厚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不仅永存宇宙,还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科研人员将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纪念刘东生院士》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编,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 《刘东生——揭开黄土的奥秘》潘云唐著,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放歌共和国科学之旅——献给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郭曰方
§§■ 第一章
西柏坡的灯光
1949年春天
乍暖还寒
报春花在悄悄吐蕊
那枝头的残雪
还摇曳着战争的硝烟
长江的涛声
愤怒地摇撼着
苟延残喘的蒋家王朝
黎明的曙光
已经穿过漫漫长夜
跃出了东方的地平线
西柏坡的灯光
点燃了漫天红霞
湖岸的垂柳
轻轻拍抚着静谧的夜晚
此刻那朦胧的群山
已悄然进入梦乡
西柏坡的枣园
那盏彻夜不熄的灯火
却把毛泽东的目光
投向遥远的时空
和新中国灿烂的明天
淡蓝色的香烟烟雾
缠绕着领袖的思绪
他用扭转乾坤的手指
轻轻抚动那份关于筹建
国家科学院的提案
“好啊,好啊……”
就像指挥一场即将打响的战役
他用拳头重重地
敲击着桌面
笑容如同嫣红的朝霞
在他宽厚的面颊上舒展
是的新中国多么需要科学
需要科学家啊就像
大厦需要栋梁
高山需要基石
干旱需要春雨
航船需要风帆
于是在共和国的礼炮声中
毛泽东亲自签发了
中国科学院铜质印信
科学为人民服务
让科学走进人民中间
啊那又是一个多么
温馨的夜晚
西天的彩霞
映照着中南海的红砖绿瓦
周恩来站在西花厅的门口
一一伸手迎接贵宾
与众多的科学家品茗谈心
共进晚餐
周总理的目光
蕴涵着多少殷切的期待
那两道浓眉
又镌刻着多少坚毅果断
他说这是一份新中国的
建设远景规划
很想听听科学家们的意见
浓浓的江苏口音
犹如春风化雨润湿了
科学家的眼睛
同时也把泰山一样的嘱托
压在科学家的双肩
西柏坡的灯光
中南海的温暖
犹如巨大的磁石吸引着
科学家的视线
那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使多少海外赤子
热泪凝眶归心似箭
你看郭沫若风雨兼程
从黎明的曙光中飞来
钱学森冲破一千八百多个
黑夜的囚禁终于踏上
回国的航船赵忠尧
面对日本巢鸭监狱的铁窗
依然魂系故里
郭永怀欲归不能
愤然将科学文稿
投进烈火他说
祖国所需要的科研数据
全部都深藏在他的心间
李四光乔装打扮
怀揣着一份《工人日报》
偷偷躲进归航的客船
华罗庚回来了
朱光亚回来了
钱三强回来了
邓稼先回来了……
两千多位海外赤子
如翻腾的浪花涌向
祖国母亲的身边
一个名字一颗
耀眼的星辰
一副肩膀一座
巍峨的高山
他们与许许多多科学家
站在一起用科学的力量
支撑起新中国建设的大厦
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
他们就像燃烧的炭火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他们甘愿做奠基的方砖
是啊是啊正是他们
筑起共和国科学的殿堂
以七尺之躯坚强的脊梁
撑起新中国科学昌盛的
冉冉旭日朗朗蓝天
§§■ 第二章
共和国的拓荒者
我们不会忘记过去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我们今天走过的
每一段历程都是
前人脚步的延伸
我们今天创造的
每一个奇迹都浸染着
先辈的血汗
今天当我们的孩子
在麦当劳餐厅
品尝着西方的快餐文化
当我们的双手
在因特网上频频点击着
世界风云的变幻
我们没有忘记
共和国的拓荒者
在我们的血管里
注入的力量
我们没有忘记
共和国的科学家们
高举科学的旗帜
闯过的激流险滩
在那医治战争创伤的季节
我们的母亲还骨瘦如柴
干瘪的乳房
流不出太多香甜的期盼
父亲还躬着脊背
赤裸着臂膀
用生锈的犁铧
播种着贫穷
我们的孩子
甚至掏不出几分硬币
买一只上学的铅笔
走夜路的女娃们
竟然用不起一只
照明的手电
但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
我们坚信总有一天
这片辽阔的黄土地
会长出骄傲
长出富裕
长出幸福
长出甘甜
我们的领袖
面对苍茫大地
巍巍群山
心潮逐浪
我们的科学家
手扶着金丝眼镜
在共和国的版图上
重重地划上了红线
李四光登高望远
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
让滚滚油河流进
祖国的心田
难道李四光有一双火眼金睛
要不为什么他用铅笔一点
就是一片油海
一座矿山
竺可桢七十高龄
还拄着拐杖挽着裤腿
深入森林沙漠
他说他是一粒石子
一棵红柳
为了祖国的绿水长流
即便是倒在深山峡谷
也死而无怨
钱学森忠心赤胆
为了中国龙冲天而起
他斩钉截铁地
向毛泽东主席保证
别人有的我们
也同样会有
钱三强报国心切
十一年的海外生涯
历尽颠沛流离二战风烟
故国的别情离恨
时时刻刻都撞击着
他的心弦他说
为了祖国宁可粉身碎骨
也要让生命的原子能
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裂变
啊为实现科学强国之梦
在那科学拓荒的年代
有多少这样的先辈
有多少这样的典范
他们废寝忘食
他们通宵达旦
他们无怨无悔
他们默默奉献
用声波用粒子
用符号用图线
在荒芜的土地上描绘理想
用催化剂用同位素
用高分子用生物链
在初春的原野上抒写诗篇
他们用稻穗用树叶
用神经细胞用遗传基因
编织新生活的美景
用贝壳用岩石
用沙漠用冰川
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谜团
他们用汗水
用心血
用科学精神
用爱国情感
为我们竖起了光辉的旗帜
他们用意志
用智慧
用责任
用信念
为我们扬起了胜利的风帆
为共和国的科学奠基
为共和国的振兴奠基
为共和国的荣耀奉献
为共和国的强盛奉献
有多少感人的事迹
有多少生命的礼赞
记住他们的名字
就记住了新中国的
科学发展史
记住了他们的贡献
就记住了科教兴国的
伟大实践
当然我们更应该记住
他们用江河森林
用石油矿山
用阳光雨露
用原子细胞
用不屈不挠的精神
用创新超越的勇敢
为航天飞船
和社会前进的车轮
开足了马力
于是我们才有了
今天的荣耀
和足够的勇气
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科学攀登是一条
永无止境的险路
只有勇于攀登
而不畏劳苦的人
才能最终登上光辉的峰巅
记住吧让我们永远记住
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们的神圣使命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漫漫征途
今天仅仅是一个
策马扬鞭的起点
§§■ 第三章
戈壁滩蘑菇烟云
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那是怎样气壮山河的瞬间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两点
罗布泊上空山呼海啸般
升起巨大的蘑菇烟云
耀眼的裂变之光
使太阳黯然失色
骤然迸发出的巨响
摇撼着整个青藏高原
我们的战士工人
冲出掩体
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
跃上沙丘
科学家们掏出手帕
不停地擦拭着泪眼
欢呼声跳跃声
如滚滚春雷响彻云霄
乘着无线电波传遍了
长江南北黄河两岸
森林为之鼓掌
高山为之敬礼
大海为之喝彩
花朵为之吐艳
云霞般舒卷的猎猎红旗
映红了中国人的笑脸
我们的周恩来总理
健步走向人民大会堂
向《东方红》史诗的
演员们通报喜讯
他满面春风地摇动着臂膀
声音哽塞地叮嘱演员
同志们欢呼吧
请不要跳塌了地板
是的这是震撼世界的巨响
这是开天辟地的巨响
这是民族精神的升华
这是国家实力的宣言
为了这一刻有谁能够知道
我们的科学家将生命的热血
又是怎样抛洒在荒原戈壁
他们隐姓埋名无怨无悔地
扑向核试验攻关的前线
1958年8月
一个盛夏的夜晚
三十四岁的邓稼先
刚刚下班
他推开家门
亲了亲四岁的女儿
和两岁的儿子
便独自坐在椅子上
无心吃饭
妻子悄声问道
“稼先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我要调动工作了。”
“调到哪里呢?”
“我也不知道,反正很远。”
“干什么工作呢?”
“我不能说。”
“哦,那么到了新地方,
给家里来封信,行吧?"
“恐怕不行,很难。”
妻子沉默良久
感到十分茫然
邓稼先看了看妻子
动情地说:“我的生命
就交给新的工作了,
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从此邓稼先便销声隐迹
率领一群年轻的伙伴
投入原子反应理论的攻关
靠着陈旧的手摇计算机
拨弄着那古老的算盘
将几十吨运算图纸
堆成了一座小山
虽然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
没有氟油没有真空阀门
没有高能炸药甚至
没有香喷喷的白馒头大米饭
每天只有窝窝头咸菜
苦菜根搅拌着戈壁风沙
与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一起下咽
但是就是这一盘盘咸菜
一个个窝窝头
却托起了祖国人民的重托
在那特殊的困难时期
我们的科学家就是这样
用满腔热血浇灌出
热核聚变之花
浇灌出中国人的骄傲
中国人的尊严
它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
不仅曾经托起五千年的文明
托起过长城故宫
今天我们同样能够托起
火箭卫星和通向宇宙
每个角落的载人飞船
§§■ 第四章
春天的誓言
往事并非如烟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都珍藏着许多记忆许多思念
甚至永远都无法忘却的那种眷恋
三十一年的春风秋雨
斗转星移
当共和国改革开放的航船
驶进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伫立船头
看千帆竞发旌旗猎猎
听箭击长空惊涛拍岸
心中荡起的是山呼海啸般的
壮志豪情灿烂的笑容
犹如漫天红霞
在我们中国人的面颊上舒展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
三十年前当科学登攀的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从春天的原野出发
神州大地到处激荡着
振兴中华那气壮山河的呐喊
我们更不会忘记
那位播种科学春天的老人
曾以洪亮的四川口音
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地发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历史性宣言
他说把科学技术搞上去
他愿当好大家的后勤部长
在国与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中
我们中国人必须争取时间
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
自己应有的贡献
那声音如滔滔暖流
激荡着科学家的胸膛
那声音似潇潇春雨
润湿了人们的心田
那一刻多少人拍红了手掌
多少人热泪凝眶
激情飞扬的郭沫若院长
坐着轮椅竟也情不自禁地
伸开双臂去拥抱科学的春天
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门口
抚今追昔又怎能不感慨万千
感慨科学春天播下的种子
已经花开满枝硕果累累
感慨科学技术给伟大祖国
带来的欣欣向荣地覆天翻
你看我们的神五神六飞船
用闪光的弧线在茫茫太空
画出了多么漂亮完美的圆圈
我们的嫦娥一号卫星
沿着千年寻梦的轨迹
腾跃旋转那优美的舞姿
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我们的高速列车风驰电掣
我们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我们的三峡大坝横空出世
我们的秦山核电拔地参天
我们的基因图谱绚丽多彩
我们的智能计算妙如神仙
我们的杂交水稻点头含笑
我们的气井油田波涌浪翻
863计划的顺利实施
知识创新工程的成功实践
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成果
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已经走进每个家庭
走进每个中国人的生活空间
小小的手机瞬息间便连通五湖四海
万水千山再也阻隔不断遥远的思念
只要用灵巧的手指轻轻敲击键盘
足不出户就能纵观世界风云变幻
啊中华民族
正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勇气
躬身在高速腾飞的起跑线
我们的科学家时时刻刻
都铭记着科学春天的誓言
他们在共和国的旗帜下集结
万众一心披肝沥胆
创新超越奋勇登攀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精心描绘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
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愿景
抒写出多么壮丽辉煌的诗篇
是的科学攀登的道路没有止境
山高水远前方依然
耸立着连绵起伏的层峦峻岭
科学探索的航船飞流直下
远方还蜿蜒着无数峡谷险滩
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
注定要成为科学攻关的战士
任凭关山万重风云变幻
又岂能阻挡我们的队伍勇往直前
啊十三亿
这齐刷刷举起的森林般的手指
指尖上闪耀的是日月星辰的光芒
也必将是中华龙的荣耀
龙的尊严
§§■ 第五章
走向新的辉煌
历史又匆匆翻过一页
新中国的太阳
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又划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面对综合国力的较量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目标
部署跨越式超前发展战略
我们必须戒骄戒躁登高望远
在雄鸡报晓的版图上
我们要自己动手精心设计
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啊快调动我们的每一根神经
每一条血管
快规划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每一片资源
让一切信息技术纳米技术
让一切人类基因水稻基因
让一切电子束流离子束流
让一切智能语言计算语言
统统都在五星红旗下集合
让改革开放的汹涌波涛
让经济发展的历史航船
让社会进步的道德风尚
让华夏振兴的理想风帆
统统再从天安门广场出发
去挥洒盛世空前的诗篇
此刻当我们仰望星空
看茫茫宇宙迢迢河汉
还有多少未知的科学命题
又有多少需要破解的答案
六十年的科技成就
六十年的科学档案
六十年的壮丽航程
六十年的地覆天翻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是怎样运筹帷幄
指点江山
率领着浩浩荡荡的科学大军
为科学强国的巨轮
开辟了胜利的航线
改革开放的大潮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汹涌澎湃
共和国的旗帜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夺目鲜艳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扬眉吐气
穿云破雾的东方巨龙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腾起狂澜
问茫茫大地
问巍巍群山
问滔滔江河
问昊昊蓝天
有什么力量
能够阻止我们所向披靡
有什么困难
能够拦住我们勇往直前
实事求是
探索真理
崇尚科学
创新登攀
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
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团结奋斗
无私奉献
是我们创造奇迹的指南
光荣的传统
先辈的嘱托
我们要继承发扬
人民的期待
时代的召唤
我们要牢记心间
让我们跟随先辈的足迹
踏着天安门广场的花砖
高扬共和国胜利的旗帜
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跃马扬鞭勇往直前
明天属于我们
我们就是明天
§§后记
今年11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几代中国科学院人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前仆后继,风雨兼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留下的光辉足迹,将永载史册。
历史不会忘记,当年那些怀着拳拳报国之心,曾经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献给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这其中,有多少杰出的人物,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为了纪念老一辈科学家为科技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展现中国科学家光辉照人的形象,激励更多的后来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科学院院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编辑出版这本描写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作品。作品所描写的10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他们身上我们会深刻感受到我国科学家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他们是千千万万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作品现在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写作的过程是艰苦的。参加写作的10位作者大都对科学家的专业知识不太熟悉,加上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为了搜集相关资料,他们与科学家或科学家的亲属、同事进行深入交谈,经常废寝忘食,四处奔波,甚至连节假日都没有休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才开始进行创作。初稿完成后,为了做到精益求精,在提交科学家本人或亲属审阅的同时,还专门召开了部分作者统稿会对初稿进行讨论交流。根据科学家和统稿会议提出的意见,作者对原稿进一步作了结构调整和文字加工,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为了使这本书更具有完整性、全面性,根据出版社领导的意见,我又专门赶写了一首《放歌共和国科学之旅》的长诗,以纪念那些为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先辈们。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亲切关怀,他对撰写好这些报告文学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专门与我一起研究,对落实路院长的批示给予具体指导。此外,还得到中国科学院原办公厅主任蒋协助,办公厅副主任汪克强、廖方宇,科学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洪海,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江西高校出版社社长邱少华、总编辑赵诗安、副总编辑陈东林的大力支持。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夏申江副主任、尹汉胤处长、张绍峰同志对选派报告文学作家的工作,给予了热情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科学家及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具体帮助,感谢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石硕处长、刘东峰副处长,相关研究所的联系人刘力、姚庆筱、吴天骄、崔桂云、张维、杨云珊、杨济华等的热情帮助。感谢有关科技工作者给作品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
感谢路甬祥院长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
郭曰方
2009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