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新 序 二 则

  ◎王元化

  在当今文化学术界,王元化先生的人品和学识是首屈一指的。几十年来,他对《文心雕龙》和黑格尔作过精湛的研究。对于前者,人们还比较熟悉;而对后者,知之者不多。王元化先生最近撰写的《<读黑格尔>引言》一文,扼要介绍了自己研究黑格尔的一些成果,值得一读。

  ——编 者

  《读黑格尔》引言

  本书分上下两编,两编都是我读黑格尔时写下的文字。下编是原始笔记。约十年前,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曾将这部分原始笔记影印出版,其目的主要在于保存笔记的手迹。出版者认为这两本手写的笔记字体整齐,书法好看,所以就将它出版了。而我也没有考虑乘机把自己对这位大哲学家的思考勾勒出来,留下我学习途程的一点痕迹。这两本原始笔记一本是一九七二年重读《小逻辑》的笔记,一本是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七年读《美学》第一卷的笔记,都写于“文革”中。那时思想受到拘束,人们也缺乏下笔畅言的胆量,这是经过那场浩劫的人都可以理解的。我记笔记时自然不会想到公开给别人阅读,但顾忌仍旧难免。其中有些今天看来近似教条的话,一部分原因固然出自自己的水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怕被人发现,因文字而遭祸。我说这些话无非是希望读者知道我对它们的缺点与局限是不满意的。尽管那时读黑格尔曾给予我很多教益,它帮助我逐渐明白怎样去思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地去思考;不是简单化的,而是错综复杂、如剥笋抽茧、层层深入地去思考。这就使我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沉潜往复、多面推敲、曲折进展的思想习惯。

  本书的上编大多是我在两种笔记的基础上酝酿而成的短文,它们或是单独成篇,或是在其它论题的文章中对黑格尔有所涉及的部分。现在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可以算是多年来我对这位大哲学家尽心钻研所获得的一点心得。其中一种是我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关于《小逻辑》里所阐述的三范畴论、知性的分析方法,《美学》中的某些重要概念如“情志”等等,均属此类。这些都是我在反复研读黑格尔哲学时,感受较深且有自己见解的纪录。另外一种则是我对黑格尔哲学和别的哲学进行比较和探讨其间关系的揭示,比如我发现黑格尔美学中某些地方是受到了威廉·席勒格的影响,《小逻辑》中的三范畴普遍、特殊、个别不仅受到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三范畴的启迪,而且和我国先秦时期《墨辨》中的三范畴:达名、类名、私名,以及荀子所谓的大共名、大别名、个体名所阐明的是完全同样的逻辑范畴。再如黑格尔美学中的“生气灌注”和我国魏晋时期谢赫所标示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也属于同样的美学范畴。诸如此类阐释,我并没有看到过其他论者有同样的或近似的说法,而都是由我首先作出的。这里我把上编的内容作了简要交代,倘读者阅读本书时能注意及此,那我将感到十分高兴了。

  还需要说明一下,上编的这些文字和下编的不同。下编是我在阅读黑格尔时未遑细思,就把读时的感受匆忙记下的草稿。上编的文字是我为发表而写的,但它们写在不同时期,所跨越的时间很长,其间我的思想是有其发展过程的。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至九十年初,我经过了三次重大的反思,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才认为自己开始步入学术之境,较为成熟起来 ( 关于我的三次反思请详拙著《思辨录》序 )。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去衡量,上编的许多文字,我也感到是有缺点与局限的。但我把它们收录在本书中时,除了在文字上略作修饰和补充外,并未作大的改动,这一点我也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加以注意。本书的导论《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写于一九九六年,可以说代表我成熟期的思想成果。这篇文章概括了我对黑格尔的较全面的思考。文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某些论点的评述,如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抽象的普遍性与具体的普遍性、以及三范畴论中的同一哲学倾向等等,都不是引申别人的意见或受到别人影响,而是我经过多年独立思考所得出的一点成果,至今我仍认为这些论断是值得推荐给读者参考的。 ■

  《清园谈戏录》弁言

  本书是将过去所写的一些谈戏文章编为一集。我原无这种打算,由于朋辈敦促才着手进行这项工作。近年来目力不济,读写都困难,幸得友人锡武的帮助,他不辞烦劳,帮我查阅资料、审读旧稿,选择刊用的文章,并为之作按语及注释。他将这些工作做得很细心,凡有疑难,都向我询问,本书得以问世,我要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对京剧并无什么研究,只是个爱好者。我是以鉴赏的眼光看待京戏的,首先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品。我在鉴赏它的时候,是要满足我的艺术享受。这种艺术享受虽然也包含了剧中的思想意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在内,但是它不同于过去戏改者所奉行的“政治标准第一”之类的观念。我曾说过,我写一些谈戏的文章,都不仅仅是出于爱好,而且还兼有探讨我国文化传统资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们,令我们感到喜爱的那些东西。传统艺术资源中的这些特点固然和西方戏剧艺术特点有不少差殊,但世界文明为人类所共享就在于它除了具有不同文化的共同性之外,还包含着各种文化的特殊性。正是不同的特殊性,才使人类共同建立起来的世界文明成为灿烂多彩的文明。

  未了我要感谢富阳华宝斋蒋山总经理专为我印行了这套再经筛选的精美线装本。我也想籍此书出版来纪念已故老友蒋放年先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