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卷中,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个新的栏目——文坛掠影。说是“掠影”,其实并非一瞥而过,而是力求从各个视角对文坛的某些现象,作些观察。
本卷这个专栏介绍的是曹乃谦先生。此君原来知名度似不高,可是,当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马悦然先生说“他是中国一流作家之一,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声名大噪。他的作品原来少人问津,而今洛阳纸贵,被一些出版社抢着出版。国人素有强烈的“诺贝尔情结”,昼思夜想期盼自己的同胞能得到这样一块奖牌,如今这个评奖委员会中唯一懂中文的委员说了这番话,怎能不欣喜?问题是曹乃谦先生的作品究竟如何,究竟好在哪里,该怎样评价?还得通过阅读来认识,为此,我们请了几位专家各抒己见,或许有助于读者的了解。
名人的片言只语,媒体的涂脂抹粉,总会左右着读者选择作品的视线。这并不奇怪,书店门前出现的等待签名售书的长龙,可以为证。然而,如果不是某个作者的“粉丝”,盲目抢购也可能出现这样一幕:回家一打开作品,就会连呼上当。读书这件事,还得取决于自己的眼光和判断。人云亦云,似不太可能获得真正的阅读乐趣。
《后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听者独闻,不谬于清浊。”读书也是如此,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才能分得清浊,才能不被某种色彩所迷惑。看些什么书,读些什么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旁人的话,只能提供参考,不应左右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阅读,也许才能乐在其中。
赵朴初、朱光潜、吕叔湘致王元化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