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永远不要和孩子斗强

  布雷克9岁生日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一整套非常珍贵的邮票,希望能够培养他集邮的兴趣。后来,布雷克在朋友那里发现了一套篮球明星卡,非常羡慕,就用这一整套邮票换了那套明星卡。

  后来,爸爸发现了这个交换,他感到非常生气。首先,他认为这是他送给布雷克的礼物,他却没有好好珍惜,这样轻易地换掉,是对他的不尊重。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和布雷克换卡的小孩年龄比布雷克大,应该懂得这套邮票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那套明星卡的价值,而小男孩却没有告诉布雷克,是占了布雷克的便宜。显然,最重要的是爸爸认为布雷克并没有和他商量,就把整套邮票换出去了。因此,他决定要教训布雷克一下。

  他向布雷克指出两件东西之间是不等价的,并强迫布雷克去从朋友那里要回那套邮票,并退回了这套篮球明星卡。这一切使得布雷克非常的窘迫,而且感到自己十分的笨,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此破裂。

  爸爸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布雷克,同时夹杂了对自己尊严的重申与维护,这是对孩子很不尊重的表现。

  一天晚上,六岁的丽莎和父亲一起看电视,丽莎边看电视边吮吸她的小手指,发出让人心烦的声响。父亲听见了,很不高兴地说:“请停止你的吮吸,这种声音听了让人心烦。”

  丽莎好像并没有听见,父亲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要求,依然没有什么效果。在重复了四次之后,他发怒了,打了丽莎。丽莎感到很委屈,她哭喊着,用小手打她的父亲,这让父亲更加生气: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竟然打爸爸!”他大喊道,“立刻回你的房间。”丽莎拒绝去自己的房间,父亲就强行把她抱到楼上,她大声哭叫着,小拳头不停地捶打着父亲。

  丽莎不明白为什么大人可以打小孩,而小孩就不能打大人。通过这件事,她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只能打比自己小的人,这样才能逃脱处罚。

  大人不能对小孩子好动的生性强加阻难,更不能使用暴力,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孩子只能平等视之,不管他犯了怎样的错误和缺点,只能从可理解的角度去思考,去引导,去剖析。假如家长对孩子晓之以利害,而不感情用事,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糟糕的结局。

  永远不要抱着征服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不要和孩子斗强。很多家长认为自己身为父母,加之握理在手,处理事情马到成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则不然。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往往是存在弊处的,斗强的结果永远是两败俱伤,即使家长看似赢得了“战争”。

  Harvard归属法则

  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孩子的成长必须依赖环境,就像植物离开阳光雨露就不能生长

  一样,是永恒的法则。因此,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让孩子在

  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1982年哈佛教授威尔逊和凯林联名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以探讨大城市警方行政策略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破坏更多的窗户玻璃,直到整栋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全部被打碎为止。因为一个没有修复的破窗“意味”这是无人理会的地方,所以破坏其它窗口不需要付出惩罚代价。这个理论的观点如果不能解决或容忍看似微不足道的罪行,它将引发严重罪行或者罪行泛滥成灾的现象。结果,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不断滋生、蔓延。

  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引申到我们的学习中或者工作中: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如果前面的少数人都规规矩矩等红灯结束,大家都会安静的等在那里;但一旦有一个人稍微向前走了一步,那么大家就都会迫不及待地冲过红灯路口。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环境暗示和诱导所起的作用。

  虽然“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在什么领域,尽管角度不相同,道理却是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诱导性和暗示性,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持续,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后来这一“破窗理论”逐渐延伸成教育领域的“归属法则”。哈佛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大脑的发育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此来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并对环境产生反应。对于教育来说,孩子的成长必须依赖环境,就像植物离开阳光雨露就不能生长一样,是永恒的法则。因此,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对孩子们很重要。

  孟母教子的故事在哈佛也广为流传:孟子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他,艰苦度日。当时,他家距离一块坟地不远,因此他经常看到埋葬死人的事,经常有人到那儿去上坟,烧纸,摆供品。孟子看到什么就跟着学什么,便和小朋友一起,玩起了挖坟坑、抬棺材、埋死人一类的游戏。孟母看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于是将家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

  第二次,他们住到了一个靠近集市的地方,住在这里都是一些牟利的商人,做买卖讨价还价,邻居是一家是整天杀猪宰羊的屠户,街口上卖假

  §§归属法则: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货的小贩满嘴谎言……孟子又对商人的那一套赚钱的办法有了兴趣,便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了经营买卖的游戏。孟母仔细考虑了很久,认为这样下去可不行,就又搬了家。

  这一次,她的家靠近一所学堂。这次,看到的是读书人,听到的是读书声。孟子也开始懂事起来,学习礼仪,渐渐懂得礼貌并要求上进了。孟母觉得这才是孩子需要走的正规路,决定在这长住下去了。以后的时间里,孟子进学堂读书了,孟母就教育他好好学习。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父母应该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人在成长中必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认识。后天良好环境的影响能够弥补孩子的先天不足,诱发内在的潜能,引导孩子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教育的“归属法则”。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