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该项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习惯培养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聪德对他说:习惯的培养太重要了。我研究这么多年心理学,如果给习惯做一个通俗而直接的解释,应当说就是人的心灵深处的一种需求。在某种场景下对某事情不做就难受,做了才舒服。
既然是习惯,当然就包括好习惯与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只要你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这一好习惯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在德国,父母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孩子和父母说“明天我想要去滑雪,你看行不行”,父母一般都会问:“你的计划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没有计划,父母这时一般都会说:“没有计划的事不要做。你要做什么事,必须先拿出计划来。”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自己的教子经过:
本学期初,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号召家长给孩子买绘本。在班级老师的组织下,儿子所在班级每位小朋友人手一册,所拿到的绘本也是各不相同,并在老师的鼓励下互换借阅。虽然现在全部的阅读还未结束,但是在陪儿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不仅于孩子,于我们家长也有一些教育启示作用。
某一天,儿子放学回家,手里拿着同学的绘本,他随手把绘本就放在了沙发上,然后就去玩他的玩具去了。过了一会儿,我从房间里出来,发现他同学的绘本掉在了地上,我就把他叫在边上,跟他说,“你把同学的书扔在了地上,要是你同学也把你的书扔在地上,不好好爱护你的书,你会不会生气呢?”他想了一想,默默地过去把书给拿起来了。同时,我告诉他以前我跟他说过的一个道理:“要想别人对你好,你就先要对别人好。对待书也是如此,你现在对书不好,不好好爱护它,以后你想读它的时候,有些字就没有了,画也没有了,你就看不成整个故事了。这样的结果是谁造成的呢?所以从今以后,你要好好的爱护它。”
教育无处不在。要抓住良好的契机,对孩子施行及时的教育。虽然孩子年龄较小,但是道理他们还是懂的。书本是开启知识的钥匙,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是孩子必须要有的一个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爱护书籍做起。
这个案例中提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应该算是一件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最终会在孩子身上积聚成许多父母烦恼不已的“坏习惯”。
教育工作者们曾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实验,内容是让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孩子在上学的时候,第一节课的铃声响后,学生们把手伸到书包里,摸出最上面的书放到桌子上,而且就是这堂课需要的书。第一节课结束后,再把用过的书放到书包最下面的一层。第二节课开始了,再摸出书包最上面一层的书来,必须是第二节课要用到的书。上课结束时同样要把用过的课本放到书包最下面的一层。按照这样的要求连续做90天。
对于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训练却并不简单。孩子们必须要弄清楚课程表来提前来排序。经过训练,这些孩子逐渐养成了生活有序的习惯。每天用的课本都放得整整齐齐。
自我管理,意味着自己的事情自己来管理,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孩子的自觉自愿,也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帮助。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可以使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获得自信。在表面上是物品管理能力发展不理想,事实上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被忽略了!被忽略的还有家长自己。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映照出来的往往就是家长的问题。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多源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点滴累积起来的优秀品质。每天几分钟就可以养成的好习惯,却成了许多妈妈羡慕别人家宝贝的眼光。
一位热心参与儿童阅读推广妈妈说,经常会有家长和孩子把借阅的书弄脏、弄坏甚至弄丢。把自己个人的书和借来的书弄混淆也是常有的事。虽然每次都提醒归还图书时要按顺序排好图书,但每次换书时,总有些妈妈手忙脚乱地现翻现找。事实上,把十几本排好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何不让孩子提前把书排好,学会清理被弄脏的图书,找出并修补被损坏的图书。这些简单的小事换回来的是孩子学会爱护别人物品,管理好自己物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