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Facebook建成一个像windows或者苹果一样的平台,让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软件。——马克·扎克伯格
平台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微软、苹果、Google等互联网巨头都基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平台化战略的最大优势是可以通过开放,提供一切应用和程序来捆绑用户,让用户只在自己的系统中消费,进而产生“垄断”利润。马克从未掩饰自己想占有网络平台的野心,就像他曾宣称的户“我更多是在考虑像比尔·盖茨那样。”想想微软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所取得的成就吧。
马克就是要Facebook成为社交领域的“Windows平合”。抛开自由、开放、分享等冠冕堂皇的话不说,仅从微软、Google、苹果等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开放与否,占领平台才是王道。
微软一直是人们诟病的焦点,它封闭、垄断、落后……事实上,在与Google、苹果的竞争中,微软已显颓势,手机操作系统、平板产品、搜索等都很难再找到当年Windows的“雄风”,但这并没有改变微软仍然是全球最赚钱的科技公司之一的事实,比尔·盖茨的财富也没有因为微软的风光退却而迅速缩水,探究根底是微软有Windows这个操作系统的平台。
在微机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比尔·盖茨就意识到只要有操作系统,就间接控制了整个软件行业。操作系统和别的软件不同,所有的应用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这个平台上开发,而且操作系统一般都是在买计算机时预装好的,用户没有选择权,应用软件却存在选择权。基于这种认识,盖茨从一开始就很看重连接用户和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创立微软是他最英明的决断。
微软通过控制操作系统平台的做法迅速打败了风光一时的苹果,成为炙手可热的公司。基于这种平台战略,微软至今仍然垄断着操作系统领域。尽管很多人都在批判微软,但却没有真正能离开过它,这就是微软操作系统平台的威力。尽管硅谷的天才们总是在批判、否定着微软,但其实谁不想拥有一个像Windows那样的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构筑自己的生态系统呢?苹果就是其中之一。
苹果拥有自己的i0S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风靡全球的iPhone和iPad。从某种意义上说,iPhone和iPad已经成为承载i0S系统的硬件工具,它们对基于i0S的平台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从APPLE应用程序的增加以及下载量的陡增中可以得到佐证。
曾经,苹果系统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不开放的平台,无论硬件、软件还是内容产品都由苹果自己提供。苹果发布第一款iPhone时,并没有向第三方提供开发工具。直到2008年,苹果才推出了相关开发工具套件。有专业人士指出,平台战略的开始,并不是苹果自愿的,只是因为iPhone相当成功,很多人想为它写程序,苹果被动开放平台。而当苹果向第三方开放并提供更多服务时,立刻形成了强大的平台效应。
在苹果平台开放后,很多编程高手都积极为其开发软件应用。苹果产品上的热门软件和服务逐渐成为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只要有人购买苹果的产品,如iPhone, iPad,就会有开发者和媒体公司为其提供程序、应用和内容;而应用软件和娱乐服务的增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苹果的产品。这样,苹果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会转变为一个平台,然后再通过平台实现技术增长。
苹果采取了封闭的硬件体系研发,但在应用服务方面,已将平台向第三方开放。到2011年7月,苹果App Store商店提供的应用程序达到了42.5万个,其中开发者为iPad推出了10万个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下载量已经达到150亿次。苹果一位全球产品营销高级副总裁感慨:“只用了三年时间,App Store革命性地发展成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软件应用商店。”
超过40万的应用程序实现了用户对移动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就像其产品广告所说的,“这正是iPhone之所以称为iPhone的原因。”
与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的i0S相比,Google似乎并不具备形成平台的天然优势。对用户而言,Google只是一个入口,并不能对用户形成依赖性。开发者也无法基于搜索业务形成开发程序及应用的平台。但Google的决策者们很清楚,只有形成平台,才可以像苹果那样圈住用户,从而深入挖掘用户需求。那么,Google又该如何实现它的平台化战略?
和Windows比操作系统?还是像苹果一样建立自己的商店?Google的策略是建立一个基于Android系统以及基于Google+的平台。早在2007年,Google就推出了开放平台战略。当时,仍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强调,平台化、搜索多元化、行动化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这种认识,Google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Google推出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希望以操作系统为基础,开放该平台给软件开发者,推动该系统得到终端厂商的应用,提升其应用平台所覆盖的用户群,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基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有先机。目前,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已经超过10万个。
在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台搭建过程中,Google采用了与当年微软接近的战略,只关心操作系统部分,把上下游全部开放。比微软更彻底的是,Google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是完全免费的。这样的开放态势,让Google把整条智能手机产业链串联了起来,不仅拥有像高通、博通、德州仪器这样的处理器厂商,还拥有三星、LG,HTC等手机生产厂商,更吸引了无数个软件开发者为Android开发各种程序、应用。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台是完全开放的,一旦整个行业的手机厂商都在使用Android系统,Google所爆发的威力恐怕不会亚于当年的微软。
2010年年初,Google宣布社交网络将是其2010年努力的重要方向。显然,这是Google打算建立其社交平台的重要布局。但社交平台的建立并不顺利,Google曾经并购一个社交网站,但发展并不顺利;后来又推出了一个名为Wave的社交平台,同样没有得到很多关注。尽管Google基于社交的平台建设屡屡受阻,但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块市场。2011年,Google推出了Google+社交平台,以此与Facebook等社交平台相竞争。
在平台化的道路Google一直在不断改进、不断努力。平台化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平台化战略凸显了各大公司的野心。诸多企业力争成为该行业生态链上的掌控者,通过吸引各类开发者、服务商,提供更多服务和软件应用,对客户形成韧性,干预流量走向,从而提升其商业价值。
早在2004年,在Facebook刚刚建立时,马克就对平台有着特殊的痴迷。他的创业伙伴肖恩在回忆起一次与马克的谈话时曾说,那时马克就对他说过,要把Facebook建成一个像Windows或者苹果一样的平台,让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软件。但肖恩认为,当时讨论Facebook的平台战略还为时尚早。
在Accel Partner对Facebook投资之后,作为投资人加盟的凯文·埃法西也有同样的回忆,他说马克曾提及平台战略。但当时是2005年,Facebook仅有六名成员,这让凯文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6年,马克认为是时候让Facebook成为一个可以在上面构筑软件的开放平台了,就像他所解释的:“我们希望把Facebook设计成某种操作系统,你可以在上面运行各种各样的程序。”
当马克在内部会议上宣布要将Facebook搭建成一个平台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反对者认为他把Facebook最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了竞争者,这对Facebook的发展很不利。争论的关键还在于,如果Facebook将自身的信息全部公开为别人搭建平台,会获得哪些利润。
需要说明的是,马克当时承诺的是免费搭建平台,开发者可以利用他们自己的应用程序赚钱,而不用付Facebook任何费用。“人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可以在Facebook上创业,可以贴广告,可以做买卖,可以链接到其他网站,他们唯一的产品就是镶嵌在Facebook上的软件应用。”对于是否赚钱的问题,马克也回答得一如既往地淡定:“只要这个平台能够增加Facebook的市场地位,我们就不会强迫自己去问该如何快速利用这个平台赚钱,我们会在以后再解决这个问题。”
马克提出免费运用Facebook平台的原因很简单,当时Facebook并不是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如果Facebook收取分成费用,它就不可能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开发者会选择当时用户最多的、也是Facebook最大的竞争者:MySpace。基于这种制衡关系,Facebook只能推出免费的平台战略。
内部的质疑并没有动摇马克开放免费平台的决心,2007年5月14日的“F8开发者大会”上,马克启动了Facebook的平台。当时,《财富》杂志对其报道的标题为“Facebook企图勾住全世界”。在启动活动中,有40家公司演示了他们在Facebook上运行的应用。Facebook构建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几乎所有的软件和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考虑替Facebook设计应用程序。新的应用程序给了Facebook用户更好的体验,提高了Facebook对用户的吸引度;而用户的增加又促使更多开发者为其开发应用,由此实现正向循环。就像沃顿商学院信息技术高级主任肯德尔·怀特豪斯所说:“Facebook从一开始就聚集了大量的用户,然后创建了在线互动平台,使社交网络的效应得以发挥。Facebook能获得什么好处?丰富的互动内容会让网站的人气居高不下,并且整个世界的开发者会竞相开发出更新更好的应用软件。”
在MySpace忙着打造自己的媒体内容时,Facebook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从开发者开始编写简单的应用开始,Facebook就像一个淘金圣地,开始吸引大量开发者参与其中。一年中,共有24 000个应用程序在Facebook上发布,从类似打招呼的动作按钮到各种各样的游戏应有尽有。到2010年9月,Facebook在应用软件上的数量已经超过苹果和Google,拥有55万个应用程序,有100万开发人员为其开发应用软件。
Facebook是当今唯一可以威胁苹果的科技公司。尽管iPhone和其他ios设备达到前所未有的融合程度,但Facebook庞大的用户基础显示的集体力量仍给苹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Facebook会否使自己的应用占领ios设备,特别是iPhone,将iPhone变成“Facebook手机”?这甚至都不需要Facebook开发自己的硬件和移动操作系统。
Facebook的秘密“斯巴达项目”传闻已久,它通过将自己的社交层渗透到多种移动平台来替代开发自己的手机(像苹果那样)或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像Android那样)。据传,斯巴达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多个HTML5应用程序,这些程序能让Facebook创建一系列的移动应用并规避苹果应用商店的规定和提成。
现在,我们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形:Facebook发布一整套的ios应用(类似Messenger)。例如,Facebook可以运用资源开发一整套互相关联的原生应用来满足Facebook用户之间的各种互动需求,社交问答、游戏、分享照片和视频、查看好友动态、与好友一起收听音乐、访问地址簿、加入群、观看照片和视频等。我不是暗示这会发生,但理论上,Facebook有开发这些应用的能力,而且巨大的用户基础使这些应用不愁没用户下载。苹果曾经宣布在ios中深度整合Twitter。许多人认为此举可以实现双赢。此前,苹果尝试过在微软搜索引擎Ping中整合Facebook,但由于分工不均,双方最终未能达成合作。
无论是斯巴达项目的继续还是Facebook推出所有这些原生ios应用,Facebook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新应用服务背后的移动身份把关者。例如,社交音乐服务Turntable。fm的iPhone应用就要求用户须用Facebook账户登录。有一点很明确,Facebook决心入侵iPhone, Android以及其他主要移动平台。它可能通过HTML5开发移动平台的应用,也可能推出一整套的应用。又或者它只是改进现有的ios系统且不分开各种应用,或者它可能会推出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或开发自己的手机。尽管这些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过去几个月内,Google收购了摩托罗拉及Android使用量和iPhone的利润不断飙升,Facebook有可能也来一次大的举动。该举动雄心勃勃,那就是利用Facebook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一切必要的方式将社交渗入移动体验的构架中。
第三方应用使得Facebook更加强大,甚至有专业人士指出,迄今为止在互联网领域,Facebook平台是最接近于微软在个人电脑上开发出的操作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年轻人喜欢泡在社交网站里与好友聊天、分享信息、共享图片、参与活动等。如果Facebook真的像马克所说的那样成为一款整合所有功能的社交操作系统,未来将更会占据大量用户的时间。
这对Facebook的广告营销来说,是一块绝大的蛋糕。马克提出的平台战略让Facebook的身价大增,很多人都在争论马克会不会利用这次增值的机会将Facebook卖掉,几乎每个采访马克的媒体都会提及这个问题。同样,马克也在不厌其烦地给以否定回答。他说他不会出售Facebook,而是要继续完善Facebook的平台,“经过以往大力的发展,Facebook平台已经步上向着成功迈进的康庄大道。”
很多人预言,互联网的未来在移动。随着智能手机的升级,移动用户越来越多。在移动互联网这块新兴市场上,Facebook要想获得其社交老大的地位,必须要有更多作为。
2010年稍早一些时候,就有专业人士撰文指出,Facebook正在开展一项秘密的手机计划,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Facebook已经拥有1.5亿移动用户,可能是目前最受欢迎的iPhone应用。但是,Facebook如果想在移动领域获得与其在社交领域相当的影响力,就必须成为一个平台,而不是仅仅提供一种服务。”从Facebook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动作来看,马克已经开始了建立手机平台的行动。
在2011年7月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展会上,HTC推出了Facebook专用社交手机ChaCha和Salsa。几乎是同时,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宣布,将专门针对Facebook社交网络服务,推出一款低端智能手机。该手机可以装载具有大量定制功能的操作系统,便于将Facebook功能置于该款设备的核心位置,其中包括将Facebook信息与短信放置在同一收件箱,并配备专门的“f”按键,用于针对Facebook网站进行信息收发。该款手机预计零售价为100美元。
在Facebook官方博客的一篇《更好的移动体验》文章中,关于如何利用平台对此有着更好的说明。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登陆Facebook,随时随地与他们在意的人共享和交流,这样的用户现在越来越多,我们要确保不管用户用的是什么移动设备,他们都能获得绝佳的体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已经和业内的好几家移动应用开发商、运营商和硬件制造商展开合作。
以前,我们将Facebook功能整合进Snaptu中,改善了约2 500种移动设备的Facebook使用体验。此外,我们还发布了简易版网站O。facebook。com,可以让网络缓慢且价格昂贵地区的用户也能快速登录Facebook。今天我们将很高兴地宣布与两家硬件制造商的合作成果。
首先是INQ生产的两款Android系统的手机:Cloud Touch和Cloud Q。这两款手机整合了Facebook的功能,可以实现单点登录和一键进入等。手机主屏幕可以显示Facebook的各项信息,包括朋友的照片、视频和链接等,并快速开始聊天、收发信息等功能的应用。在主屏幕上,用户还可以快速进入Facebook Places,查看他们周围的商店。
HTC的ChaCha手机和Salsa手机配备Facebook功能键,可以一键进入Facebook。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更新自己的状态、上传照片、共享信息等。Facebook聊天、信息和好友列表等功能也整合进来,当用户拨打好友电话时,屏幕上将显示好友状态、电话号码和他们的生日。
今年除了INQ和HTC,其他厂商也会陆续出品整合Facebook功能的手机。一些厂商会将Facebook放置在手机主屏幕上,还有一些厂商会将我们的品牌作为手机硬件元素之一。
我们将继续投资新技术,确保用户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获得最棒的Facebook体验。此外,Facebook还利用手机特定功能推出新服务,如2010年8月推出的Facebook Places服务。通过这个功能,用户无论在酒店、酒吧还是在其他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在Facebook上标注自己所处的位置,恰巧在同一地区的朋友就可以见面。Facebook Places还能够向用户推荐其所在地附近他可能会感兴趣的场所。Facebook Places产品经理迈克尔·沙龙介绍说:“Facebook Places不是一款一直广播用户所在地的服务,而是一款共享用户所在地、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动身的应用。它能够让你寻找到附近的朋友,并发现附近的场所。”
Facebook通过这些在手机上的新服务,吸引更多移动用户。2010年2月到11月,Facebook的移动用户数量从1亿增长到2亿,到2011年8月,移动用户已经达到2.5亿,其中约2亿使用移动应用登陆。据数据显示,苹果iPhone和iPod Touch中,有8 500万人使用Facebook移动应用,普及率约达50%~60%,Facebook成为苹果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
有专业人士指出,Facebook还在开发一项属于自己的移动支付服务。Facebook并不只是想让人们通过iPhone使用自己的网页,并通过iTunes付费。它要像苹果或者Google那样建立自己的移动平台,主导人们付费,并进行应用管理、营销广告等。但与苹果和Google开发的手机不同的是,Facebook认为手机需要更加社交化,这恰恰和其社交图表的概念如出一辙。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它或许也会爆发出同社交网络一样的惊人能量。
Facebook搭建了开发平台后,不仅自身拥有了更多应用,提高了商业价值。同时,对于开发者而言,开放的平台也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很多不知名的开发者都通过这样的平台声名鹊起。
2009年12月,芬兰开发者Rovio宣布“愤怒的小鸟”正式上线。三个月后,苹果同意将其置于英国App Store应用商店当周首页,这款游戏的下载量瞬间从原来的600位跃升到第一位。目前,该游戏在68个国家的App Store排行榜中成为排名第一的付费应用,其开发者Rovio已经从一家仅有12名员工的小公司发展成为100人的公司。Rovio预计2011年的营业收入将达到7200万美元到1.43亿美元,并计划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苹果和平台应用开发者Rovio形成了一个互赢的局面。在苹果构建的生态系统中,像Rovio这样的公司由此起家并发展起来。同样,在Facebook的平台上,马克也构建了一个基于Facebook的生态经济圈,很多公司也在这个平台上声名鹊起。而且,与苹果、Google等平台相比,Facebook的优势在于作为社交网站,它有一个动态新闻的功能,该功能可以提醒用户他们的好友下载了哪些应用,在玩什么新游戏。这种方式让开发者不花费任何营销费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即便是同一款游戏,放在不同的平台上,也会出现不同的后果。曾有一名开发者开发了一款基于某一平台的游戏,游戏一天的注册用户只有40人。但在Facebook上,一天的用户却可以达到上千人。通过动态新闻的病毒式传播,很多人立即知道了游戏的存在。Facebook平台正式开放半年后,就已经有一半的用户在个人主页上至少安装了一款游戏。
在Facebook上,游戏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应用程序,吸引的玩家数量让人疯狂。据数据显示,40%的用户上线是为了玩游戏。游戏开发商辛加公司已经成为Facebook平台上最成功的开发者。辛加公司运营着Facebook上7大热门社交游戏中的5个,包括“德州扑克”“边境小镇”“黑帮战争”“咖啡世界”等。2011年7月,辛加公司正式提交IPO文件,融资10亿美元,它的估值高达200亿美元。
Facebook上还运行着一款中国游戏开发者开发的名为“开心水族箱”的养鱼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只有两种玩法:喂朋友的鱼和养自己的鱼。盈利模式是卖虚拟的鱼和物品。这款游戏现在稳居Facebook总收费榜第9名的位置,每天有240万人在线。游戏开发公司乐元素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更新玩法刺激用户,这款游戏两年间卖出了1000万美元的虚拟物品,具有很高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当时开发这个产品并坚持运营的重要原因。”
辛加公司和乐元素的成功展现了Facebook平台上的商机,推出一款在线应用并不像建立一间工厂那样困难。在Facebook上开发应用软件的门槛很低,基本上只是程序员所付出的时间成本。随着社交网站的风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社交网站中的游戏维系感情,比如好友会帮你喂鱼,邀请你打德州扑克,或是在开心农场里“偷”你的“菜”。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基于Facebook平台开发游戏获得成功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大。退一步说,即便开发的游戏没有成功,开发者又有什么损失呢?
Facebook平台已经聚集100万个应用开发商,拥有超过50万个应用程序,超过70%的用户每月都会体验其中的应用。其中,最热门的应用开发商包括Zynga, RockYou, EA, CrowdStar,Cause, Slide, Opzy, iLike, MindJolt等等,都依靠该平台赚得盆满钵满。
在Facebook社交网站取得成功需要几大关键因素。首先,游戏开发商必须为游戏的成长提供充足的时间及资金支持。其次,要注意游戏体验的品质。第三,要拥有“速度”,一旦动作不够敏捷就有可能为大型游戏公司制造可乘之机。第四,建议小型游戏开发商聘用少量员工开发以小群体为目标的Facebook游戏,与玩家群体进行互动交流,捕捉机会在Facebook社交网站上成就一番事业。
“愤怒的小鸟”与“德州扑克”的成功,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为App Store平台与Facebook平台为广大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夜暴富的机会。两款游戏都借助各自的平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创造了巨额财富,包括广告、衍生品等授权收入。同时,两家游戏开发商也都拿到了风险投资,纷纷准备上市。但在风光的外表之下,两家公司也存在着共同的风险,即它们对平台有着致命的依赖。以辛加公司为例,在招股说明书中的“业务风险”一栏中,它不得不提及:“如果无法与Facebook保持良好关系,我们的业务将受影响。”这种高度依存的关系,使辛加公司不敢轻易拒绝Facebook提出的条件。
之前,因为Facebook的用户不如MySpace多,Facebook为吸引开发者,提出免费提供平台供开发应用程序的战略。可是,当Facebook逐渐强大时,这种制衡不复存在,Facebook重新提出了与应用开发商的合作方式。
2010年年初,Facebook以反对垃圾信息为名,禁止辛加公司等社交游戏开发商向自己的用户推广游戏,引起诸多游戏开发者的不满。之后,Facebook发布了自己的支付系统Facebook Credits,并要求所有第三方开发者使用这个系统,而Facebook收取30%的交易费。也就是说,开发商每赚取100美元,就必须向Facebook缴纳30美元的“场地费”。
Facebook提出这一苛刻要求后,它与开发商本来共生共存的关系陷入紧张局面。辛加公司不得不向Facebook妥协,原因很简单,辛加公司几乎所有用户都来自Facebook,如果离开Facebook,很难说辛加是否可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相反,已经足够强大的Facebook对于失去像辛加这样的开发者倒显得不痛不痒,因为在这个平台上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第三方开发者和足够大的用户规模。即使Facebook失去辛加,失去一些用户,也很快就会有新的开发者推出新的应用,吸引新的用户。
最终,辛加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使用的协议。看似辛加与Facebook的关系又归于平静,但就像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随着辛加公司的强大,两家公司未来还会产生很多摩擦。从辛加最近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它在尽量减少对Facebook平台的依赖。辛加先是与雅虎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可能会为雅虎用户开发游戏。接着又传出Google投资辛加的消息,有人预测辛加也许很快就会登陆Google+。但是这一切都要等到2015年,因为辛加与Facebook签署的合同截止到2015年,在此之前,Facebook拥有辛加最热门游戏的独家使用权。
辛加已经拥有多元化发展的能力,Facebook的苛刻条件完全有可能使辛加撕破合同,两者由合作关系变为竞争关系。当然,这其中还存在一种结果,那就是Facebook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收购辛加。这样的结果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种平台掌控者和开发者的矛盾也发生在其他的平台上,比如Twitter, Twitte向外部开发者开放了应用编程接口,允许外部开发者为Twitter开发应用程序,从而加强Twitter的易用性。这些应用程序包括图片共享、使用智能手机访问等。最初,Twitter是免费提供平台。凭借这种开放的做法,Twitter快速发展,聚集人气。但在聚集足够人气后,Twitter开始抢占第三方开发者的利益。比如,Twitter收购台式机应用程序开发商TweetDeck,同时还宣布推出Twitter官方缩略网址以及图片共享服务等。这些举措,等于是同Seesmic, Bitly以及Twitpic等具备类似功能的外部应用程序开发者“争食”。Twitter还曾一度屏蔽一款名为“UberMedia”的外部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开发者曾试图收购TweetDeck,但最终被Twitter“抢走”。
一时间,关于平台掌控者与应用开发者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浮出水面。真正共生共存的乌托邦关系并不存在,人人高喊的开放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平台聚集的第三方开发者越多,意味着开发者之间的竞争会越激烈,对平台的依赖性也越严重;而平台掌控者随着平台的不断变大,掌控着更多话语权和控制权,只需坐收渔翁之利。从本质上讲,这才是马克和乔布斯以及拉里·佩奇费尽心力要建立平台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