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明珠云梯街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镇的主体建筑,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称,由具有土家族风格的吊脚楼群与汉族传统风格的古民居建筑群组成。街道西起长江边,东达龟石背的独门嘴,蜿蜒约1.25公里。在20世纪90年代初、西沱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前,云梯街一直是当地最主要的商贸街道。海拔高度从江边路128.53米到山顶321.6米,落差193.07米,从而形成了云梯街独特的梯级街道景观特色。
云梯街垂直长江,呈龙形向上,从长江边向上仰望,好像一挂云梯直插苍天;从街顶向下俯瞰,特别是有云雾的时候,犹如置身在云端间。云梯街是长江沿岸唯一垂直江面的街道,这在中外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
相传,今存的云梯街古民居和街铺就是当时那些客栈老板们为了抢夺盐生意和招徕往来盐商,始而在长江边建房开店,继而一层层随山势向上延伸,最后一直修建至方斗山脚下的独门嘴山巅,终于完成了“云梯街”这一举世罕见的神妙之笔,成为长江奇观。云梯街两旁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层层叠叠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其间的紫云宫、禹王宫、万天宫、桂花园等著名建筑,让游人增添了许多凭吊怀古的情怀。晴天隔江相望,石阶层层叠叠,石板光耀刺眼,状如云梯,直上云霄,故名“云梯街”。云梯街共有113个石阶台面、1 124级石梯。街边或参差有致的灰瓦老屋,或郁郁葱葱的庭园,或洁白飞翘色泽斑驳的封火墙,或曲折回环的四合院,或随山而建的转角楼,或重重天井的大堂屋,或竹席搭就的凉棚货铺,或楼上房檐挑角上随意晾晒各种什物的吊脚楼……既古色古香、又富丽堂皇,既优雅玲珑、又清闲静幽,真是各显风姿,争奇斗胜,像进入奇特的古建筑展览殿堂。有的房屋形成吊脚楼和过街骑楼,楼下是街道,即使是下雨天仍可赶集,决不拖泥带水;楼上是住房或雅室,也是土家族姑娘绣花的绣楼和闺阁,人们往往在吊脚楼上悬挂火红的红辣椒和金黄色的“吊包谷”,或晾晒各种衣物,呈现世外桃源的雅致风景。发黄的木板房雕刻着岁月的风尘,显得古朴苍凉,耐人寻味。房前屋后枝叶茂盛的古黄桷树、矮小简陋的竹篱笆、飞流直泻的小瀑布、繁花绿叶的小花园,把西界沱古镇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直叫人目不暇接,神思情往。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云梯街
街道在临江岸边的两侧各有一座石拱桥称为“龙眼桥”,其状浑圆恰似龙眼,云梯街侧似龙身,阳光下闪烁光彩的瓦片则是片片龙甲,街道两边枝繁叶茂的古榕树则是龙爪,气势磅礴、摇头摆尾地直向长江扑去,整个街道布局十分壮观,故学者、专家们称西沱镇云梯街为“万里长江第一街”。外国人称此为“通天街”。《建筑学报》曾刊登西沱云梯街的彩绘图,并以《民居,创作的源泉》为题,被建筑学家们誉之为“长江沿岸最古老的奇特建筑明珠”。
云梯街绣花楼
1985年夏,中国作家协会邹获帆先生专程来到西沱,他触景生情,欣然写下了“西沱镇即景”发表在《当代》杂志第六期上:
西沱镇即景
中国作家协会 邹获帆
多少年月的劳动
土汉两族和好的结晶
在崇山峻岭的江滨
塑造了这座山镇
山街是一条曲线
螺丝钉纹
把瓦房拧上山顶
石板梯阶砌得匀整
地无三尺平
来此者一律脚踏实地
不准车马通行
想起那一凿一錾的砍伐
想起那靠人力一步步运行
蜗牛背着连肉的大棺材木壳
——石板紧贴肉身
而有的山街才宽三尺
就山凿梯
只容两人擦肩而进
黑瓦页如同鱼鳞
逆着山峰之波游两行鱼群
苍白的墙上曾有火烧烟熏
谁来买下那凉粉卤肉呢
谁来买那塑料凉鞋皮腰带呢
谁来摆小摊的医疗门诊
而这竖起来的山街
洒满白刺槐花尧紫苦楝花
仿佛劳动汉肩膀上的彩纹
木板门上依然有红色春联含笑
——春回大地绿满村
有一千户人家肩踩肩人梯般向上
这儿也潜藏着能源
他们有柑橘树做街坊
秋来舞一条飞空的龙灯
他们家家养长毛兔
有能活动的松软的矿石——白银
他们在这儿寸土必争
大牲口尧拖拉机用武无地
镢头和手指头点出秋来的黄金
而这里还有新华书店卖科技书
邮电支局收送八方电信
外贸部门没有遗漏在这儿设点
还乡青年让知识在这儿扎根
是谁最先在这儿开山辟路
是谁最先在这儿点燃第一盏油灯
他们的子孙又在这儿高屋建瓴
如果我是一个雕塑家
这儿不好在峰上塑造一个神女
断肠销魂
这儿的山顶上该立一尊巨像
——一个赤臂的山民
高举铁锤和錾头挺着脊梁梗
迎接江上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