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的历史悠远,从原始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诸多古文化和人类活动的遗迹。初步分类乌江流域古人类遗址及其文化,可将已发现的遗址分为早期直立人及其文化、晚期直立人与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早期智人与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五大部分,各个部分的代表性遗址分别为巫山人遗址、盘县大洞遗址、普定穿洞遗址、兴义猫猫洞遗址。
一、黔西观音洞遗址
该遗址在一片封闭洼地的小山坡上,是一个长约90米的天然溶洞,海拔1450米。经过几次发掘,在这里出土了3000多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分为石核、石片和石器三大类,石核、石片是加工过程中留下的遗物,石器多用石片制成,以刮削器居多,其次是端刮器、砍砸器、尖状器,还有几件凹缺刮器和雕刻器。毫无疑问,这是人类早期的活动遗迹,属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时的人类还处在“晚期直立人”阶段,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洞里留下了25种哺乳动物化石,有柯氏熊、大熊猫、最后鬣狗、嵌齿象、贵州剑齿象、似东方剑齿象、巨�、中国犀等,大抵属于“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它们当中,有8种动物已经灭绝,根据这些动物遗骸,地质学家们判断正处在地壳演变的“更新世中晚期”。遗憾的是,在这里并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考古学家根据这些丰富的文化遗物,把它命名为“黔西观音洞文化”贵州省地方志。
二、普定穿洞遗址
穿洞古文化遗址位于普定县城西南五公里处,洞高九米,长十八米。1979年,贵州省博物馆和南京大学首次发现了洞内的石器、骨器和古人类化石。1981年,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博物馆首次共同组成发掘队,进行第一次正式发掘,出土石器2000件,骨器400多件。1982年进行第二次发掘,又发现了完整的人头骨化石。
人类遗骸出自第五层以上的堆积物中,有较为完整的头骨、下颌骨以及头骨残片和上、下颌骨残段、单个牙齿等,分别代表不同年龄那个的多个个体。其中,较为完整的头骨是乌江流域首次发现。经室内细致的科学复原,为一女性。依据现代人头骨缝愈合情况观测,可推知死者的年龄只有17岁,综合其他特征,确认为晚期智人。
除人骨外,另出土骨器400余件。骨器制作精巧,形式多样,为其他地方所少见。该遗址发掘出土各类旧石器2万余件,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200余件,此外,还发现多处用火遗迹。普定穿洞出土古人类文物之多,全国之冠,震惊考古学界,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和极高的学术地位,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我国西南原始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贵州省地方志。
§§第二章 乌江流域的原始族群与古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