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苏武牧羊持节杖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皇帝侍从。汉武帝时,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贵族,经常派骑兵骚扰汉朝边境,杀人放火,抢夺财物,不但给汉族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痛苦,而且也威胁到汉朝的封建统治者。汉武帝即位以后,派出军队,多次击败匈奴的进攻。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害怕汉朝军队乘胜追击,就故意装出和好的姿态,把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节放了一些。汉武帝得知这一消息后很高兴,马上派正直廉洁、有胆有识的苏武,率领张胜、常惠等100多人,带着大批礼物再次出使匈奴。

  临行前,汉武帝召见了苏武,亲手把旌旗交给他。这是一根七八尺长的木棍,顶部弯曲的地方挂着一串用毛做成的绒球,表明使节的身份,同时是使臣出使的凭证。苏武接过使节杖,激动地说:“只要我人在,这节杖就不会丢,使命就不会受辱。”

  苏武一行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匈奴单于居住的地方见到了单于。谁知单于是个吃硬不吃软的家伙,见苏武送礼上门,就以为汉朝软弱求饶,所以对苏武及使臣们傲慢无礼,态度专横。苏武忍辱负重,完成了使命,正准备返回长安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原来几年前,汉朝使者卫律出使匈奴后不久就投降了,并被单于封为王。卫律原来的副使虞常对卫律卖身投靠匈奴的做法,一直不满,见到老朋友张胜后,他就和张胜暗中商量,想乘单于出外打猎时,劫持单于的母亲,杀了卫律。然而正当他们70多人准备起事时,有人告了密。于是单于逮捕了虞常,并想趁机逼迫苏武投降。

  卫律奉令威逼苏武投降,遭到严词拒绝。苏武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了气节,使国家受到侮辱,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说着便拔出宝剑,向自己身上猛刺,卫律慌忙抱住苏武,夺下剑来,然后找来医生为他包扎伤口。

  单于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对苏武的爱国气节产生了敬意,他更感到让苏武投降,为自己开创霸业服务的重要性。他让卫律当着苏武的面审问虞常和张胜。

  卫律把苏武叫来,先把虞常一刀砍死,吓得张胜当场表示投降。卫律乘机要挟苏武说:“你的副使都认罪投降了,你作为正使也要治罪。”苏武严正地回答:“我奉命来与匈奴结好,和张胜既非同谋,又非亲属,凭什么治我的罪?”卫律理屈词穷,挥刀要杀苏武。苏武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说:“你要有胆量杀死堂堂汉朝使臣,就快点动手吧!”卫律见硬的不行,就用高官厚禄来劝降,谁知苏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痛骂道:“你背叛了君主和父母亲戚,不知廉耻,还有什么脸跟我说话?”

  单于见苏武软硬不吃,又生一计,想用艰苦的生活环境来消磨苏武的爱国意志,诱使他最终投降。于是下令把苏武放逐到北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去放羊。临行前,单于对苏武说:“等你放的公羊产了奶,你才能回去。”

  北海荒无人烟,一年到头白雪皑皑,连鸟兽也很难见到。有时苏武饿得没有办法,就掘开野鼠洞,掏洞里的草料来充饥。每天,他一面放羊,一面抚弄“节杖”,希望总有那么一天,能够拿着节杖,重返祖国。天长日久,节杖上的绒毛脱光了,成了一根光秃秃的棍子,但苏武仍视为生命的支柱,连睡觉的时候,都紧紧地抱在胸前,就这样,苏武在匈奴生活了19年。

  公元前81年,汉朝与匈奴几经交涉,匈奴才把苏武及其随员共9人放回长安。长安的老百姓听说苏武回来了,都出来迎接。他们看到满头白发的苏武,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根光秃秃的“节杖”,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沉思录

  如果一个人的民族气节都可以随意丢失,他就丧失了为人的根本。那么他还有什么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呢?

  越玩越聪明

  小红口袋里原有10个铜钱,但它们都掉了,请问小红口袋里还剩下什么?

  答案:还剩下一个洞。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