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青年时期作过苦工,一度当过流浪汉。有一次他被警察逮捕,法官判他在监狱里做了30天苦工。这次难熬的牢狱生活,才促使他思考未来:自己已是19岁的人了,难道一辈子就这样苟活下去?
有一天,杰克·伦敦就这样沉思着,无意中走进一家图书馆,随手拿起一本《鲁滨孙漂流记》翻阅起来。不料一下子就被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虽然他已饥肠辘辘,也顾不得出去吃饭。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跑到图书馆,看完了《鲁滨孙漂流记》,接着又看别的书。看着,看着,他觉得眼前出现了一片新的天地——一个奇妙的知识世界。
他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贪婪地吸收知识的营养。
从此读书的劲头一发而不可收。有时一读就是十几个小时,也不肯休息。因为他现在已经明白他比别人多浪费了许多时间,他一定要赶上来。
为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他进入了加州奥克兰德中学,他在这里勤工俭学。除了上课外,还要看仓库、打地毯、擦地板、冲洗厕所。他用功的劲头无人可比,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因而进步飞快。他嫌中学3年学制太长,读了一年就离开学校,刻苦自修了3个月后,就通过了毕业考试。
后来,杰克·伦敦又加入了去阿拉斯加淘金的人流。结果他不但没淘到黄金,反而得了败血症,落得个满面生疮,牙齿松动,下肢几乎瘫痪。这段经历使杰克·伦敦虽然在经济和身体上亏了本,但他终究不虚此行,写下了大量的观察笔记,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
沉思录
依靠勤奋和努力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个人永久的财富。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注意坚持终身学习。
万事由来
新华社最早创建于1931年11月7日,地点在中央苏区所在地——江西瑞金。当时的名称叫做“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春,“红中社”在延安正式改名为“新华社”。新华社于1939年逐步建立起独立的组织机构。而各个分社(除解放军分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同所在地区的地方党报合在一起,即“报”、“社”一家,统一领导,新华社分社同时又是报社的采访部。后来,各省市分社才陆续从省、市报社独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