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刘少奇穿越封锁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自强不息的人手中。

  1942年3月18日,少奇同志接到党中央的指示,带领一批随行人员,从江苏阜宁出发,奔往延安。

  当时,全国已经进入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华北、华中大片土地,到处设据点,盖炮楼,完全控制了交通要道。从苏北到延安,千里迢迢,东躲西绕,得穿过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固军和反动地主武装的层层封锁,可真是太难了!

  少奇同志这时已经40多岁了。他高高的个子,面颊瘦削,高鼻梁,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他不停地咳嗽,身体很不好。同志们都为他担心,这样危险、艰难的旅途,天天夜行军,他的身体吃得消吗?

  可是少奇同志却非常镇定、乐观,充满了胜利的信心。少奇同志原是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后来,又兼任新四军政委。出发的时候,同行的许多同志,还不知道他就是刘少奇同志,只叫他胡服同志或胡政委。等靠近敌占区,连这个名字也不能用了,大家就叫他老许。晚上行军,他们不准讲话,不准抽烟,连牲口的嘴巴也捆了棉布,只能听到轻微的脚步声。

  到达延河边,事先准备了小船,连夜过河。因为鬼子就在附近,有的同志十分紧张,连手心里也冒了汗。天亮以后,当地的同志告诉大家:“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军的两个团在周围布置了‘井’字形阵势,敌人从哪边来都能挡住。”紧张的同志才松了一口气。

  有一次,他们从汉奸和大地主的村子旁边经过,坏蛋们夜间心虚,发现人影就放枪,放土炮。子弹从头上飞过,“嗖——嗖——”地直响;炮弹一个接一个落下来,就在不远的地方爆炸……同志们立刻分散开来,卧倒在地。少奇同志这时很沉着、很镇静,一面关照大家的行动,一面对身边的同志说:“不要怕,夜里的枪是打不准的。”脱险以后,这句话被一些新战士记住了,他们以后碰到情况就不那么慌张了。

  又走了一段路,大队人马来到了陇海铁路附近,先在一个村庄里隐蔽待命。

  过铁路也不容易。敌人在沿线驻扎着重兵,修了一连串的碉堡,还有一辆铁甲车来回巡逻,大家的心情又有点紧张了。开始行动的时候,我军的战斗部队分两股悄悄接近铁路线,把过路的人员夹在中间,然后一部分勇士突然冲向敌人的哨所,把他们逼得不敢动一下。“快过!”随着一声口令传过来,少奇同志和随行人员排成有秩序的队伍,飞快地不声不响地越过了铁路封锁线。夜色漆黑,几步之外就看不见人影了。他们事先在左胳膊上系着白手巾,一面跑,一面紧紧盯住前边的白点……

  这次急行军,他们一口气跑了五六十里路。直到进了我们的根据地,才坐下休息。

  在行军途中,少奇同志告诉大家:“黑夜行军,应该学会识别方向。”他指着北极星给人们看,说,“这颗星的位置总在北边,找到它就不会迷失方向。”还说,“没有星星的阴天,可以摸树皮,朝南的一面树皮粗糙、裂口多,朝北的一面树皮比较细滑。如果碰到大庙和民宅,一般正门多半是向南开的……”同志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翻过太行山以后,少奇同志一行人马转移到一个村子,准备在这儿吃午饭。村子虽小,却是个交通要道,村南有条公路,村西有条车马道。村子正好在两条道路的交叉点旁边。

  正在吃饭时,侦察员跑进屋报告:敌人到达邻近的村子,正向这里走来。大家一听都很紧张。担负护送任务的陈赓同志说:“不要紧,正因为这里靠近交叉点,敌人不会想到我们敢在这里歇脚。继续吃饭吧,等等再说。”接着又问少奇同志,“你看呢?”少奇同志点点头:“对,就这么办,先观察敌人的动静。这么多人,一跑非出乱子不可。”大家情绪安定下来,静悄悄地吃饭,村子里没有一点声音。过了一会儿,侦察员又来报告:“敌人顺着公路往前走去,越过我们村有几里路了。”少奇和陈赓同志商量了一下,对大家说:“敌人到东面找不到我们的影子,完全有可能掉头回来搜索。我们应当立即转移!”于是,大家安排了一下,迅速离村,转移到山里去了。

  据后来得到的情报知道:在他们离开村子不久,敌人果然返回来了。当然,敌人什么也没有捞着。

  到了秋天,少奇同志一行人马更加难走,真是步步艰险,困难重重。这时的冀中平原,敌人搞过多次“大扫荡”,曾在8000个村庄、6万平方公里地区布下1500个据点,使用700辆汽车巡逻,到处都是封锁沟、封锁墙。为了缩小目标,不使敌人注意,少奇同志不得不一个人跟交通员赶路。少奇同志两手空空,什么也不能带,同志们非常不安。在他跟大家握手送别时,坚定地说:“放心吧,我们会见面的!”

  他走了,同志们久久地望着他那高大的背影……

  沉思录

  沉着坚定的人是坚强的,他们从不会把事情往悲观方面想,而是从容地乐观面对。正因为他们有这种性格,胜利往往走向他们这一边。

  学习金手指

  在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尽量选择与讲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这样,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而且还可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外,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要坚持用循环复习的方法。所谓“循环复习法”是在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及时地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就是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学完了后再进行第二次复习。后一次复习要包括前一次复习的内容。如此继续下去,一环套一环。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