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欧洲的环境环保

  路边的野花不能采

  我们在西欧转了一个大圈,埃威恩横穿10国,行程4000多公里。说到欧洲的自然生态,大家都心照不宣:真美!

  天,总是碧蓝碧蓝的,透淋淋的仿佛能看到遥远的星辰。清晨的太阳闪射出一圈橘红色的光晕,午时的太阳近乎莹白,傍晚的太阳则常常扯起一片橙黄色或光焰般赤红的晚霞。正是望月前后,晚上一般都憩宿在城郊的我们,一边能静听蛙鸣虫唧,一边可观赏明净的月亮,那镜子似的月亮,把月里嫦娥都映照得清晰可鉴。

  云,总是淡淡的,轻轻的,柔柔的,似有若无,高高地飘浮在蔚蓝色的天空。只有喷气式飞机划过的痕迹呈乳白色的直线,高空的风一吹,飘带似的扭动起来,舒缓地延展,最后也变成一丝一缕,淡化在无垠的天际。

  地面的风很小,但只要有微风拂来,特别是在清晨和傍晚,那就一定会挟裹着鲜花的芬芳。

  空气总是那么清新透明,大地总是那么洁净翠绿。

  城镇没有发臭的垃圾,乡村没有裸露的黄泥。

  不见冒黑烟的烟囱,不见吐黄水的工厂。

  不必担心衬衣的领口会发黑,皮凉鞋也不会蒙上一丝灰尘。

  高速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森林,绵延不断的草场,清澈见底的河流,波光粼粼的湖泊。远处是白雪皑皑的群山,山坡有懒散肥胖的牛羊;绿茵如毯,鲜花馥郁……整个欧洲仿佛就是一幅绵延千里的画卷,风光旖旎,诗意盎然。

  沃野葱茏稻谷香,

  湖光山色漫牛羊。

  雪峰闪耀云杉翠,

  画卷风抒日影长。

  许多城市就像一座立体花园。

  如果把城市性拟人化,那么,居高临下的教堂尖顶像城市的头颅,古色古香的建筑是城市的躯干,精巧别致的喷泉公园是城市的心肺,绿树成荫的大道是城市的四肢,穿街走巷的双层大巴和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是城市流动的血脉,绿茵茵毛茸茸的草坪是城市的皮肤,花花绿绿的广告和闪烁靡丽的霓虹灯是城市漂亮的衣裳。

  更多的游人则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它们被称为城市的客厅。

  欧洲人还在广场上鼓捣了许多喷泉、雕塑和草坪,把客厅布置得漂亮整洁、富丽堂皇。

  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它见证了欧洲的沧海桑田,充满了传奇色彩。

  法兰克福的罗马人广场,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巴黎的协和广场,就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古罗马元老院就聚集在广场上举行会议,恺撒和路易十六也先后殒倒在广场的血泊中。查理曼大帝和威廉一世的青铜像,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从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教堂掠夺来的鎏金铜马和从埃及千里迢迢进献的方尖碑,至今都矗立在广场上,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讲述着各自神奇的经历。

  欧洲人最讲究个人隐私,但欧洲的广场却是最随意最开放的。人们不管是从家门口、教堂里、市政厅走出来,还是从啤酒屋、咖啡馆、图书室返回来,一撩腿就走进了广场。四面八方的人带着八方四面的话题或活计,旁若无人地在广场上说,无所顾忌地在广场上做,包括批评国家元首,抨击时政,竞选演说,喝咖啡聊天,谈情说爱,甚至同性恋拥抱接吻。

  于是,广场的功用被无限扩张,政客把广场演说为沙龙,商人把广场喧闹为市场,情人把广场浪漫成情场,游人把广场观赏成剧场。

  到处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千万只灰色的鸽子悠闲地在人群中觅食;在卢塞恩罗伊斯河畔,雪白的天鹅与游人共赏美景;在阿姆斯特丹风车村,海鸥、水鸟、松鼠与游人同舞——它们根本就不担心来自人类的伤害。

  欧洲人还在公园、街道边的树丛中悬挂了很多人工鸟巢,鸟儿们住别墅,吃美食,夫唱妇随,子孙满堂,其乐融融。

  欧洲的草地、草场、草坪很多。城市的、乡村的、野生的、人工的,人们都可以踏上去,在那里小憩、野餐、晒太阳、奔跑甚至放纵地打滚。

  欧洲人喜欢草地的气息。或许他们真是牧羊人的后裔,或许他们着意把自己装扮成牛羊想尝尝被放牧的新鲜。反正在草地上聚会,在草地上嬉戏,不但成为普遍的风俗,也成为独特的风景。

  应该承认,欧洲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降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温度适宜,上帝对信奉他的欧洲人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问题的一面。

  欧洲是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大陆,饱尝过高耗能、重污染的苦果。

  譬如德国,在20世纪中叶,为了加速经济发展,他们在全国各地竖起了一排排冲天烟囱,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莱茵河。德国重工业区鲁尔更是植被被毁,河水被污,黑烟滚滚,扬尘漫天。到70年代初,莱茵河被称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欧洲的公共厕所”。

  保护环境成了最紧迫最棘手的课题。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颁布相关法律治理环境。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同时,欧洲国家已普遍开始大范围、高强度的环境整饬。

  基于“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教训,欧洲国家用政策法规的强制性,率先实现了由环境污染“事后补救、末端控制”的被动反应模式,向“事前预防、源头控制”的主动行动模式的转变和升华。

  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欧洲国家很快形成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普遍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以说,欧洲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走过曲折弯路、经历了痛苦的抉择和不懈的努力才逐步形成的。

  欧洲多数城市地铁四通八达,地面保留有轨电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多数汽车使用柴油,因为柴油燃烧彻底,污染较小。

  有些国家和城市还兴起了骑自行车热,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街道两旁的栏杆上就锁满了各色各样的自行车,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公路上许多汽车大白天开着灯行驶,这样既可引起对面来车和行人的注意,又可不按喇叭减少噪音。因此,欧洲虽然车多如流水,却听不到喇叭的鸣叫声。

  商场和餐馆,从来没有人高声叫卖,大声喧哗。有些酒吧、咖啡厅虽然播放音乐,但清幽柔曼,音量极小。

  欧洲也是戒烟最严格的地区,无论是飞机、汽车、轮船上,还是餐馆、酒吧、咖啡厅都一律严禁吸烟。

  德国、瑞士、卢森堡、荷兰等国国土面积的90%至今仍然为农田、草场、湖泊和森林。虽然许多草地和森林是人们精心侍弄的,但却几乎看不出人为雕琢的痕迹,好像全然是大自然的原始杰作。

  奥地利甚至不允许在河流上兴建水电站,以防河水被污。为保护一棵千年古树,奥地利人会让新建大楼的外墙凹进去一块,被传为美谈。

  在巴黎市郊,建有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末端还配有垃圾发电厂。

  有的国家甚至推出了会说话的垃圾桶,当人们掀起它的盖头时,垃圾桶会用悦耳的声音向人们说:Thank you。

  瑞士法定可耕地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自然状态,只要达到既定环境生化指标,国家将给予土地所有者以经济补偿。因此,瑞士草场连畴,牛羊遍野,农民不但清闲,而且养牛羊领补贴利得双双。

  瑞士城市的大街小巷绝没有烟头烂纸。托尼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有个人在大街上吸烟,会有一个老太太拿塑料袋在那里等你扔烟头;如果有个人“咳”的一声,并“呵”起来准备吐痰,会有两个老太太拿塑料袋去招呼。

  瑞士冬天多雪,除雪的办法是用专门的清道车在街道上撒烘干的小石子,前面撒,后面收,洗净烘干后再撒……清洗石子的水,要经过24道工序处理才排进河流或湖泊中。

  因此,瑞士是世界上唯一宣称“我们所有的湖水都是可以饮用的”国家。

  瑞士人1893年就在阿尔卑斯山挖出了第一瓶“Valser”矿泉水,至今一直是世界优质矿泉水的第一品牌。

  瑞士不允许用渔网捕鱼,加上人们有喂养天鹅的喜好,因而有成群的天鹅放弃了迁徙的习性,赖在这个饮食无忧的美丽家园。这些水中仙子安闲舒适,杨玉环似的体态丰满、雍容华贵,吸引了无数游人艳羡的目光。

  欧洲人回顾先污染、后治理的经历时,有一种追悔莫及的慨叹。我国正经历欧洲从污染到治理的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已经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我们不应再有急功近利的冲动。

  我们不应再有祸及子孙的遗憾。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是我们的震天誓言,应是我们的撼地行动。

  2007年3月,欧盟签署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环保协议。其中包括争取到2020年,把欧盟的废气排放总量压减20%,把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的比例增加到20%和10%。

  欧盟还正在拟定一项旨在打击破坏环境现象的环保新法规,采摘野花都将被列入绿色犯罪行列,严重的将被处巨额罚款,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路边的野花不能采,可概括为欧洲的环保政策。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