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原子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生命万物的最基本单位,不借助显微镜,人们是看不见它的踪迹的。
可我们在布鲁塞尔却看到了铁原子,而且是一个庞然大物,那就是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西北郊的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坐落在海塞尔高地易多明公园内。我们来到这里时,正午刚过。巨大的、银白色的原子球塔耸立在大片树林、草坪、鲜花和喷泉之上,在阳光下银光四射。
这是一座造型奇特、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的庞大建筑物。
原子球塔始建于1958年,是比利时为开发原子能和纪念布鲁塞尔世博会而专门建造的标志性建筑。
原子球塔的设计者是比利时著名工程师昂德雷·瓦特凯恩。他根据一个铁分子是由9个铁原子组成的原理,专门设计了9个银白色圆球。其中8个球各据一角,构成一个正方体,1个球处于正方体中心。正方体以一条对角线与地面垂直,安放在3个巨大钢架支撑着的圆形大厅上。在这里,每个圆球都象征着一个铁原子,圆球与圆球之间又严格按照铁分子的正方体晶体结构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铁分子。
换句话说,这座原子球塔,就是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正方体晶体结构。
原子球塔高102米,总重量2200吨。从地面到顶端最高的圆球之间设有快速直达电梯,在其他各个圆球内装有滚动扶梯,人们可以在每个圆球之间自由往来。
无巧不成书。昂德雷·瓦特凯恩之所以会设计出这样一个新奇的方案,有三个巧合。
一是当时欧共体正巧有9个成员国。
二是比利时正巧有9个省。
三是围绕太阳运行的正巧是9个行星。
三巧合一巧,铁分子的9个原子正巧成为比利时和欧共体的象征,同时用微观世界的原子结构来展示宏观宇宙9大行星的运行奥秘,既表达了发展原子能的巨大前景,也寄托了人们利用原子能开拓宇宙资源的良好愿望。
因而,原子球塔成为历届世博会最亮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世博会是影响巨大的国际性博览会。
第一届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最初几届叫万国博览会)于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办。当时的英国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强国。为了夸耀国家的强盛,英国人煞费苦心布展,仅展览用的桌子总长就达13公里。在1.4万件展品中,包括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印度产的大金刚钻。而博览会展出的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则展示了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成果,标志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从此,世博会就成为展现人类在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1876年,第二届世博会在美国费城举行。大量的美国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收割机、打字机、电话以及同步拍发两项消息的双重发报机。
在1878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的留声机和钨丝灯泡首次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还展出了冷冻船等新产品。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展出了人类的新发明——电视摄像机,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就用这套设备对开幕式进行了实况转播。
截至目前,世博会已先后举办过40届。每一届都有一个主题,一个会徽,一个标志性建筑。可以说,世博会的历史,就是现代科技发展和现代文明进步的缩影。
原子球塔就是一个巨大的展览馆,每个圆球就是一个科技知识展厅。球体直径18米,球内分2层,每层面积240平方米,9个球体内分别陈列着太阳能、和平利用原子能、航天技术、天文、气象、卫星气象、气象雷达、气象通信、宇宙航行等资料和实物。圆球之间用直径3米、长26米的钢管连接。每个圆球四周还镶着6面巨大的有机玻璃窗,窗前架设许多望远镜,可供250位游客同时观赏布鲁塞尔的旖旎风光。
托尼告诉我们,观赏原子球塔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届时,9个圆球外的9圈灯炮交替追逐发光,象征电子的运动。在变幻莫测的灯光照射下,9个圆球就像天上的行星一样运转不息,散发出梦幻般的光芒,把人们带入了亦真亦幻的外星世界。
微观原子宏观塔,
巨塔摹拟原子能。
谁舞尖端双刃剑,
为争霸主为和平?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在绿草如茵、红花似火的公园内选择不同角度拍了一些照片,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在告别原子球塔时,心里突然升起一个问号,或者说突然冒出一种期盼——历届世博会的主办城市大都会建立一座标志性建筑,比如布鲁塞尔的原子球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西雅图的宇宙针塔……那么,我国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会矗立起一座什么样的标志性建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