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地点:罗布泊西北岸
分布范围: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发现及发掘时间:1900年发现,1901年开始发掘
距今年代:6000年左右
代表性国宝:晋代手抄《战国策》、汉锦
考古地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证明
古楼兰神秘之旅
1979年冬天,考古学家在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发现了数十座“太阳墓”,距今已有3800年之久。墓的中间用一圈圆形木桩围成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1980年,在孔雀河下游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一具女性干尸,她埋藏在地下4000年而容颜依旧。“牙齿、毛发、指甲都保存完好,仿佛刚刚睡去。那健壮的骨骼、古铜色的皮肤让人相信她随时会站起来奔跑。”经研究,女尸属欧洲白色人种。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率考察队在罗布泊地区考察时,不幸失踪。党和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大规模寻找,没有结果。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时失踪。当直升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非他杀,身强力壮的他,死亡原因还是个谜。
2000年3月,蒙古自治州史志办张体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条干涸的小河道里,意外发现了一具独木舟棺材——楼兰彩棺!但是等他们再度去寻找时,彩棺却在漫无边际的沙漠腹地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
这就是声名赫赫的楼兰,这就是神秘莫测的罗布泊!
其实,最早发现楼兰的时间要追溯到1900年,这一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了神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欧洲的时候,他就从盗墓者那里感受到了这片荒漠的魅力。这是他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了,早在1895年,他就曾经闯入过这片地区,只是那次他的运气不太好,遭遇了风暴的突然袭击,险些丧命。但是,他并不甘心,所以5年之后,他又来到了罗布泊荒原,想碰碰运气。3月29日,斯文·赫定和他组织的一班人马深入罗布泊的西北岸,当准备露营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用来挖水的铁铲丢在了前一夜的宿营地,赫定便派维吾尔向导艾尔德克回去找。艾尔德克找到铁铲时已是傍晚,就在他返回的途中,沙漠里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沙尘起处,遮天蔽日,艾尔德克被风吹得无法睁眼,迷失了方向,不知到了何处。风暴停息后,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些高大的泥塔房址,他怀疑自己看到了海市蜃楼,但仔细一看,却是一座被风沙埋没的古城。艾尔德克随手捡了几块木雕带回去,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从那几片木雕残片上一眼就看出了希腊化艺术风格。他非常兴奋,断定这片没有人迹的沙漠里会埋藏着一个古老的文明,打算马上回去。但是他们的水只能够用两天了,斯文·赫定只好决定明年再来。1901年3月,赫定在艾尔德克的带领下再次找到了那座古城,发掘出很多珍贵的文物。回国后,根据赫定带回的木简,德国语言学家研究后确认:这座古城就是史籍中记载的楼兰。
就在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将近100年的时候,1999年1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又公布了一条消息:在距楼兰古城4.8公里的风蚀台地上发现了两座楼兰人墓葬。这两处墓葬相距仅百米,其中的彩棺老年男人墓属汉晋时期,而另一座6个月大婴儿干的尸墓,却是距今4000年前后的遗存,它们之间隔着2000年。彩棺墓的男尸身着棉里绢里长袍,是蒙古人种,他的彩棺墓上绘有东方文明象征日、月的“朱雀”、“玄武”,棺上覆盖着罗马风格的狮纹栽绒毛毯。那个夭折的婴儿则是头戴尖顶毡帽,细软的金黄色头发,深陷的眼睛微闭着,鼻子明显高隆,而且身穿粗毛布,脚上是带毛的皮制鞋。很明显,这两座墓代表不同的文明,楼兰文明又因此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楼兰文明
楼兰古城是古楼兰国目前被发现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对研究新疆以至中亚的古代史、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相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9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协助拍摄电视片《丝绸之路》。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三次深入罗布泊地区,获得了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文书及大量的古钱、丝织品、皮革制品等珍贵文物。军区测绘大队配合考察队深入楼兰勘测绘制了楼兰古城地形图。经精确测量,判定古楼兰城位于罗布泊西北岸,东经89°22′22″,北纬40°29′55″。城垣为方形,总面积10.824万平方米,一南一北两条河流绕城而过,城东则是碧波万顷的“盐泽”罗布泊。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贯穿城中,将城分成两部分,城东北是佛塔、寺院,城西南是官署、居民区。
古楼兰的城墙用泥土、芦苇、树枝修筑,至今仍依稀可辨。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是并排的三间房子,属土坯建筑。除房顶不翼而飞外,房子的门、窗还依稀可辨。斯文·赫定就曾经在这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古城内,盖房用的木梁、檩条、椽子也比比皆是。这些建筑材料都是胡杨木,有的还凿了眼,甚至刻上了花纹,显示出相当的工艺水平,格外引人注目。另据考古学家证实:楼兰是一个兼有农、牧、屯田、贸易的城邦。汉王朝经营丝绸之路,控制西域时,楼兰的水利、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楼兰人一度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东方的丝绸制品、陶器、漆器、铁器,中亚的棉布、毛布制品,铜镜甚至海贝,波斯、希腊、罗马的艺术品都在楼兰出现。
其实,自楼兰古城发现之后,国外的大批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就接踵而至,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了难以数计的珍贵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这份手抄的《战国策》,仅仅比我国纸的发明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最古的字纸要早六七百年。汉锦则色彩绚丽、华美精致,上面都绣有祝词,制作年代在1~2世纪。另一重大收获是发现了当年任西晋西域长史的李柏给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谓“李柏文书”。李柏文书是后来发现“海头”故城的线索。这些外国人带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写了一系列研究罗布泊古楼兰的专著。他们把楼兰称为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
楼兰,这个曾经活在诗歌和传说中的古城,它的文化遗存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它曾经有过的辉煌,使它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如今,在干涸的罗布泊湖滨,还可以俯拾石器时代楼兰人遗留的磨盘、玉斧、刮削器以及一只只吐诉古今幽情的螺壳……
楼兰消失之谜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
关于古楼兰的记载,最早始于张骞。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后撰写了出使报告。报告中提到楼兰是一个有“城郭”的城邦文明。后来司马迁也在《史记》中记载楼兰“有城郭,临盐泽”。古楼兰是古丝绸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的繁荣景象。西汉末年,西域交通断绝,楼兰也随之“城门昼闭”。到曹魏时期,楼兰重新繁荣起来。《后汉书·西域传》中写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塞下。”
史籍中对于楼兰古城建于何年,何时形成楼兰王国没有记载。但根据在罗布泊周边及楼兰城边地发现的史前器物,楼兰古城距今约有6000年。然而,奇怪的是,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突然销声匿迹了。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路经楼兰时,这里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目为标识耳”。到了7世纪,唐玄奘看到楼兰国“城郭岿然,人烟断绝”,这个时候的楼兰,已经成了一座空城。
关于古楼兰的神秘消失,目前尚无定论。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说法:断水而废。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索勒召兵来到楼兰,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的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第二种说法:生态环境恶化。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然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的毁灭埋下了隐患。在已发现的七座“太阳墓”中,成材圆木竟达一万多根!这种墓葬的盛行,致使大量树木被砍伐,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
另外,战争直接导致楼兰古国的消亡也是完全可能的。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塔里木南边的鄯善,就成了周边列强掠夺的重要对象。
但是,不管怎么说,楼兰国还是瓦解了,徒留一座空城在茫茫荒漠,慢慢地被风沙掩盖,变成暗藏着灾难和死亡的王国。
罗布泊的演变
距今3700~2500年间,罗布泊东、西湖全部干涸,东湖自此时起直至公元1958年间一直干涸。
距今2500~1200年间,罗布泊西湖充水,湖泊一度扩大,湖泊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左右。
距今1200~700年间,为罗布泊气候环境最好时期,湖泊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
距今700年以来,罗布泊逐渐变干。公元1930年前后曾一度扩大,西湖面积达1900平方公里。公元1958年夏季天山大洪水,东、西湖同时充水,形成5350平方公里的大湖,但罗布泊还是于1965年最终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