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年代:西晋
距今年代:1700多年
文化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传世墨迹
《平复帖》传世经历
晋代陆机的著名手迹《平复帖》,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期里,《平复帖》这一张薄薄的纸是怎样穿越所有的岁月跌宕、沧桑变幻、战火纷飞,而得以保全的?又有谁为保护这件珍宝作出了贡献呢?
据宋代米芾的《书史》和明代张丑的《真晋斋记》记载,《平复帖》是《晋贤十四帖》中的一件,同谢安的《慰问帖》同轴,至今仍有唐末鉴赏家殷浩的印记。米芾则在《宝章待访录》一文中称目睹了《晋贤十四帖》,当时藏于驸马都尉李玮家,而《书史》中记载是李玮从王贻永家购得。暂不管李玮是如何得到《平复帖》的,但他作为驸马都尉,肯定同帝室有密切关系,所以李玮死后,《平复帖》就被宋徽宗收在手中,并题写了“晋陆机平复帖”瘦金书六个字,还钤盖了“双龙”、“政和”、“宣和”等玺印。
元代时,《平复帖》不知何故又流入民间,至明代隆庆年间为大收藏家韩世能所有。万历十九年,董其昌题鉴“晋陆机平复帖手迹神品”,为后人公认,13年后,董其昌又写了一段跋。韩世能死后,《平复帖》传给儿子韩逢禧,韩逢禧将该帖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丑。崇祯癸未,张丑去世之后,《平复帖》被人视为赝品弃物,为明代古董商葛君常收得,转售给了刻《快雪堂帖》的冯铨,冯铨又将该帖转让给明末清初的大学士、大收藏家梁清标,梁在《平复帖》上钤盖了多方印记,后该帖又流入当时的大鉴赏家安岐家中。后来,安岐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苏轼二赋以及《平复帖》等经傅恒之手卖给了弘历,即乾隆帝。《平复帖》再一次进入皇家。
乾隆四十二年时,弘历生母去世,《平复帖》作为“遗赐”赏赐给了永(弘历的儿子)作为纪念品。之后永又将此帖传给了曾孙载治。光绪六年载治死后,当时两个儿子溥伦和溥侗正处幼年,光绪帝便托恭亲王奕代管,从此便由恭亲王据为己有,后由奕传给孙子溥伟,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室,溥伟逃往青岛,《平复帖》留给了他在京的两个弟弟溥儒和溥。1937年,溥儒母亲去世,为筹集治丧所需,开价20万出售《平复帖》,后被张伯驹以4万的价格收去,为支付这笔现金,张伯驹还转让了盐业银行的部分股票。
当时正值卢沟桥事变,张伯驹购买《平复帖》的事情传了出去,日本人也动起了《平复帖》的脑筋,指使汉奸上门索要。张伯驹为了保全《平复帖》,只好南下上海,不料却在上海遭到特务绑票,要价200根金条,古董商则趁机劝其夫人将《平复帖》出让以赎回张伯驹,张宁死不从,后经多方周旋,由其夫人潘素将自己的金银细软换了20根金条才终结了事端。经此一险之后,张伯驹夫妇将《平复帖》缝入被中,带到了西安国统区。
多年后,京城古玩家王世襄为研究《平复帖》去张伯驹家看宝,张伯驹竟让王世襄将此帖带回家中一月有余,细细研读,为此王世襄坐卧不宁,恐有闪失,每次取出研读,都要眼观天象,戴上手套,看后必用高丽纸细心包好,之后写出了权威性考证文论《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1956年,张伯驹将《平复帖》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这件珍宝才终于逃脱了颠沛流离的命运。
《平复帖》赏析
《平复帖》草书,纵23.7厘米,横20.6厘米,其内容只是陆机问候友人的平常手札。全文共9行,86字,无款,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
《平复帖》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的字体介于草书和隶书之间,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同时表现出浓厚的隶草风意,却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细观此帖,秃笔枯锋,书风古拙,刚劲质朴,字间虽不连属,却洋洋洒洒,令人赏心悦目,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家的儒雅与睿智。《平复帖》从文辞到草法都有点古幻难识。用笔则使用秃笔、燥墨,有如一些书画家所追求的“万岁枯藤”的味道,可见秃笔枯锋的独特面貌。
《平复帖》的内容涉及三个人物。贺循,字彦先,是陆机的朋友,身体多病,难以痊愈。陆机说他能够维持现状,已经可庆,又有子侍奉,可以无忧了。吴子杨,以前曾到过陆家,但未受到重视。如今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举动,自有一种较前不同的气宇轩昂之美。最后说到夏伯荣,他因寇乱阻隔,没有消息。
对《平复帖》的评述历来甚多。宋陈绎曾云:“士衡《平复帖》,章草奇古。”《大观录》里说:《平复帖》为“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清人顾复称“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乃知怀素《千字文》、《苦笋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诸草圣咸从此得笔”。董其昌赞云“右军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数行,为希代宝”。启功先生也有诗赞曰:“十年遍校流沙简,《平复》无渐署墨皇。”
遗憾的是,《平复帖》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纸面损伤,有些字已分辨不出来了。古代法书典籍《墨缘汇观录》、《平生壮观》、《大观录》等对该帖均有记录,但无释文。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在其《启功论稿》中对此帖注有释文,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平复帖》最全的释文:
彦先嬴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以为庆。承使□男,幸为复失忧耳。□子杨德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祥踌,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称之。夏□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患。(注:□为未知字)
陆机《平复帖》是人们公认的传世最早的一件名人法书。清代顾复所著《平生壮观》,录有:《平复帖》,九行,尺讦,有“宣和”、“政和”印玺,上有北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但是,近年来有人根据帖中文字与史实的考证,对此帖是否为陆机所书提出疑问,但多数鉴定家仍肯定其为西晋人的书迹。鉴定家徐邦达先生认为,对于这样的古法帖,倘没有确凿的、公认的鉴考依据,“则不如暂存流传有绪的旧说,不必随意篡改”。但是无论如何,《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的参考价值都是不容置疑的。
陆 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今苏州)人。三国时东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吴亡后入晋,官至太子洗马、著作郎、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的政治斗争中,为司马颖所杀。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以文学见名于时,与其弟陆云并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并称“二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文赋》便出自他的笔下。但陆机《平复帖》在书法界的影响远远盖过了他在文学上的影响,也为文人字画的历史价值开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