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晚年曾多次向冯雪峰等人表示:他想要写出四代人(章太炎一代、鲁迅一代、瞿秋白一代、萧军萧红一代)的心路历程,也即新文化运动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人格及其形成与发展。他预设的笔法是“夹叙夹议”,叙事结合评论。然而鲁迅不幸早逝,未能实现他的这个心愿。
周作人也说过:北大与新青年同人有三代兔子(属兔的):蔡元培一代是老兔子、陈独秀一代是中兔子、胡适一代是小兔子。
通常说来,十年或一轮(12年)为一“代”,三十年左右为一“輩”,但是这种划分也不能够绝对化,而是模糊概念,因为人们的出生年代是连续分布的,无法截然一刀切。
大致说来,章太炎一代,就是出生于1870年前后的维新改良派,有蔡元培(1868—1940)、章太炎(1869—1936年)、张元济(1867——1959)、梁启超(1873—1929)等;
鲁迅一代,就是出生于1880年前后的革命派,有陈独秀(1879—1942)、鲁迅(1881—1936)、马寅初(1882—1982)、刘师培(1884—1919)、李大钊(1886—1927)等;
“其间还有“小兔”一代就是出生于1890年前后的少壮派,有胡适(1891—1962年)、陶行知(1891—1946)、刘半农(1891—1934)、郭沫若(1892—1978)等”
瞿秋白一代,就是出生于1900年前后的一代,有瞿秋白(1899—1935)、田汉(1898—1968)、老舍(1899—1966)、朱自清(1898—1948)、闻一多(1899—1946)等;
萧军萧红一代,就是出生于20世纪初的后起一代,有萧军(1907—1988)、周扬(1907—1989)、萧红(1911—1942)等;某种程度上说来也可以涵盖柔石(1902—1931)、韦素园(1902—1932)、胡风(1902—1985)、阳翰笙(1902—1993)、冯雪峰(1903-1976)、林徽因(1904—1955)、丁玲(1904-1986)、巴金(1904—2005)等。
近十几年来,我运用现代心理学方法,不仅分析和归纳了上述几代人的个性,而且追溯到1840年出生的马相伯一代,下延到1920年出生的张爱玲一代,总共可算作八代人。由此绘出了百多年间百位文化名人的群像。
我采用的笔法也是“夹叙夹议”,叙事结合心理学的类型分析和特质分析。
要从许多细节、分析许多代表人物的个性人格入手,从而发掘社会的真相、剖析时代精神的特征,描绘出历史演化的轨迹。
人们的个性,不同于戏曲中的夸张脸谱;深刻实录的传记,也不同于虚构的小说或泡沫电视剧。人性的复杂性必须由许多实例资料分析、归纳出一些本质的因素,方能透视这个人的个性与特质;然后从许多人的个性,综观某一时代某一阶层的共性,以及它与另一时代另一阶层相区别的特殊性。我多年来所作的初步工作,使我产生了如下看法:
人格应该是独立自主的,但并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体的人格必定在社会群体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们常议论“解放个性”和“独立人格”,由此发出种种感慨。然而由于环境与自身诸因素的局限,远非所有的个性都能得到自主的解放、远非所有的人格都能保持自觉的独立。所有个体各种素质的有意无意的总和,形成了某一社会全体的根本面貌;历史的演化,取决于所有个体作用的合力。然而,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只要有一小部分(甚至极少数)个体的人格能够保持独立,发挥应有的效用,这个社会群体就有复兴与进步的希望。
任务很繁重、工作量很大很难,本书只不过是一砖一瓦。希望有同好者携手逐步完成这一项工程,以不辜负先人的厚望,与后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