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章

  1

  灵官妈在女儿家住了两天,回来了。女亲家极力挽留,她却牵挂屋里的猪呀、鸡呀,还牵挂憨头的病。憨头成了她的心病。因为兰兰队里的一个小伙子死了,得的是胃癌。先是感到胃痛,硬抗,抗不住了,才拉到医院,发现胃里长满了菜花状的癌,就死了。据说,早发现的话,能治,割掉部分胃就好了,可一晚就没治了。听到这事,灵官妈的头皮都酥麻了,仿佛看见憨头疼得在炕上打滚。——她还不敢想那是“啥”病,仿佛一想啥病,儿子就会得啥病似的——她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没把憨头和那病联系起来,但憨头扭曲的面孔却总在眼前闪。

  老顺正在院里收拾架子车,见了老伴,笑道:“哟,当家婆这么快就来了?我还当你吃得走不动了,咋还那个猴相?哟,白福也来了?”灵官妈边取装着新品种黄豆的小包,边说:“只有你这种猪转生的,才一天吃吃吃的。憨头呢?”“井上去了。”“疼不疼了?”“说是吃了药舒服多了。”她才放下了提悬的心。

  灵官妈喧了有关兰兰的那些琐事。老顺一听就笑了:“真是的。你们女人们,尽是些一块钱呀,一个鸡蛋呀,一双鞋呀,在这些屁事上怄气。越说头发长见识短,越来了。”

  灵官妈嗔道:“你一天又想的啥大事?也不就是架子车呀,牲口缰绳呀,再想些啥?还当你是想政策呀?想天下大事呀?人就在琐事窝里滚。不想琐事,想啥呀?”

  老顺笑道:“好,好,想去想去。我又没说你,我是说你那位亲家。你急躁啥哩?”

  灵官妈说:“你少说风凉话。你当回婆婆试试。不管吧,事不成。一管呢,当然免不了有碟儿大碗儿小的是非。”

  “不就对了嘛。”老顺道,“那你还说人家的婆婆干啥?将心比心,你又不是没当过婆婆。”

  “我也没说人家的不是呀?我只是喧一下,谁又怨人家来?”

  正说间,凤香和莹儿说笑着进了庄门,看样子说得正红火,可一见灵官妈,二人便住了口。莹儿招呼道:“妈,咋不多住几天?”

  灵官妈断定她们在议论她,很不高兴,就不冷不热地说:“我呀,天生是受苦的命。蹲不住呀,还是回来受苦吧,免得叫人背地里说三道四的。”

  凤香和莹儿对视一眼。

  老顺说:“别疑神疑鬼了。谁吃饱了没事干,编排你呀。”

  “难说呀。”灵官妈拉长了声音,“林子大了,啥鸟也有呀。免不了有一些搅三惑四的人呀。”

  凤香说:“我是来借架子车的。我可没和莹儿说啥呀。”

  “承啥头呀?”灵官妈冷冷地说,“我又没说你。心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

  老顺拍拍架子车栏杆,说:“刚收拾好,用就拉去,别借不借的。”凤香拉了车子,不声不响走了。

  老顺对老伴说:“瞧你。有话,不能在心里搁一搁吗?说那些话,有啥意思?”莹儿说:“她真没喧啥。她只是喧和北柱妈吵架的事。”

  灵官妈觉出了自己的唐突,但嘴上不饶人:“还说没喧啥?腿长招露水,嘴长惹是非。”

  老顺笑道:“这话很对。可不要光拿镜子照人,也该照照自己。”

  灵官妈白了老顺一眼,进了厨房。

  莹儿怔了一怔,说:“妈,凤香叫我帮她拉山药呢。她身子重,怕伤了胎气。一个人不敢拉车子。”

  “去就去。”灵官妈在厨房说。

  莹儿转身出了庄门。本来,她还想问问家里的情况,但这阵势,似乎还没到问的时候。

  2

  莹儿径自去了地里。

  凤香家的山药很好。望去,地里一个白滩。山药大,而且匀。莹儿和她挖了一个上午,也夸了一个上午。两人都是个山药肚子,对山药有特殊感情。见了这么好的山药,兴致大增,说说笑笑,直到回家拉车子时被婆婆不冷不热地训了一顿。

  “你可别往心里去,她就那样。”莹儿边拾山药边劝。凤香说:“我还不知道她的脾性吗?婆婆嘛,都一样。她们的肠肠肚肚,我还能不知道?说叫她们说去,谁在乎呢。”

  “就是。只当没听见。”

  “那算啥?我刚到北柱家那阵子,她妈可厉害呢,起得稍迟点,就摔碟子掼碗的,真正一个金头马氏母老虎。现在好多了。人嘛,都那样。哪个婆婆都差不多。除非你厉害,也当个泼妇,她没治,可能还怕你。不然,都一样,都欺弱怕硬的。”

  莹儿不说话,望一眼凤香。

  “你说怪不怪?为啥男人一对我好些,她就气不过呢——是真气不过。一次,我穿了件新衣裳,你猜,咋?他们娘儿俩——婆婆和小姑子硬是不望我一眼。嘿,不望也就算了,可一见我,P股一拧,嗖嗖嗖就过去了。我说你操心,别把P股拧成八片子。”

  莹儿笑道:“那是忌妒你呢。你想,人家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却把媳妇当成个宝贝蛋蛋。娘哪能没忌妒心呢?男人越对你好,她自然越气。”

  “也许是的。”凤香笑了,“可开天辟地遗留下来的规矩是男人得娶妻呀,总不能和娘过一辈子吧?”

  “注意点,就好了。在大人面前,不要过分亲热。”

  “啥呀?”凤香说,“谁又显出啥亲热样子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那个挨刀货是个没心肝的,平时连望都不望。男人嘛,只在那个时候才待你好些。你说是不是?”

  “也许吧。”莹儿笑道,“我不是男人。我也不知道他们心里咋个想法。反正,嘿——咋说呢?”

  “哟,还假正经呢。我知道,仰脸老婆低头汉。憨头别看一天蔫不叽叽的,一上炕,谁知道多蝎虎呢?谁让你长这么水灵呢?我要是个男人,不吞下你才怪呢。”

  “不说了。”莹儿说,“不说这个。好不好?”

  凤香认真望莹儿一眼:“还害羞哩?生米成熟饭了,姑娘成婆娘了。还害啥羞哩?那种事,说穿了,也不过……嘻嘻。”

  “真不喧这个。”莹儿红了脸。“说说你咋个当媳妇呢?”

  “咋个当?那叫熬。真不容易。七八年了,急急儿了。等分了家,才算松了口气。”

  “你真那么难?”

  “当然啊。你想,人家动不动就抖翎毛。等到后来,我也不客气了。我尊你敬你都没个好脸,还尊你干啥?后来,她骂,我也骂,平打平骂。怕啥?红下脖子黑下脸,唱一场,怕啥?不过,挨了些打。那个挨刀货死要面子,我一和他妈吵架,他就打我,没轻没重的。几天几夜起不了床,起不了就不起……我就睡,没忙没闲的,就睡,哪怕六月天麦子烂到地里。后来,才好些了……你不骂,我当然也不骂。你待我好一分,我对你好十分。你给我一刀,我当然要还你一枪。对不对……可也真管用,除了偶尔指桑骂狗或者呜呜闪电地走路外,她再也不敢耍泼妇劲儿了。你说,人怪不怪?尊你你不受,为啥偏叫人骂才舒服呢?”

  莹儿笑道:“也真是的。娘家队里有个媳妇也这样说的。”

  “是我把她的毛病治了。嘻嘻,信不信……以前我起得稍迟些,嘿,包天大祸惹下了,不骂你个鸡飞狗上墙才怪呢。每天早上都是我做饭,扫院子,收拾厨房。不喊,她还不起床呢。等分了家,嘿,你照样得四股子筋动弹。你过你的日子,我搅我的勺子。叫你像地主一样把我压了七八年,现在你再压呀?嘻嘻。”

  莹儿笑道:“我还以为你是个马大哈呢,谁知你肚子里鼓点多得很。”

  “啥鼓点呀?我是个直肠子,有啥说啥。不过,别看我表面侉侉势势,心里可明亮得很。有次,她买了几个西红柿一进院子,就喊:‘月儿,吃柿子。’我正在厨房门上择菜,她望了我一眼,没说啥。不就一个柿子吗?你给我,我还不稀罕呢。我出去,换了二升麦子的,给她端去一升。她才脸红不朗灿地说:‘哟,我们有哩。’嘿,有哩?谁没有呀?我说:‘我买得太多了,吃不完,喂猪太可惜’。”

  莹儿笑道:“你也真够坏的,把人家比猪了。”

  “多着哪。有一回,白狗买了斤腊肉,她妖声妖气说:‘哟,你买上躲到门背后偷着吃去嘛,给我干啥?’呸!我一听,那个气呀。你知道她指的是啥?是我怀娃娃那次,害口,就想吃腊肉,可又没钱,叫挨刀货买了几两。他要给他妈,我说算了,人那么多,一人还吃不上一口呢,就没给他们。可那死丫头,傻乎乎说‘奶奶,我们可吃肉肉呀。’婆婆就记下了。所以,她那天才妖声妖气说那些话。你说,我是分了家的人,我给你端了,是我的心。不端了,你也用不着放那些屁。对不对?”

  “就是。其实,闹得不和的原因尽是些鸡毛蒜皮。看开些,不就对了?何必斤斤计较呢?”

  “谁说不是呢?”凤香撇撇嘴,“可她的心比针尖小呢……事情多着哪。后来,把院子挪出去,才好些了。可也好不到哪里。一见我和别人喧,她就像你婆婆那样冷言冷语的,以为我在议论她呢。真是的,我吃饱了撑的?议论你干啥?还怕磨秃了我的牙。”

  莹儿笑了,心想:你现在不正和我议论她吗?

  凤香仿佛看出了莹儿的心思,说:“就算我们议论你,也是你干了叫我们议论的事。对不?身正不怕影子歪。你怕啥哩?”

  3

  莹儿回到家,就进了厨房,帮婆婆做饭。婆婆留意地望她一眼,问:“她的山芋大不?”“大。”婆婆撇撇嘴,说:“人家是上了麻渣的,不大才怪呢。我们要是上了麻渣,一定比她的大。”莹儿笑了:“那我们明年也上些。像人家的山药,又大又匀,很少有籽籽儿的。”婆婆说:“轻巧话谁不会说?总得有钱。猛子灵官还等着娶媳妇呢。憨头又有病,吃一副药,就得好几块。”莹儿想说买麻渣的成本从山药里能出来好几倍,但见婆婆不冷不热的,便把话咽进肚里。

  “那骚货,可不是个好货。”婆婆说,“以后少在一起搅。”

  “是她一个人拉不动山药,叫我的。爹也同意了。”

  “老贼也不是个好老贼……我又没说不叫你去。干活是可以的。可……可……少喧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那骚货的舌头上有裹脚布。你说上个一,她能编成个十。村里人谁都知道的。我怕她把你教调坏了。”

  “我也没说啥。她也……没说啥。再说,我的心我长着呢。谁能教坏我?”

  “难说。跟好人学好人,跟上龙王打河神。日子久了,坏毛病就不知不觉上身了。一上身,改起来,可就难了。”

  “我知道。”

  “那货的毛病多……北柱妈一喧就眼泪汪汪的。一个女人家,裹脚布缠在舌头上,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好像就她一个是十全十美的。其实也不见得。瞧着就叫人眼眚。再说,长个疯嘴。茄子花,萝卜花,见了谁是谁的话(花)。见人就喧张家的猫儿把李家的狗扯死,把左邻右舍都闹得臭不兮兮的。你说人家当婆婆的管不管?管吧,你是分家另过的,谁搅谁的勺子。不管吧,人家说谁谁的媳妇如何如何。骂的是她,可打的是公公婆婆的脸。”

  莹儿知道凤香有串门喧谎儿的毛病,次数多了,难免叫人说三道四。但她也有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的优点。邻里大多知道她的脾性,所以她的人缘并不差,并不像婆婆说的那样把邻舍搞得“臭不兮兮”的。

  “再说,你也不能像野鸡钻柴棵,光顾头不顾身子,对不对?你看那个家呀,猪窝,真是猪窝。真正一个邋遢婆娘的架口。”

  莹儿说:“现在收拾得也干净啊。”

  “那是现在。”婆婆的声音突地大了,“你没见过去那个阵势,简直进不去人。破背心子,烂裤头子,臭鞋底子,臭袜子,这儿一件,那儿一件。一进去,就一股臭烘烘的味道。”

  莹儿想:这是哪年哪月的事儿啊?

  “不说这个。单说这个……你说,你的日子是谁给的?是人家墙头高的儿子给你的。对不?你嚣张啥哩?穿个衣裳,不见人还罢了。一见人,嘿,那个架势。——操心,操心,不要把架子抖塌了……真是个草化子,留不住个隔夜食。”

  正说着,老顺进来,听出了一点眉目,阴了脸,说:“你再有没个喧的?成天不是叨念这个,就是叨念那个。好像天下就你一个好人。”

  婆婆白老顺一眼:“你也用不着得意。等那天我有闲心了,也叨念叨念你,叫媳妇知道你是个啥货色。”

  “叨念去,叨念去。”老顺笑了,“谁怕谁呀。你以为我是三岁大的娃娃?”

  “不怕?你真不怕?我可真说了。不说别的,只说梯子……”

  “臭死了,臭死了……”老顺逃出厨房。

  婆婆笑了,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一笑,便把方才喧凤香时溢在脸上的嗔恨相笑了个干净。莹儿想:她要常这样多好啊。

  饭快熟的时候,猛子和灵官来了,捉了七只兔子。听到灵官的声音,莹儿一阵喜悦。

  4

  半夜里,忽听北柱院里传来砸门声和狗叫声。灵官妈捣醒老顺,说:“听,听,怕是有贼。”老顺说:“哪有贼这么敲门的?”“那你说是啥?”“可能是北柱打牌才回来。”“谁家的狗咬自己人。”老顺皱眉一阵,忽道:“哎呀不好。可能是抓计划生育的……听队长说,乡上这几天抓得紧,城里也出来好些车呢。”灵官妈拉亮灯,匆匆穿了衣裳:“我去看看,凤香别叫抓去。一抓去,非挨刀不可。”

  老顺说:“可能。尤其像她这样生了两胎的。”灵官妈一边系纽子,一边去了。

  不一会,灵官妈领着凤香跑进屋。凤香只穿个背心和线裤,沾满了土。灵官妈一边剁脚,一边东瞅西瞅转圈子:“咋办?天的爷爷。哪里藏呀?”开了大立柜,瞅瞅,里面塞满了烂棉花破被窝,藏不了人。有人开始大喊大叫敲庄门。灵官妈急得直跺脚。跺一阵,便将凤香领到老两口的床前,推了一把。凤香钻进被窝。

  队长大头一进门就咋呼:“你们把人藏到啥地方去了?”灵官妈说:“啥人?我才起床。你没名没姓,胡说啥哩?”一个年轻干部说:“肯定就藏在这院里。刚才,庄门还响。”灵官妈说:“是我出去了。我还以为贼偷东西呢。”一伙人进了各屋,搜寻一阵,又进了睡屋。

  老顺正在床上哎哟呻唤喊头疼,边哎哟边骂:“这老货,叫你给我燎一下,偏不燎。头都憋烂了……”大头笑问:“老顺,把凤香藏到被窝里了吧?烧白头是啥滋味?”老顺呻吟道:“这该去问你爹,我咋知道?”那伙人哄笑起来。大头说:“走,走,到别处寻去。”那个年轻干部说:“这被窝里有两个人。”大头遮掩道:“哪有公公媳妇睡一个被窝的?”老顺笑道:“这可说不准。你得问你媳妇。”那几人又笑了。年轻干部却走到被窝前,一手揪住被角。老顺变了脸色,慌忙按住:“你想干啥?我可一身汗哩。着了凉,问你。”“行呀,问我就问我。”

  正说呢,凤香已母狗似的扑出,嘴里发出绝望的厉叫。那几人还没有回味过来,她已经出了门。只有年轻干部手里拽下半条破背心。那几人追了出去。大头笑道:“你可行哩,能大大咧咧搂了侄儿媳妇睡觉。”老顺嘿一声,撩上被窝,盖住了赤裸的身子,又蒙了头。大头嘿嘿笑着出去了。

  “这可咋办?天的爷爷,这可咋办?”灵官妈跌脚道。

  老顺把头伸出被窝,恶狠狠说:“你少叫唤成不成?咋办咋办去……你说,传出去,叫我咋见人?”

  “有啥不好见的?心正不怕影子斜。”

  “屁。你再也没个地方藏?是不是。单叫她钻被窝……没脸见人,这下可没脸见人了……就是你这老骚货。”

  “瞧,瞧,你倒怨我了。你不叫她进不就对了?咋还把被窝儿揭得高高的。也不知道收拾一下,连黑毛都出来了……你还说啥哩?我看也是承了你的心了,是不是?平日你眼珠就贼溜溜转,还假正经啥哩?我不说你,你还猪八戒倒打一耙。鬼才知道你在被窝里咋个样子?不然,咋像一个人?”灵官妈竟是越说越气,心里也酸了。

  “屁。”老顺大怒,“你个老妖。是老子拉她进来的吗?啊,你还放啥屁?啊?”说着,捡起一只鞋投过去,大立柜上的镜子哗啦啦碎了。

  憨头冲进来,问:“啥事?”

  灵官妈望望老顺,半晌才说:“是抓计划生育的,抓凤香。噢,你去看看,究竟咋样了?抓没抓住?”憨头应声而去。

  灵官妈不敢再招惹老顺,上了炕,靠窗坐着。撩开被窝后的那个镜头又出现在眼前。“这个老贼,可承了他的心了……嘿,咋鬼迷心窍,想出这个法子?”她想。

  老顺忽然笑了,边笑边说:“老妖,怪不惊惊的,想这种馊点子。”

  灵官妈又发作起来:“你笑啥哩?有啥高兴的?想啃回嫩葫芦?你啃去。驴头烫得净净的,毛拔掉。再挖碗面,把脸上的坑坑洼洼填掉,啃去。”

  老顺嘿嘿笑了:“你看你个老妖,又不是我寻着那样做的,是你硬三霸四弄的。我不怨你,你倒怨我了。真是……嘿。”他收了笑,皱眉道:“不过夜,就传遍了。你说,叫我咋见人啊?”

  憨头进来了,说:“跑了。没抓住,给个屁烧灰。他们骑个灰驴驴儿走了。大头说,他也没法子,叫你不要把他当成那号吃里扒外的能行鬼。”

  一听凤香脱了险,灵官妈松口气,说:“你睡去吧,天还早呢。”憨头走了。灵官妈裹被侧身而卧,脑中哗哗地变,心里酸溜溜的。老顺从她很粗的出气声里知道她的心事,偷偷笑了。

  清晨,灵官妈去北柱家。一进门就看到后墙上有个梯子,知道凤香就是在这儿溜上墙逃出的。因为夜里的折腾,北柱还在睡觉。北柱女儿大丫正在和猪食。灵官妈拍拍她的头,问:“你妈呢?”大丫没搭话,望望北柱。北柱醒了,打个呵欠说:“到一个人不知的地方了。嘿,悬乎乎给人家挤住……听说有个女人给硬三霸四抬去,引了产,是个娃子。一下床,女人就疯了。”灵官妈说:“着,你就安顿好,可不要叫人家知道。”北柱说:“谁都不知道的。”又打个呵欠。

  忽听到一声驴叫。灵官妈出去一看,黑驴将头伸出厩外估计是驴饿了。前去看,果然,槽里空空的,连草渣儿也不剩了,就背了筐,去草房弄点草来,添进槽里。

  莹儿提着桶子去喂猪,见了婆婆,望着她。婆婆知其意,说:“没事。”莹儿遂放了心。

  吃饭时,灵官说:“真想不通,扎掉算了,叫人家撵得连日子也过不安稳。”老顺说:“没个顶门立户的咋成?年轻时没啥,老了连个端汤送水的也没有。”灵官妈接口道:“发丧时连个扯孝牵布的也没有。逢年过节也没人给烧纸。”猛子忍不住笑道:“管那么多干啥?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喝凉水。还管啥死了的事?”灵官说:“就是。死了,一死百了。有啥感觉?”灵官妈说:“谁说没有。魂灵子啥都知道。而且,谁的后人烧的纸归谁,别人咋抢也抢不走。”猛子笑道:“越说越玄了。”

  灵官妈说:“真的。神婆说,烧纸时,在纸灰外划个圈,除了祖宗,别的鬼进不去,像电视上孙猴子划的圈一样。”猛子说:“哟,后人们都成孙猴子了。那没后人的鬼咋活?”“咋活?”妈道:“都成破头野鬼了,一天胡游闲逛,见个身上煞气小些的,就问候一下,弄点烧纸花。”灵官笑道:“那不更自由啊?多问候几个,不就成百万富翁了?全如活着东躲西藏,养啥儿子。”灵官妈眨眨眼,想说啥,可终于没说出来。莹儿抿嘴笑了。

  老顺说:“话不能那么说。不养个儿子,人家会咋说?人家会说你缺德才养不下儿子。”灵官笑道:“你不是说儿子是要债来的,是前世欠了人家的债。为啥谁都盼个要债鬼呢?”老顺道:“话也不能那样说。人活个啥意思?说穿了,就是为养个儿引个孙。不养儿引孙,你到人世上干啥来了?一死,不是和没来一个样吗?”灵官说:“养儿引孙又有啥意思?”老顺不理灵官,继续说:“没个后人,人一嚷仗,就骂你焦尾巴断后,总不是个滋味?就说不管这些,说由他说去。可农田地里干个啥,丫头总不如娃子。就说浇水吧,半夜打发他出去,也用不着担心,可丫头就不成了。所以说十个好丫头,顶不上一个瞎娃子。”

  莹儿说:“哟,那我们这些人就没意思活了,生下后不如喂狗。”灵官妈接口道:“就是。这一大家子为啥离了老娘不成?啊?!老乳牛养了十个牛,事事离不了老乳牛。你们男人能得很。那我和莹儿今后不干啥了,叫你们尝几天滋味。鼻子里钻几天烟,才不会说这些没良心的话。”

  老顺笑了:“话不能这样说。鸡是刨的,猪是拱的,谁有谁的本事。”“着,这就对了。”灵官妈道:“咋十个好丫头不如一个瞎娃子?你叫那瞎娃子生几个娃娃看。”灵官说:“听妈的话很开通。那就动员兰兰结扎算了。”灵官妈道:“那可不成。丫头想娃子,头都想成个蒜锤儿了。”老顺道:“看,还不是娃子贵重吗?”众人笑了。

  灵官妈忽儿叹道:“兰兰那边不知咋个紧法呢……可把丫头愁死了。养不下个带把儿的,人前也抬不起头来。”灵官望一眼莹儿,发现莹儿也正望他,就红了脸。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