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做梦都想着天下太平,抑或自己创造一个盛世,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不乐意,宦官不乐意,因为治世就意味着他们时代的终结;有野心的人也不愿意,因为治世就可能会使他们的野心成为水中花;就连汉灵帝也不愿意,因为治世就标志着他美好生活的结束,于是,乱世就在他们的期待和盼望中到来……
乱世来了,曹操是大喜还是大悲,抑或悲喜交加,是隐忍于乱世,是趁势出击,是等待治世到来再出山。
中平二年(185年),曹操三十一岁,在离开老家亳州七年后,又回来了,原因如出一辙,这一回还是上一回,稍有区别的是,上一回是“被”回来的,这一回是主动回来的。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曹操做洛阳北部尉时,太过严厉,棒杀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后来在权力游戏中被淘汰;吃了一次亏,该长记性了,这是一般人的思维,曹操不是这样的,他的原则是“在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做济南相时,曹操比做洛阳北部尉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果大刀阔斧砍伤了皇族,这样一来,曹操就完全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宦官已经恨之入骨,而皇族也欲除之而后快,后果很严重。
本来打算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结果不但没有站起来,反而又重新倒下去。曹操知道危险之地不可久留,为了家人的安危,曹操以身体健康为由,主动辞职,回老家,在亳州城外建了茅屋,春夏天在那里读书,秋冬之际到野外打猎。
曹操这种春夏读书秋冬打猎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这种生活不是他本人的意愿,所谓读书打猎其实就是一种样子,是做给朝廷看的,是做给天下人的看的,同时也是一种炒作,我曹操的书读得好不好?好,“明古学”,天下人都知道,现在还在读,为什么还在读?一是要报效国家,二是报国无门,没有事做只能读书。我曹操的武功怎样?当年勇闯张让府邸全身而退,镇压黄巾功勋卓著,有没有本事,这也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而今之计,一身武功,却只能用来打猎,报国无门啊!
这样的人才,在朝廷做官,你不放心,辞官回乡,又给你添堵,左右不是,用了麻烦,不用也麻烦。虽然这几年,曹操的仕途不顺,但曹操的父亲曹嵩的仕途却是顺风又顺水。有养父靠曹腾的关系罩着,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在汉桓帝末期曹嵩就官拜司隶校尉(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汉代十大校尉中司隶校尉权力很大: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撤销丞相司直,司隶校尉获得了更大的权势,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样享有专席,被称为“三独坐”。东汉时,司隶校尉还常常劾奏三公等高官,因而百官都很害怕司隶校尉。
到了汉灵帝时候,曹嵩又升职了,成了掌管国家财政和礼仪的大司农、大鸿胪。尤其大司农之位,手握国家财政,而曹嵩也不是什么清廉之人,“有贪白不贪”的原则,利用种种手段,国家的钱就变成曹家的,曹家的日子可谓是越过越红火,不说富可敌国,也绝对是富甲一方。中平四年(187年)汉灵帝营造西花园经费不足,公开拍卖官职,曹嵩并不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就花亿钱为自己买了太尉一职,位列三公。
有道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曹太尉的儿子哪能在家赋闲。就这样不知道是朝廷爱才还是另有操作,抑或是曹操的炒作成功,中平四年(187年),曹操三十三岁,朝廷任命曹操为都尉。这都尉,级别相当于分军区司令员。
这父子俩好像犯冲似的,刚刚同朝为官比翼双飞,曹嵩就丢官了。中平五年(188年),四月,黄巾军再次发动起义,各地残余势力也纷纷响应。二月,郭太等在西河白波谷起义,进攻太原郡、河东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打郡县。由于曹嵩官居太尉(相当于全国总司令),自然要对黄巾起义负责任,最起码要负领导责任,于是被免去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