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那边城头变幻大王旗之际,关东更是风起云涌,不仅袁绍和公孙瓒打得不可开交,黄巾军也趁势再起,攻城略地,一片乱象。
黑山军战略目标本来是以太行山脉为依托,向邻近的魏郡、东郡、阳平郡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希望和青州徐州的黄巾军会师,连成一片,壮大力量。不想半路杀出一个曹操来,把黑山军打得落花流水,会师的希望就泡汤了。
打下东郡之后,曹操虽然有了立身之地,但要和袁绍的冀州、公孙瓒的幽州、陶谦的徐州、刘岱的兖州、焦和的青州比起来,那就是弹丸之地,这尺寸之地还不够剔牙的,哪里能谈得上发展。出路在哪里呀?幽州太远了,徐州也太远了,袁绍的冀州,近是近,但不知道谁被谁收拾呢?那就是剩下刘岱的兖州与焦和的青州了,曹操也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虽然刘岱、焦和的本事不大,但人家地大物博、兵强马壮,环视周围,可谓空间之大,哪里有曹操的活动范围!
“时运来了,墙头都挡不住”。找不到出路的曹操,正在郁闷的时候,计划和黑山军会师的青州黄巾军帮了曹操一个大忙,正是他们的行动给曹操名正言顺的机会。这支黄巾军可谓历史悠久,战绩辉煌,他们是最初幽、冀、荆、扬、豫、兖六州黄巾起义的部队,后来其他四州先后失败,只有青、徐两州黄巾军成为后期黄巾军的主力。而徐州黄巾军在和徐州刺史陶谦的对垒中,遭受沉重打击,全部转入青州,于是青州成为黄巾军的集结地。
为什么青州的黄巾军能存活下来,这倒不是完全因为他们战斗力强,而是因为那时,青州刺史焦和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焦和所辖土广人稠,兵多将广,坐拥青州,总被弱小欺凌。焦和的军队往往都是还未和农民军交战,即望风而逃。这样一来,青州自然成了黄巾军的风水宝地。和曹操一样不满足自己的地盘,青州黄巾军也要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那就是西联黑山军,尽管黑山军已被曹操打败,但青州黄巾军并没有放弃。
正当黑山军为了和青州黄巾军会师而和曹操战斗之时,青州黄巾军也正准备通过渤海地区和从太行山东进的黑山黄巾军会合。青州黄巾军和黑山军一样,都在半路遇上打劫了,黑山军碰上曹操,青州黄巾军则碰上公孙瓒。他们忙着赶路,放松了警惕,行进到东光(今河北东光)一带,遭到公孙瓒的突然袭击,折损了三万余人,损失辎重数万。之后,青州黄巾军欲横渡黄河北上时,再次遭遇公孙瓒的截击,死伤无数,损失不可估量。
之后,青州黄巾军经过整顿,决定向兖州进攻。在任城(今山东济宁)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今山东东平)。一看黄巾军进入自己的地盘,刘岱便要出兵进攻,鲍信进谏:“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鲍信的远见和洞察世情的能力,鲍信看清了黄巾军缺乏后勤保障的弱点,提出了坚壁清野、固守避其精锐,待黄巾军疲惫之时再反击,此计可谓妙矣,然而刚愎自用的刘岱固执己见,偏偏要与黄巾军一决雌雄,落得了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与其说刘岱死于刚愎自用,倒不如说死于自己的无知。
刘岱死了,兖州的头头就没有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兖州的级别相当高,这么一个地方首长没了,影响极大。当时兖州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河南东部的广大地区,东郡、济北国也受兖州管辖。
按理说,兖州头头的事,应该皇帝来插手,可当时皇帝连自己的事都做不了主,天天还被别人插手,哪里能管了这样的事。虽然李傕、郭汜当政,也没有人听。这个时候,国家是指望不上了,那只能自己解决了。
兖州牧刘岱阵亡的消息传到东郡,据《世说新语》记载,陈宫力劝曹操:“兖州现在无主,而皇帝也管不了,现在我愿意到那里去游说,曹公您现在应该想办法去做兖州牧,然凭借兖州以牧天下,此霸王之业也。”曹操对此很是乐意,陈宫星夜赶往兖州,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兖州别驾(州牧佐吏)、治中(州牧助理):“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众人犹豫不决,早已对曹操心仪已久的鲍信首先赞成。
由于鲍信的出身、官职、威望远远超出众人,大家接受了陈宫的建议。鲍信欣喜万分,为避免夜长梦多,他当机立断,亲自与万潜等到东郡迎接曹操代理兖州牧。正是由于鲍信在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曹操这个不被士族看好的“赘阉遗丑”,开始被士族所接受,并从东郡太守(相当于地级市长),一跃成为兖州牧(相当于省长),进入了封疆大吏的行列,得以与冀州牧袁绍分庭抗礼了。
曹操虽然没有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成为了兖州牧,但是,州牧并不好当,曹操一方面要尽快剿灭百万青州黄巾军,另一方面要改善民生。当初陈宫、鲍信等人为什么奉曹操为兖州牧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当前头等大事就是把起义军给镇压下去,解决民生问题,安定整个兖州的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