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泰戈尔在我心中——《摩诃摩耶》爱别离

  秦建鸿

  一、叙缘

  初识《摩诃摩耶》,在一个久远的年代,一个书荒的年代。依稀记得是从同学大哥的笔记本里读到了这个故事,那时,少年的我什么都不懂,只是被摩诃摩耶从火葬堆里逃生的壮举所震撼!

  再识《摩诃摩耶》,进入了高校的大门,教室里,图书馆里无数次地阅读泰戈尔。但那个时代的意识还停留在阶级斗争的批判年代,摩诃摩耶仅仅被认作一个时代的殉葬品,对旧制度的批判。然而在我心中远非如此。

  续识《摩诃摩耶》,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我的教书生涯里……“那个寂静的月夜,罗耆波走进摩诃摩耶的卧室,月光恰好照在她脸上,多么可怕呀!”

  罗耆波为什么要走进去啊?

  这个巨大的问号延续至今,成为教学的经典案例,一个充满异议的案例,思辨的案例。每每讲授审美距离说,罗耆波就显现出来,摩诃摩耶的面纱为何没有产生美?面纱的距离反而消融了美的幻想?

  当然布诺的“距离说”强调的是审美活动中主体的感受,强调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一种互动。《摩诃摩耶》涉及人类心理更深刻的问题,因为挚爱《摩诃摩耶》,借助讲课,我一次次地传授泰戈尔的不朽名著。

  感谢“泰戈尔在我心中”征文活动,给我再次拜读《摩诃摩耶》的机会,给我一次思考和倾诉的机会。

  二、说爱

  重温《摩诃摩耶》,再次被泰戈尔的柔美击中,是柔美而非凄美。这柔软来自人性最深处的凹陷,因为柔软,无声而有弹性。于是想到了卡尔维诺关于经典的经典解释:“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的记忆中。”

  珍藏于记忆深处的《摩诃摩耶》,给予我们无限的解读。这种柔美首先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一个恒久的缠绵于人类生命的故事。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又迂回曲折,围绕着生命的核心“爱”,亦是佛说“十二因缘”中心之“缘”。故事可解读为三层:

  摩诃摩耶走了。

  摩诃摩耶来了。

  摩诃摩耶真的走了。

  摩诃摩耶走了,在临走之前她到那座破庙向罗耆波道别。摩诃摩耶,一个孤儿,由哥哥带大。罗耆波也是一个孤儿,跟着父亲的朋友在这边的丝厂工作。这两个孤儿心心相印,他们的爱天经地义。

  但摩诃摩耶是名门之女,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静静地燃烧。罗耆波知道,摩诃摩耶一摇头,便是主意已定,人世间无论谁也无法扭她回来。摩诃摩耶最后一声不响地跟着哥哥走了,去完婚,去嫁给一个垂死的老婆罗门。

  摩诃摩耶为爱而来道别,如果没有心底深处的这份爱,摩诃摩耶怎么可能来?何必来?这是爱的缠绵与纠结。

  摩诃摩耶走了,亦或一个时代悲剧。摩诃摩耶家多少代以来就以名门望族的血统自豪,她又怎么能违背家规?摩诃摩耶要和她丈夫的尸体一起火葬。人类文明正是在野蛮的制度上演进的。

  摩诃摩耶临走时说:“罗耆波我会到你家去的,你等着我吧。”摩诃摩耶就这样走了,但这只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可以从佛的哲学角度认识摩诃摩耶走的意义,走与来是各种因缘条件的综合作用,“缘起性空”。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摩诃摩耶来了。

  一场暴风雨熄灭了火葬堆,摩诃摩耶爬起来回到家里,换了一件新衣,对着镜子看了一下自己的脸,她把镜子扔在地上,沉思片刻,然后取出一副长长的面纱遮住了被火烧毁的整个脸庞,出现在罗耆波的眼前。摩诃摩耶说:“我答应要来你家,我来了。”

  现在摩诃摩耶自由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尽管面目全非,摩诃摩耶只为爱而活着,一种崇高的、纯粹的、神圣的爱,摩诃摩耶沉醉于默默的相守中。

  摩诃摩耶和罗耆波生活在一起了,但就是这层薄薄的面纱,隔开了他们,隔开了摩诃摩耶和罗耆波。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面纱的隔离粉碎了活生生的希望。

  摩诃摩耶来了,却在遥远的天边。罗耆波觉得摩诃摩耶遥远得使他永远不能接近,他失去了从前认识的摩诃摩耶,更失去了甜蜜回忆珍藏的供养。这种不可侵犯的魔力困扰着罗耆波,一夜又一夜。

  最终摩诃摩耶走了,真的走了。摩诃摩耶为爱而走,为爱又必须离开。

  那一夜月光皎洁,罗耆波全身的热血奔腾汇合,涌向那一个摩诃摩耶。罗耆波含糊的叫声惊醒了摩诃摩耶,她立刻把面纱遮上,昂然起立,她没有说一个字,甚至走出房间时头也没回。

  摩诃摩耶再也没有回来,相守的缘已尽,爱别离,应验了佛说的人生之苦。摩诃摩耶为道而生,为爱而存。现在摩诃摩耶走了,对罗耆波来说却又在身边!给罗耆波的余生烙上了一道长长的瘢痕,一道爱的瘢痕,永不消褪。

  惊叹泰戈尔的伟大,百年前的故事诉说着今天的爱,爱的无奈,爱的缠绵,爱的永恒。

  三、品美

  再读《摩诃摩耶》,一个命题值得探究:自然、人性及命运的相互关系。泰戈尔为什么将这个柔情万般,缠绵悱恻的爱别离的故事置于诗化的自然中,通篇之美浓得化不开。

  正午有它独特的不可名状的哀音,此刻,一片寂静,这些声音清晰可辨。栖息在窗棂上的鸽子开始了咕咕的呻吟。在户外木棉树上的啄木鸟不停地送来单调的啄木声。一只蜥蜴从一堆一堆的枯叶上急爬过去,发出沙沙的响声。忽然间,一阵热风从田野吹来,穿过树林,使叶子都簌簌地响了起来。在这些零零乱乱懒懒散散的声音里还传来远处树阴中牧童吹奏乡下小调的笛声。

  此刻的罗耆波像一个疲惫的梦游人……

  这是寂静世界的交响曲,由鸽子、啄木鸟、蜥蜴,风声混合奏响的自然的本色之声,夹着牧童的短笛形成一组视听画卷,美不胜收,聆听梦幻的心声。在泰戈尔的笔下人类与自然相互渗透,没有等级,这种关联系统如一个巨大的张力场域,散发无尽的审美意味。

  泰戈尔没有代替罗耆波叙述他的心声,而是将他置于现实世界,突出自然中的人情。罗耆波想对摩诃摩耶有所表白,但又能说什么呢?无以言状的爱,此情此景衬出罗耆波的焦虑、急切、柔情化作此时无声胜有声。

  阅读过程中审美感知,由自然的声音展开审美想象,感受爱的召唤,流淌百年至永远。

  那一夜,寂静的月色,闷热的森林把一种特殊的香气和蟋蟀懒洋洋的低鸣一同送进了罗耆波的房间。他瞭望着,见到已经入睡的小池塘在闪闪发光,好像一个擦亮的银盘……

  百年前的泰戈尔颇具现代意识,仿佛运用4D技术,将香气、声音、色彩综合一体,造成强烈震撼的动感美,摄入心扉,谁能抵挡?

  罗耆波屈服了,一切古老律法都被抛在了一边。那一夜又显得特别寂静、美丽、庄严,正像昔日的摩诃摩耶一样……罗耆波的心朝着某一个方向奔驰——像森林一样送出阵阵香气,像黑夜一样发出一声声蟋蟀的低鸣。罗耆波像一个梦游人似的走进了摩诃摩耶的卧室……

  自然中的人性是一颗裸露的灵魂,一种激情在灵魂深处涌动,是爱的萌发亦是哀的躁动。正是这种激情,人类的灵魂会触动不变的东西,甚至触动看似完美的幸福。这是人性的弱点抑或动力?它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命运。

  泰戈尔将人性糅合在自然的秀色中,产生一种沉醉之美,最原始的,最本能的人性,消解于跌宕起伏的命运。

  刹那间,罗耆波打破了幸福的幻像。罗耆波该是无怨无悔,为爱烙上了一道长长的瘢痕。

  与此同时,阅读过程由审美的情感体验上升至审美的理解——《摩诃摩耶》爱的礼赞!爱的咏叹!

  前面是平静的海洋,

  放下船去吧,舵手

  你们将是永远的伙伴,

  把他抱在你的膝上吧。

  在“无穷”的道路上,

  北极星将要发光。

  ……

  这首每年在和平之乡唱响的泰戈尔的不朽之歌,恰能作为本文的尾声,并永远回响。

  (作者单位:上海大同学院)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