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章 泰戈尔在我心中——除去浮名赏真人

  赵依祺

  泰戈尔作为为数不多的亚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着独特中国情缘的文学大家,在中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梁启超希望借助泰戈尔使当时低迷的中印文化交流实现“薪火相传”,还为他起名“竺震旦”。许地山、谢冰心等也曾全身心地拥护他,在文学创作上深受其影响。然而,林语堂、瞿秋白等却批判他,认为其“慈爱宽容”是做不到“积极、勇进、反抗、兴奋”的借口。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现代中国,也许诉说人心、剖析人性的文学,比甘地主义等政治社会思想更加接近每一个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泰戈尔渐渐成为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桥梁,《泰戈尔诗集》被列入中小学生必读书目,泰戈尔成为了中国民众心中的印度文化圣人。

  也许,正是因为泰戈尔伟大的贡献以及巨擘的地位,他渐渐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对他的认识变成了艺术作品还有文论、思想的梳理,对他的评价成为了贴标签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初识泰戈尔时,他已经不是一个真实可触形象丰满有好有坏的人,关于他的种种都罩着一层大师的光环。随着阅读的增加,我也渐渐地知道了这位“完美者”的不完美:比如,泰戈尔获诺奖之时,正巧赶上一战之后欧洲的精神危机,古老的东方思想正是当时的欧洲所需要的,也就是说,泰戈尔的获奖也许有几分机缘的成分;在翻译《吉檀迦利》时,泰戈尔也按照西方的审美习惯对诗歌重新排序,让诗集有一条“逐渐虔信”的心理线索,他依照英语的用词习惯而非印度教的语言习惯翻译诗句,也许,泰戈尔先生也有着迎合一下西方人口味的小算盘。

  在知道了泰先生的好好坏坏之后,在阅读其作品的时候我可以把他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去想象先生写作时的喜怒哀乐种种心理活动,分析他的创作动机和写作策略,欣赏品读他的伟大,暗中观察大师的“调皮和小聪明”。这种真实不但没有影响我对先生的敬慕,反而让他与我更为亲近了——单纯正面、光辉的形象总是激起人的“敬畏”之情的。看到几分脆弱和不足之后,反而更能抛下抵触情绪,欣赏先生的优点,感叹,哦!大师毕竟是大师,有着鲜明的独到之处!

  把泰戈尔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来探讨,首先映入脑海的是“灵性”二字。我想,文学大家的过人之处,在于观察力、领悟力之卓群,剖析人性之辛辣,在于其创见之胆魄与思想之深刻,还要有兼容并包之心胸,因为文学作品之深邃,首先在于其思想之深邃。而要到达泰戈尔这般殿堂级的大师之位,“各家优点都为我所用的悟性、灵性、开阔”定是离不开的。比如先生崇信印度教《奥义书》中梵我合一的思想。同时,先生又欣赏各种源流的饱含人文情怀的精神,比如佛教的悲天悯人、锡克人的孔武和爱国精神。曾赴英国留学的他,深受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让他对中国的道家思想有所研究。试想,是何种心胸以及底蕴才能使先生做到欣赏异见而不失去主见?

  第二个想到的,便是“人性”二字。人文精神的复兴,在欧洲、亚洲都是惊天动地的思想运动。个人地位的重树,在宗教气息浓郁、社会等级森严、性别差异巨大的印度尤为重要。印度古典诗学比较注重情味,注重程式。它既讲求注重文学审美的味论和韵论,又讲求注重文学形式的庄严论或修辞学。对于语言的重视使之不免忽略了思想。印度古典诗学还强调神性,直接颂神的不少,连山水文学,也要讲求把个人消融至自然之中,“修行入定式的合一意境中的大彻大悟”。与此相对,泰戈尔则在《什么是艺术?》之文中提出“艺术的主要目的也是人格的表现”,文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美,思想更是文学之魂。富于人文精神的先生还提出“人的宗教”的理念,强调宗教中人的尊严,强调人性和神性的合一。他格外强调宗教的价值在于促人向善,积极地拥抱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最后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这样一来,印度文学不但在形式上变得平易近人了,从其表现的内容乃至灵魂来说,人也成了主角,获得了“洗心革面”般的内外双重突破。

  周国平曾说“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用心灵思考的人是诗人,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徒;倘若一个人同时用头脑、心灵、行动思考,他很可能是一位先知”。在我心中,泰戈尔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先知,他勤奋地思考、写作、践行,好像知道他总有一天会被认可。继承《吠陀》的万物有灵、《奥义书》的梵我合一思想,以及两大史诗的生态智慧,先生把印度文明总结为“森林文明”。在当时,相对于有了蒸汽机助力的西方工业文明,森林文明显得古拙而静谧,甚至显得几分笨拙。然而,在当代社会我们又重新讲求生态,这种语境下,泰戈尔对于那古老质朴文明的耐心守护,仿佛在告诉我们“越单纯的,越是永恒,请耐心地等待生根发芽结果,不要试图拔苗助长”。

  先生有颗与生俱来的慈爱之心,还有颗永恒的童心。因为慈爱所以情感丰富、同情弱者、容得下异见富于童心所以理想主义、敏感而好奇,总在追求新的思想,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先生的《新月集》便是这性格的注释之一:诗中诉说的尽是孩子的梦,孩童的世界与生活,孩子的天真烂漫。然而请注意,这诗集,是献给那些曾经是孩子而且还没忘记这一点的成年人的,先生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忘记那个没有权力、虚荣、占有……的单纯的世界。

  如此看来,先生是大师,更是一个充满灵气的人。他博学深邃,却不会自以为是,心态总是开放的,勇于突破与尝试的。先生的思考犀利而远见,而其表达却并非呆板教条,而是柔软的诗意的,乃至是孩子气的……

  泰戈尔先生曾经创造了那么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其自身人格更是一部“经典”——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王朝闻先生曾经在《审美谈》一书中提到过“艺术作品之美,亦要靠审美主体也就是欣赏者的想象和补充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示”。首先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提升了,艺术品之美才能被发现,审美者自身也才能“寓义于情而义愈至,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我想,这对于我们了解和发掘泰戈尔先生这部“大书”也同样适用。随着我们对于先生作品、相关背景、史实的整理和研究的深入,“泰戈尔思想”会得到更加真实客观的诠释,泰戈尔的人格魅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展示。

  20的年纪,资历的浅薄,让我这“毛头小孩”还读不懂先生的很多作品,摸不透先生的性情。但我想,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力量之一就在于,老老少少的人都能或多或少有所共鸣,理解或许还不够深刻,但时常得到慰藉,阅历增长之后再读,时有醍醐灌顶之感。泰戈尔的作品恰好有着这般神奇的魔力,因此我想,它会一直伴着我,在我心中,用它的温暖和开阔,为我宽心解忧,注入醇厚的生命之酿。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