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静
我像麝鹿一样在林荫中奔跑,为着自己的香气而发狂。
夜晚是五月正中的夜晚,清风是南国的清风。
我迷了路,我游荡着,我寻求那得不到的东西,我得到我所没有的东西。
我自己的愿望的形象从我心中走出,跳起舞来。
这闪光的形象飞掠过去,我想把它紧急捉住,它躲开了又引着我飞走下去。
我寻求那得不到的东西,我得到我所没有的东西。
——《园丁集》
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的泰戈尔,你的诗歌随着胡格利河飘荡,你的传奇一生在印度土地上流传。一个富有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培育出印度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19世纪60年代,是泰戈尔出生的时代,也是英国政府全面统治印度的时期。生活在富裕高等种姓家庭的泰戈尔并没有放纵自己,两耳不闻天下事。他与家人积极参与到各类文学讨论及民族革命运动中,为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贡献自己的力量。一首首诗歌、一篇篇小说、一部部论著、一幅幅画作,不但成就了泰戈尔,更加丰富了那段对印度对世界而言黑暗屈辱的历史。
我心中的泰戈尔,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爱国主义者。他的作品表达了对英国政府的痛恨、对印度民众的同情。每次阅读泰戈尔的作品,都能体会到印度人民在殖民压迫与种姓制度压迫下苦苦挣扎、向命运做抗争、努力改变现状的向上乐观精神。即使是在当下,行走在印度大陆上依然能够感受到印度人民从内心散发出的乐观与满足。正如泰戈尔在诗中写道:“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通过描写人民大众的积极向上乐观精神,并亲自参与到反抗运动中,泰戈尔成为了一位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家,他作品中丰富生动细腻的描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印度人坚强乐观。
泰戈尔的爱国思想并不流于表面,他主动加入“梵社”,参加印度宗教思想与社会的改革活动,向印度各民族教徒宣扬科学,破除宗教偏见和社会陋习,推动了印度近代科学思潮的发展。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古老的印度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泰戈尔在1901年创办的一所学校已经发展成著名的国际大学,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早年在英国学习西方文学。他学习西方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同时发扬印度古典宗教及哲学文化的精髓,以文字的力量唤起民族觉醒、引导着更多的人追求自由与民族解放。在吸收发扬印度宗教哲学“梵我合一”时,形成了“泛神论”这一宗教哲学观,同时吸收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博爱主张,形成“泛爱”思想。泰戈尔主张人类之爱与和平主义,批评否定当时阻碍民族解放运动的教派和强烈反对不合理的种姓制度。当1919年英国殖民政府在阿姆利则屠杀印度人民时,泰戈尔当即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称号。泰戈尔多次出国访问发表演讲,谴责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引导带领印度以及各国人民为自由独立摆脱殖民统治奋起反抗,也为中国以及其他被侵略国家做出了榜样。
泰戈尔曾三次访问中国,支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发表文章谴责讽刺侵略者的恶行。《死亡的贸易》与《敬礼佛陀的人》强烈斥责了英国向中国销售鸦片的罪行与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不仅如此,泰戈尔对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