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三年,也就是1823年,胡雪岩降生在安徽省的绩溪村。这里山清水秀,可以说是好山好水好风光。再加上当地人比较注重读书做学问,因此称得上是文风鼎盛。
胡雪岩在家中排行老三,那个时候不讲计划生育,因此胡母一口气生下了五个儿子。胡家称得上是人丁兴旺。
胡雪岩的父亲胡鹿泉,字芝田,读过几年书,是个文化人。在当时的社会,读书人为官是首选目标,这一点胡鹿泉也不例外。他曾参加过科考,但是却没有取得什么功名。胡鹿泉不像其他人那些死心眼儿,做不成官咱就老老实实当个小百姓吧。于是他跑去从商。希望能够靠做生意来发家致富。
最初的时候,胡鹿泉因为家里有几亩地,再加上又做一些小生意,因此家境还算过得去。
于是他决定让孩子去上私塾。就这样,胡雪岩开始了自己的学堂生涯。他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百分之百的好学生,深得老师的喜爱。当然,小山村里的先生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去。他们的私塾也不是什么重点小学,软硬件设施都跟不上,因此,胡雪岩充其量也就在这里学了两三年识字断文。像《三字经》、《千字文》这类的很基础的东西,他基本上算是学会了。用现在的话来讲,好歹算是混到了小学毕业。不过,也幸亏他没有读那么多书,才不致成为一个脑筋死板的书呆子。这对他将来的发展,大有好处。
只是不久,胡鹿泉在做生意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亏了一大笔钱。时间不长,第二个儿子胡光鼎又夭折了。这些事情对胡鹿泉而言可是沉重的打击,他的身体本来并不好,又碰到这种倒霉事,因此生了重病。眼看着病情越来越严重,胡鹿泉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准备给儿子们留下遗嘱。他思来想去,这五个孩子中,数胡雪岩最懂事,也最聪明。当父母的都有个偏心眼的毛病,胡鹿泉也不例外,他从心底比较器重这个儿子。由于儿子乖巧懂事,他还给他起了个小名叫“顺官”,用当地的安徽话来讲,就是“顺乖儿”,取其又乖又顺的意思。
胡鹿泉把胡雪岩叫到病榻前,叮嘱道:“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们胡家可就靠你了。”
就这样,在胡雪岩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于是,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一个寡妇身上--胡雪岩的母亲金太夫人。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独自拉扯好几个孩子,生活过得多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金太夫人却对胡雪岩的一生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金太夫人没有读过什么书,用现在的话来讲,她就是一个文盲。不过,她对于胡雪岩的教育,却是极为成功的。
金太夫人没有教胡雪岩琴棋书画,更没有提起过诗词歌赋。但是她教给儿子的,却是非常实用的东西--做人的道理。
胡雪岩后来的发迹,与他的人品有着莫大的关系。而这种好人品正是金太夫人传授给儿子的。
金太夫人从小就教育胡雪岩做一个好孩子。比如说,到学堂里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写作业;和同学们要好好相处,不要打架滋事;替人家放牛要好好看管,别跑着玩不见踪影……这些朴素的话却是生活中最富于哲理的内容。
家里虽然很苦,但是金太夫人却从来不怨天恨地。孩子们也从来没有看到母亲像祥林嫂那样罗嗦个不停。这位母亲在大家面前表现出来的完全是坚强的正面形象。她不仅勤劳勇敢,而且心地善良,与周围邻居相处的也非常愉快。只要别人帮助他们一把,她一定想办法去回报人家。
虽然他出生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但是有了这样一位优秀的母亲,胡雪岩完全可以健康的成长。
胡雪岩小的时候,就是一个有见识的孩子。有一次,他去帮人家放牛。当时有很多小孩子们都在从事这种职业。那时候没有未成年保护法,所以雇佣童工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小孩子们天性爱玩,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胡雪岩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出事了。他在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山沟里面,别的小孩子一见闯下了大祸,赶紧脚底抹油溜走了,只有胡雪岩特别镇定。
这孩子心眼多,他并不急于莽撞地冲下山去救人。而是先细心的观察地形,寻找自己可以下脚的地方。当他看好之后,摸索着慢慢地爬了下去。躺在沟底的那个孩子正哭天抹泪时,看到了胡雪岩前来救自己,非常感动。急忙把自己的手递给对方,然后在胡雪岩的帮助之下爬了上来。胡雪岩还将他扶到牛背上,安慰一番后送回了家。这件事在乡亲们中间传开之后,大家都夸他机灵勇敢,心眼好,是个以后可以干大事的人。
小孩子谁都爱听夸赞的话,这胡雪岩也不例外。他在一片赞扬声中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将来一定要干大事,振兴家业,光耀门楣。可是凭借他这样一介草民,百分之百的纯草根平民,又如何才能取得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