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个何桂清与王有龄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王有龄小的时候家境还算可以。那个时候的王家,虽然称不上是富甲一方,但也是小康殷实之家。所以,王有龄小时候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
只不过,他小的时候特别顽皮,对于读书,并不是十分上心。
常常是私塾的先生在上面讲,他在下面搞小动作,可想而知,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
也许,这也就是他屡试不中的原因。
这件事可让王有龄的父亲愁坏了。儿子不好好读书,岂不是意味着王家人当官无望?不行,他得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严加管教已经试过了,对于王有龄而言,收效甚微。
这天,王有龄的父亲从外面做客回来,喝了点儿酒,头有些晕,一进家居然跑到了仆人老何的房间里,他的本意,原来只是打算吩咐这位老仆人,给自己烧一些醒酒汤喝喝。
可是,他却看到了老何的儿子,何桂清。
这个小家伙,正拿着毛笔在桌子上一笔一画的临摹。
王有龄的父亲一看这个和自己的儿子一般大的孩子居然如此用功,真的是生出了满心的喜欢。他走近一看,这孩子的毛笔字,写得真是不错。
如果自己的儿子王有龄也能像他一样,那该多好。
此时,他灵机一动,决定给儿子找一个陪读。
他想,有了这样一个酷爱读书的伴,儿子多多少少都受些影响吧。人们常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像何桂清这样用功学习的孩子,在那一坐,又听老师的话,王有龄能不受点影响吗?
王有龄的父亲便请何桂清到私塾陪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这种性质就相当于是陪读书童。这对于家境贫寒读不起书的何桂清而言,可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
老何没有想到,自己还会遇到这种好事。
于是他欣然同意。就这样,本来自学的何桂清终于有机会接受私塾老师的正规教育了。
何桂清的脑子非常好使,老师教什么,他很快就学会了。而王有龄,并不是笨,只不过,他是真的不喜欢学习。
所以,何桂清对于他的意义而言,不是多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而是多了一个玩伴。一到下课的时候,两个孩子便开始跑到外面去玩,或者去后花园捉蛐蛐,或者去挖一种奇怪的根茎,或者玩其他的一些好玩的游戏。
这让王有龄的父亲感到好笑与无奈。
何桂清毕竟与王有龄不同。他是懂事的,深知自己这机会得来之不易。所以,他肯用功。先生讲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在心上。那些科考的知识,他也背得很熟。他立志,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对于他而言,读好书,便成功跨越了这个人生的转折点。
幸运的是,他的仕途比较顺利,一路考来,顺利得到了朝廷的任命与赏识,官职一直做到了京城,成为了人上人,官居显位。
从实质上来讲,这相当于他们在危难的时候帮过何桂清一把。这何桂清现在当上了京官,手中有了几分权势,那么可就有了报答王家的机会了。
这天,王有龄和何桂清老友相见,不免聊了起来。这些年来,两个人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王有龄当然得陪着小心。
他在说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无比恳切地请求道:“您现在是一位二品大员的京官。而我只是个虚缺的官吏而已,希望看在往日的情分之上,您能帮忙想想办法。”
这何桂清当然没有忘记王家对自己的恩德,也是真心想帮他。不过话又说回来,怎么办也是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他得全盘进行考虑。
王有龄说,他想回到杭州去做官,自己的父亲当时也是非常希望能看到自己回到杭州去做官,为了完成父亲生前的遗愿,他请何大人成全。
其实王有龄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一定的技巧性在里面。他为什么不直接说实话呢?当然还有胡雪岩的原因。
胡雪岩在杭州,他要是被派到外地去了,不是放了人家的鸽子了吗?而另外,他要说出实话来,也很难打去何桂清。官场的摸爬滚打已经让何桂清变得世故起来,官场上的圆滑也让他说得冠冕堂皇。
接着,何桂清问起具体的情况。王有龄眼含着热泪把自己的父亲生前的一些事情一讲,说得极为可怜,听得何桂清也有了几分不自然。现在恩人死了,自己也没有能尽一片心意,不妨就帮他的儿子一把,聊表寸心好了。
想到这里,他对王有龄说,他和浙江抚台黄宗汉有些交情。可以帮忙去找他说说情。
当然,这何桂清也知道黄宗汉是个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的家伙。可是,如果不找他办事,他还真的是没有别的办法。
接着,何桂清来了点儿实惠的,他把自己的亲笔信连同五千两银子一起交给了王有龄。王有龄是个聪明人,他一举就猜中了对方的用意,因此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那个时候的社会,官场都有潜规则,要想办成事,就要遵循这些规则来进行办理。如若不然,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所以说,何桂清还算是对王有龄不薄。
但是,这何桂清当时没有嘱咐他一句话,那可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这句话没有说,这王有龄的事情也就差点没有办成。
那么这是一句什么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