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四章 五千两银子捐官

  让我们接着看王有龄是怎么做的。

  他回到浙江之后,亲自去见了黄宗汉,这位抚台大人也是非常客气地接待了他。当他见到何桂清的信时,也是拍着胸脯说,你就放心好了,他交代的事情我还能不办吗?

  可是他还真的就是不办。没有银子,他可不愿意管这件事情。

  王有龄呢,拿着何桂清给自己的银子,舍不得送出手。经历了贫穷与饥寒,他懂得了银子的可贵。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不知好歹的公子哥儿。他手中的钱,也要掂量着花,以免重蹈覆辙。

  再说,五千两银子,多大的诱惑力,如果不能当上官,拿去做生意也是一笔很大的本钱啊!他想,这笔钱一定不能轻易送出手去。

  当然,他也不是爱钱如命的人。他也懂得感恩。别的钱不花,胡雪岩借给他的五百两银子得还啊!

  就这样,他从里面取了五百两来看胡雪岩。胡雪岩当然很高兴,他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于是就详细的询问他这一路的经历。

  胡雪岩得搞清楚,这王有龄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在京城都有些什么关系。自己在他的身上下了赌注,一定得了解一下对方的底细吧。这就像是做生意,投了资,总得了解一下账目。

  王有龄于是详细地讲给他听。他说自己见到了何桂清。

  听到这个名字,胡雪岩的眼睛里开始闪着兴奋的光。何桂清,这可是条大鱼。如果王有龄能与他攀上关系,那么发达也就指日可待了。

  不过,接下来,他听了王有龄讲的故事,那兴奋的眼神却又黯淡了下来。

  因为王有龄说,何大人给了我五千两银子。我现在从中取出五百两,奉还给您。但是他却只字没有提,有没有给黄宗汉送记。

  胡雪岩试探了几番,立刻问清了事实的经过。

  黄宗汉是什么人?胡雪岩是清楚的。他在杭州待了这么长的时候,整天在外面跑,当然会对当地有名的人物有所了解。

  黄宗汉可是一个出了名的贪官。平日里雁过还要拔根毛,更何况转成实缺,这么有油水的事情。他凭什么要帮你呢?就凭一封不足轻重的信?

  没有实惠的事情,黄宗汉是不会干的。胡雪岩自然明白。

  眼前,王有龄等了这么多天都没有消息,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哪怕他再等上十年,也不一定有机会进入官场。这其中的道理,年轻的王有龄没有悟透,而久经世事的胡雪岩却早就透了。

  世路难行钱做马,愁城欲破酒为军。

  胡雪岩明白,王有龄的事情坏就坏在这件事上了。

  要说王有龄和胡雪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了社会表现上。王有龄是典型的读书人,基本上就没有怎么接触到社会。而胡雪岩整天在钱庄里混,什么人没有见过呢?他当然明白这里面的是非曲直。

  于是,他接着问王有龄:“那你有了黄大人的消息吗?”

  王有龄当然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他果然到现在还没有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胡雪岩一看,这家伙太实在了,不点不透。于是他只好道出了真情:“我认为,何大人给你五千两银子的目的,就是让你去打点黄大人。”

  响鼓不用重锤敲,王有龄恍然大悟,拍着自己的脑袋说:“呀,你看,我这么笨,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胡雪岩嘴上没有说,心里乐了,他想:你哪里是没有想到呢?你只不过是舍不得花这笔银子而已。

  于是,他就把怎么打通关节,怎么送礼,然后如何补得实缺这类的事情详细地讲给了王有龄听。

  在当时的情景看来,就像老师给学生讲课一样,这王有龄听得津津有味。他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关要。回去之后,他立刻收拾了一番,然后找了一个比较好的借口,带着这五千两银子去见了黄宗汉。

  黄宗汉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到账,自然乐不可支。看来这王有龄还算识趣,懂得天下的事情,没有白做的道理。

  送上银子,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黄宗汉在书房里来回踱来踱去,一直在考虑究竟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实缺比较合适。五千两银子不是一个小数,但是也称不上太多。不过,何桂清的面子还是要买的,他怎么也要行走官场,没有用不着的人,没有走着的道。收了银子,那么就要把事情办得漂亮一些。他是这样想的。

  于是他整整衣服,心中有了主意。他决定给王有龄一个粮台坐办的官职。一来,自己的纰漏出在漕银上,二来将浙江粮台坐办的职务给何侍郎推荐的人,也好显示自己的坦荡无私,如果这位王有龄日后有些本事,那么不免还会对自己感恩,好互相利用,共同谋利。

  于是他立刻命文案办理印绶,官服等事情,另外,还让文呈上报吏部备案。临走的时候,他不忘把自己的戏做足。

  他装模作样的把官场上一些冠冕堂皇的做法说了一遍,然后叮嘱他日后发了财,升了官,千万别忘记自己的提携之恩。当然,王有龄自然是表现出一幅感恩戴德的样子,用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表情和声调,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其实他心里早就把姓黄的骂了个狗血喷头。

  你这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心家伙,哼,要是没有这五千两银子,你肯定就不买账吧。

  黄宗汉一得到银子,立刻动手了。在官场上混的人,能没有手段吗?他很快就找到了借口,找机会将王有龄的虚官终于补成了实职。

  那么,他给了王有龄一个什么实缺呢?原来,他被委任为海运局衙门的“坐办”。这个官主要管什么呢?

  清朝的皇帝大臣都需要一些粮米,而这些粮米都是通过鱼米之乡的苏杭地区通过运河运行京城的,这在史上被人们称之为漕运。参加这项运粮工作的一班人马,就被人们称为“漕帮”。由于连年的战事,所以漕运经常会发生阻塞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运粮误期。为了提高效率,皇帝就下令将漕运改成海运。海运局衙门便是专为漕运改海运而设立的,“总办”由藩司兼领,相当于局长,“坐办”还算不上局长,却是主持实际工作的人。也就是说,这是个实差,而且里面有一些油水可捞。不过当这个官,会有什么责任呢?

  如果说往小里说,你要把皇帝吃的米按时保质保量地运过去,那就一切平安,什么事都好办。如果你不能按时运到,那可就不得了了,要是皇帝没有粮食吃,那可是一个吃不了兜着走的大罪。这官职的任务,可以说可大可小。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难办。

  不过,不管怎么说,王大人进入官场的美梦得以实现了。可是,凭他的本事,能在官场上混好吗?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