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文曾经提到,左宗棠连年征战,从1867年打到1881年,十四年间,为了维持军需,他委托胡雪岩代表清廷向洋人借款,数额多达一千五百九十五万两白银!
数额如此庞大的巨款,借贷之间,胡雪岩是经手人,那么这笔巨款,他从中是否捞取了好处呢?
当然会。要知道,胡雪岩毕竟是商人,他傍上左宗棠也是为了拓展自己家的生意来赚钱。经手这么一笔巨款,当然会想着从中捞取好处。在当时,上海向中国人放贷的洋人非常多,按照约定俗称的标准,中间人可以获得颇为丰厚的回扣。胡雪岩也概莫能外。
那么他究竟得了多少好处呢?这一点恐怕谁也说不清了。总而言之,在胡雪岩的不断奔波的情况之下,他的财富是呈直线上升的。
此外,胡雪岩购买工料,聘请洋匠,雇用本国技工,开设工艺局,这些事情无不由他经手后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后来开设甘肃织呢总局,也靠胡雪岩引进机器,还用胡雪岩购入的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除此以外,部队所有的军营建设、军品供应、节假日礼品采购,都由胡雪岩操办。可以说,胡雪岩捞钱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在这些事情当中,有三项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筹措军饷、购置军火和兴办洋务,三件大事,胡雪岩都办得漂漂亮亮。而通过这三件事情,左宗棠和胡雪岩也双双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其实,当初向洋人借贷的时候,胡雪岩也是有疑问的,他担心这件事情管不好,自己会落下什么把柄,或者得罪了什么人。
所以,在做事之前,他要先问清楚左宗棠的底细。
他听说左宗棠要“入闽搅匪”,于是便察言观色,然后打听这位左大人有什么打算。
“大人,”他问,“预备在福建做几年?”
左宗棠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笑了笑说,你看呢?你觉得我能在福建做多久呢?
胡雪岩当然不便妄自下断论,于是回答,以在下的心里话来说,自然是希望大人能在福建多待上几年,因为既然决心办船厂,那么福建便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地方了。
左宗棠深以为然。而且,他不可能总是在一直打仗,再说现在太平军也被他收拾得差不多了,再为了一些游兵散勇来费心,确实不值得如此。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多费些力气在造船上比较实际。
此外,广东这个地盘,左宗棠也盯上了,他觉得像造船这样的大事,皇帝一定会让沿海各省的督抚发表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现在福建和浙江自然不必说,肯定会站在左宗棠这一边,如果再加上广东大力支持,那么左宗棠无疑就非常有把握了。只要南洋沿海有三省站在自己这边,那么两江就更不跟与自己为难了。
不过,虽然大家都说支持,可是这经费怎么解决呢?必须在分摊经费上做好文章才行。说到办船的经费,历来是由海关洋税项下抽拔,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北洋有津海关,这些暂时不考虑,而南洋的海关,包括广东在内,一共五大关:上海的江海关、广州的粤海关、福建的闽海关跟厦门关、此外,再加上浙江的宁波关。
如果将来进行经费的分摊,闽、厦两关以外,粤海关肯支持,这样一来,左宗棠便占了五分之三的胜算。
浙江归马新贻大人管辖,马中丞碍于面子,一定会投赞成票。这一来,两江方面就更不好反对了。难道别的海关都出了,它好意思一毛不拔?
考虑好了这些情况,左宗棠决定开始进行实际行动了。
他让胡雪岩写出一份详细的计划来。
左宗棠是个有心人,既然打算办的事情,必然也会时时注意,刻刻留心。他注意搜集了一些关于购船的资料,然后交给了胡雪岩,请他拿回去,参照当年购船的比例,然后再好好斟酌一番写出一个具体的详细节略,交给自己。
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他还不敢贸然启奏。
胡雪岩当然不敢马虎从事。不过,他对于船务一事也并不是很了解,于是,他找到了那两个外国人,与德克碑他们商量。这些人一方面大致算一算经费所需的数量,然后再想一想这些经费的来源。至于筹备这件大事,总的来讲还是要用些款子,胡雪岩向左宗棠表示,自己可以预先垫付出一部分来。
左宗棠笑了,“终归不能总是靠你来做这些事情。那些江海关才是收银子的大户,不过,现在这些地方在李少荃的手中,我们得想个奇妙的办法,让他也放放血才是。”
胡雪岩会意的一笑,然后说道,法子是有的,只不过,最好不要用这种方法才是。左宗棠感到好奇,但是细问的时候,胡雪岩终于翻出了手中的一张王牌。
他郑重地说--向洋人贷款。
他以为左宗棠可能不会同意,但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左宗棠居然颇感兴趣地说,你说来听听。
胡雪岩分析道,现在海关银根紧张,他们会说自己目前无款可拨。不过,日后他们肯定会有有款可拨的时候。借洋债的时候,总归是需要有担保的,一个大国家,可以用海关的收入来当作担保,而这些担保就是江海关某年某月可以收入的成数。
左宗棠听完兴奋地说:“好!这可真是个好法子,我们不妨就走这条路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