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的是,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成熟期,智者顺势而为,待时机成熟时,全力以赴。但我们也要记住,机会只敲一次门,机会只给有预备的人,在这高科技的时代,也往往是”赢者通吃“。要有”清楚“的目标,要能”预备好自己“,要能有高度”警觉心“,当机会来敲门时,就能立刻反应掌握先机。”
现实生活中,不排除一部分人是因为“工作不好找、不好做”才走上创业道路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当年就面临着这种尴尬境遇。当时,俞敏洪是一名在校老师,为了尽快筹集到出国留学的钱,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上课挣课时费。但是,在一个封闭落后的体制下,这种做法遭到了校方的严厉批判,俞敏洪“创收”不但没有成为“创业”英雄,还成了公开批评的反面典型。一气之下,俞敏饼干脆走上了“创业”道路,离了公职,一心一意做自己的培训学校。
李开复的创业当然不是这种情况,他之所以放弃谷歌的高薪高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为谷歌贡献了足够多的智慧和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希望做一些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李开复公开表示:“别人都以为我创业,要做电子商务什么的,就像跟了磊、马化腾的创业一样,要做很赚钱的事业,这完全是两码事。我将创办一个青年创业平台,这是我人生另外一个梦想。”
李开复的离职的确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因为他在谷歌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谷歌中国的业务在李开复的主导下几乎扭转了跨国公司在华必定失败的宿命。正如其离职信所言,“在这4年时光里,谷歌中国从一个很小的雏形一直慢慢发展壮大,一直到今天,它成为了一家平稳、成熟、走上轨道的公司。”李开复给谷歌中国带来了超级影响力,让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了谷歌的名字。另外,李开复最杰出的成绩是通过自己在大学生中的威信,给谷歌中国吸引了一大批很优秀的人才。与谷歌中国联系紧密人士洪波如此评价李开复:“如果说李开复这4年给谷歌中国留下了什么,我想最关键的就是,谷歌中国已经成为一家不会被轻易打败的公司。”
那李开复为什么还要离开谷歌自己选择开办创新工场呢?李开复认为,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做事是暂时和短期的,是就事论事,或是凭兴趣,或只是为赚钱;而事业则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的活动”。前者会是一个盆景,后者却可能造就参天大树。所以,李开复选择离开,他要缔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2009年,在北京,李开复正在进行新团队的建设,除了自己的秘书,他没有从谷歌中国带走一个人。“我现在不能像以前在Google那样高要求来招聘清华、北大的学生了,我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的新事业。”“我的下一步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真的很怕来不及了。”李开复说。所以,尽管加州的山景城再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再续约4年,但是他作出了发自内心的选择——完成自己的创业梦,也帮年轻人实现他们的创业梦。
“每当我想到我将迈出的一步,我就会想起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名言: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李开复如是说。所以,他成为创新工场的“场主”,设立专项资金帮助青年创业,从职业经理人变成青年人的创业导师。
李开复说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也是一个有梦的人,是一个敢于追寻的人。“在过去的这些年,如果我有任何的成功,有任何的争议或者有任何的挫折,都是因为我自己敢于追求,我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是一个敢于挑战现实、敢于积极主动去做事情的人,我觉得这个态度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天我做的这个决定,离开了非常有名的世界第一品牌谷歌,而自己去从无到有做一件事情,也是一个自己个性的表现。希望我做的这个事情能够真的为中国、为中国的青年带来价值,创造一批有能力的创业者,创造一些财富、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中国的公司。如果这个能做到,我就觉得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个转换是成功的。”李开复这样评价自己。
任何事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是把它当一件事情,还是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世界很大,人生很短,唯有以做事业的心态走去开拓人生,才会有是丰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