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说:“学习是一种态度和寻惯,很多人在新年初立志‘每月要读一本书’,对我而言,这太容易了。因我随时在读书,好奇心驱使我不断的在问问题,读书找答案。我们要随时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不懂就找懂的人问,找答案,如此,每天学习进步,个人的能量也在增长,生命也会增长,更丰富多彩。”
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不断地去学习对我们所有人都是有用的。经常学习与经常运动具有同等的功能,它能为我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有用的技能,供我们终身受用。
有规律的学习能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巨大的乐趣。我们的知识将会积累起来,我们将懂得更多的事情。这样的知识能提高我们的自信,使我们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
但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从开始上学,我们便天不亮就背着书包踏上去学校的路,常常又是天黑以后才回到家中。好不容易毕业了,自以为从此不必再学习了,其实那时我们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只有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才会使我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永远保持学习的劲头。否则,我们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件痛苦的事,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获取金钱与地位的工具,这样,我们的学习也就缺乏源源不断的动力了。
如今的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实质上就是智力经济,是种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的、全面创新的经济形态。在这一大背景下,给企业打工也罢,自己创业也罢,都将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技巧、有思考、符合一定客观规律的逻辑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知识、信息和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等无形资本的投入对经商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渴望让世界听到自己声音的人,都不能放松学习。
作为中年创业的先驱,李开复的学习习惯其实是从小养成的。对于一门自己并不擅长的学科,他有着一种钉子精神,一脑袋扎进去,不学个痛快不罢休。
初中之前,李开复都在台湾生活,到了初中一年级,他成为一名“留美”的中学生。到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最先攻克的就是语言关。去美国之前,李开复只学过半年英语,因此,语言障碍成为他面临的最大难关。刚开始,老师和同学说的话他基本上一句也听不懂,感觉非常痛苦。为了让自己的英语能力快速提高,他买了厚厚的单词书认认真真背诵,可惜背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收效甚微。他终于悟到,学英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还是要靠多交流。
于是,下课之后,害羞胆怯的李开复不见了,他参与到同学们中间,努力听他们说话,如果5个词当中有4个词听懂了,他也要追着问懂另外的那个。
同学们用英文给他解释,他也就顺带着学到了其他的单词。回家之后,他会总结这一天遇到的生词,并且把它们记下来,反复看反复念。就算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他没听懂,他也能大胆地举手提问,请求老师重复一次、讲解一下。在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李开复的英语水平提高了。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学以致用”的方法绝对不限于英语攻坚,而是放之四海皆准。就拿创业来说,你抱着一挥教材死记硬背,也不如开一个小店在实际经营中学习来得明白透彻。要不怎么说“书到用时方很少”呢,少的不是:“书”,而是实用的知识。你饿了必须吃馒头,需要知识了必须学习。所以说,你的创业一天不成功。你的学习就一天不能中断。
所以,李开复告诫广大有志创业的年轻人,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程序员,再到一位管理者,在软件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他说:“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打好基础,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工作以后,我们应当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技术并积累相关经验;即使走上了管理岗位,我们也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软件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每天都会有新技术、新概念诞生,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的产业。作为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抱残守缺,我们就必然会落伍,必然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