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大宝,刘邦真的很忙,国家刚刚建立,稳定政权,百业待兴等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去解决。
首先就是战争结束了,自己和各路诸侯王商量咱也别占着这么多劳动力了,应该裁军,留着差不多的军队就够了,剩余的就分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回家种田吧,解甲归田,让士兵们都跟家人团聚,还他们幸福。于是刘邦开始大规模复员军人,分给粮食和宅子,并减免一些赋税什么的。同时对全天下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从而赢得了百姓的支持,毕竟战争对百姓的创伤最大。这样全国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
同时,刘邦沿袭了秦的大部分制度和行政体系,只是废除了严刑酷法和繁重的徭役,不再依靠法家,而是以黄老无为之说治天下。这样在秦朝严酷统治之下的中国在绷紧了多年之后,终于松缓了下来。
当皇帝很累很幸苦,尤其是当个好皇帝更是如此!最重要的是,一点也没当初自己看始皇出巡那样威风凛凛、高高在上的感觉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刘邦本身就是个粗人,没什么文化修养,整天就喜欢跟一大帮子人喝酒聊天吹牛,所以他手下那帮人跟他基本上也是一个德性,大家都没什么遵纪守法的概念,刘邦老大当皇帝,感觉也就是喝酒换了个位置而已,其他好像也没什么变化。于是经常是忘乎所以,在宴会上就像以前那样没事就喝酒,还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不停;有时,吵得太厉害了,双方竟然是破口大骂,拔出剑来要单挑,这时就连刘邦也压不住,在酒疯子面前,你刘邦算老几啊。刘邦感觉到这皇帝当得一点儿都没派头,没多大意思。跟以前没啥区别,除了多干点活之外。
正在他郁闷的时候,一个叫叔孙通的人出现刘邦面前。这个人是鲁国人,而鲁国是儒家圣人孔子的故乡,也是儒学的发源地。因此,叔孙通也自然而然地免不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成了一名儒生。
但叔孙通和其他那些只知道背经颂书,不通时务的儒生不一样,他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人的心理,更懂得投其所好、见机行事。因此,在跟随刘邦时,他知道刘邦不大喜欢儒生,所以就不穿儒生服饰,再加上口才学识也好,因而刘邦看到他并不讨厌。
当刘邦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给叔孙通后,叔孙通当即表示自己愿意接受这个任务,为汉朝制定一部完备的礼乐大典。于是,叔孙通率领一帮弟子和鲁国的儒生,杂糅古礼和秦朝的礼仪,因地制宜,删繁就简,制成了开国之后的第一部礼乐大典。
公元前二00年,长安城的长乐宫终于盖成了,群臣都跑来朝见。在叔孙通等人制定的礼仪的指导下,让刘邦真的过足了当皇帝的瘾,而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史书记载的朝拜仪式。
据记载,在天刚刚亮的时候,礼仪官就带着群臣步入殿门。皇宫内到处站着车骑步兵卫队,个个盔明甲亮,气宇轩昂,手里拿着各种武器和各色旗帜。殿下数百名官员站立在台阶两旁,武将在西,文臣在东。在一声传呼令中,刘邦的专用车子出现在道路中间,左右侍卫全部高呼:“皇帝陛下驾到!”于是,按地位、爵位的高低,从诸侯王以下依次上前去说些祝贺恭喜之类的好听话。场面十分壮观,气氛肃穆,文武群臣全部被这气氛给镇住了。之后就是刘邦请大家吃饭,毕竟大清早来的众人都饿得够呛。但现在可不是像以前,大家一窝蜂想坐哪坐哪,我跟谁关系好就坐谁边上,而是按照礼官安排好的名单,大家按照尊卑的次序先后进去。如果谁在中间出错,或是想插队什么的,立刻会被周围武士押下去打一顿,让你下次长点记性。在阵阵惨嚎声中,整个宴会自始自终都秩序井然,尊卑有序,再也没有人敢任意地喝酒吵闹,决斗之类连想都不敢想!刘邦的耳朵也终于清净下来了。
这一天的经历,让刘邦是龙心大悦,这才叫做皇帝啊,这才真正体会到皇帝的尊贵啊!刘邦非常满意,封叔孙通为太常,专门制定礼仪,顺便教教那帮没文化人一些礼仪常识,别以后动不动就把脚放到桌子上。
汉朝就这样建立起来,并在刘邦手里缓慢地开始运转了起来!
当内部开始稳定,各项制度建立起来的时候,刘邦就把屠刀举向那些异性诸侯王的身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才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这块蛋糕。
刀锋指向的主要目标就是三位兵最多、地盘最大的韩信、彭越和英布,其他都不足为惧。
§§第一十章 诛杀异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