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13)

  “译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啊。”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看重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过失)要委婉地劝说。自己的意见父母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敬,并不违抗他们,即使内心忧劳也不怨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行;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三年不改变父亲的行为原则,就可以说是孝子。”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忧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时候人们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行动上做不到为可耻啊。”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而犯错误的人是很少的。”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要敏捷。”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亲近。”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子游说:“侍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走向疏远。”

  “大意”

  本篇共计二十八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提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曾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孔子提到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有官做;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

  孔子提到子贱说:“像这个人就可以说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呢?”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件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伶牙俐齿地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厌恶,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道:“我对做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啊,刚勇超过了我,没有什么其他可取的才能。”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是否算得上仁?”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否算得上仁了。”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算得上仁了。”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么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算得上仁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与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和你都不如他。”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再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看人的方法。”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够刚强呢?”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会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端木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有关人性和天道的论述,我们无法在其他地方听到。”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还没有实行的时候,唯恐又听到新的好东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合乎君子的四种品德:“他行为庄重,他侍奉君主恭敬,他教养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别人和他相识越久,就越尊敬他。”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的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图案,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的人呢?”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得很高兴,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子。(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认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算得上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子文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了,逃离齐国,到了别的国家,他说:‘这里的统治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统治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你认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上是仁呢?”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甯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显出了自己的聪明,当国家政治黑暗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但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比不上了。”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觉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故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鲁;有文采但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他们招致的怨恨也就少了。”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借醋,他不说没有,而是到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过分恭敬的姿势,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这样认为。把怨恨记在心里,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说说各自的志向?”子路说:“我希望和朋友共同使用我的车马、衣服、皮袍,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让年老的人得到安慰,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看到自己的错误后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喜好学习罢了。”

  “大意”

  本篇共包括三十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

  仲弓问孔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还可以,办事简练而不烦琐。”仲弓说:“为人严肃认真而行事简练,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如果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又以简练的方法行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孔子说:“冉雍你的话很对。”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一个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颜回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犯同样的过错,但不幸很年轻就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过谁好学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为了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济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多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却给她八十斛谷粒。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

  原思给孔子家当管家,孔子给他俸米九百,他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你觉得有多的就给你的乡亲们吧。”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

  孔子提到仲弓时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很端正,人们虽然想不用它去祭祀,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可以在长时间内不违背仁德,其余的学生就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财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又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参与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政事又有什么困难呢?”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回话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找我,那我肯定跑到汶水(指齐国)去了。”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失去了这个人的话,是上天安排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真有贤德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内心的快乐。颜回真有贤德啊!”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因为你半途而废。这是你给自己划定界限不想再前进。”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曰:“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发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来不走小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军队)败退的时候,他走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走在最后,是我的马跑得不快’。”

  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那样的口才,却有宋朝那样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恐怕难以避免祸患了。”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胜过了质朴,就流于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活着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活着,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而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对任何有益的东西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慧,孔子说:“专心致力于使老百姓走上‘义’的道路,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有智慧了。”樊迟又问怎样才算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在别人之前做,对于收获,在别人之后得到,这可以说是仁了。”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喜欢运动,有仁德的人喜欢沉静;智慧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经变革,可以达到鲁国现在这个样子,鲁国一经变革,就可以合乎最高的道了。”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

  孔子说:“觚不像觚了,这也是觚吗?这也是觚吗?”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个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在井上也可以救人,不能自己也陷入井中;就像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以被迷惑。”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又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他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合乎礼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是最高的了!人们缺少它已经很久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广泛地给老百姓好处又能周济他们渡过难关,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一定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所谓仁人,就是要想自己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要想自己成功,也要让别人成功。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大意”

  本篇共包括三十八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崇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作彭祖。”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感到厌烦,教导人不知道疲倦,这对于我有什么难的呢?”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不培养德行,不讲求学问,听到义不能做到,不能改正缺点错误,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悠闲自在。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最高追求,以德为根据,以仁为皈依,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是带着十条干肉主动求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在他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在他想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如果他不能由此而推知与之相关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没有吃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过,就不再唱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就去干;不任用我,我就隐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可以去追求,那就按我的爱好去做事。”

  子之所慎:齐、战、疾。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