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节寄学识渊博之望起名法

  世人中才高八斗者虽然为数极少,但为父母者及长辈绝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目不识丁。中国人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于是乎世人中就有“养儿不读书,莫如养头猪”的谚语流传。在古代,由于科举制的规定,人们要走仕途道路,就得读四书五经等。父母望子成龙,直接表现为希望儿孙十年寒窗苦读,以求将来金榜题名。虽然科举制毒害了不少青年,禁锢了不少人的思想,但实际上也促进了不少人去学习,去苦读,这一点还是应该肯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要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知识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因素。为父母者为了子女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当然就希望子女学识渊博,虽然并不是都能做到这一点,但父母还是对子女抱有极大的希望。取名时,这种希望自然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文彦博,宋代介休人,字宽夫,佑宗时第进士,著有《潞公随》一书。“彦”与“渊”谐音,文彦博即文渊博。

  文林,明代人,字宗儒,成化进士。联系名与字,可见父辈希望他通读儒家经书。

  文行远,清代江西德化人,字樵稿。字虽然为樵稿,但文却能行远,名字化用典故“文质行文不远”,甚妙。

  孔希学,明代人,一生好读书,善书法,文辞尔雅,每宾客燕集,谈笑挥洒,油然成章。“希学”果能学,为学之意呼之欲出。

  孔学思,唐代人,以博学闻名。欲博学,不思不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思一名便是孔子这句名言的浓缩。

  仇博,宋代新安人,字彦文,质敏博学。仇博善属文,13岁时便能诗善文,苏轼见而奇之,拍着他的后背说:“后生可畏。”博乃博学之义,父为之取名极好,仇博也没有辜负父望。

  程端学,元代人,字时叔,通《春秋》。人名端学,好好学习义。

  程骏,后魏人,字麟驹,敏而好学。骏、麟驹,都是千里马的意思。

  方元修,宋代桐庐人,字时敏,少有诗名。元修,意思就是说开始就好好修身,要修身就要博学。

  王文渊,明代安喜人,字巨卿。名取“文渊”,意即学问很深,此人经过发奋,终成大学者。

  司马才章,唐代人,隋末为郡博士,曾与孔颖达、颜师古等一同撰写五经义训,确实是才学广博。章即彰,是显著的意思,才章即文才显著。

  再举几个现代人名例:林博,中国科大毕业的少年大学生,从小就聪颖。其父取名为博,就是希望他有广博的知识。

  童冠贤,冠贤,贤才之冠,再联系童姓意更妙,少年就成贤才之冠。

  车文博,原吉林大学学者。文博,知识渊博。知识渊博以至于车载斗量,真乃博学者。王英才,英才乃杰出之才。

  朱良才,良才义同英才。

  张希才,希才,希望成才,希与稀谐音,又是稀有之才之义。

  以名字寄学识渊博之厚望,这种现象在人名中随处可见,所占比例大致为8%。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