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日月译解
用人不要太刻薄,太刻薄,想要报效的人也会失望而去;
交友应该有原则,如太滥,吹牛拍马之徒则会纷至沓来。
日月评谭
做领导,做成功的领导,帐下应有猛将如雨,谋士如雨,关键时刻应该有人为自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怎样才能做一个这样的牛人,各有各的绝招。《史记》记载了一个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的故事。说吴起在担任魏国统帅的时候,爱兵如子,深受士兵拥戴,打起仗来,士兵个个用命,奋勇争先。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脓疮,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这个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莫名。消息传到这个士兵的母亲那儿,他母亲竟然悲从中来,号啕大哭。乡邻们忙问她为什么哭,这位母亲说,我的儿子命不久长了。果然,在下一场的战争中,这个士兵为了报答吴起的恩情,奋勇杀敌冲在最前,最终战死沙场。
这里忍不住又要说到崇祯。前面说了,崇祯不是一个坏皇帝,连李自成在讨伐檄文中都说,皇帝不是坏皇帝,主要是臣子们太差劲了。确实,到了明朝晚期,整个官僚体系腐烂透了。作为一个自律甚严、急于求成的皇帝,他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陋习,所以崇祯对于大臣,可谓是督责甚严,乃至达到刻薄的状态,这直接导致官员们个个明哲保身,阳奉阴违,不肯用命。有个御史陕嗣宗在批评崇祯的“五不自知”的奏疏中说:“今皇上于二三大臣间,呼之而前,惟恐不速,长跪逾时,备加谴诃,甚者刚遭指摘,便责以受贿。敬大臣之心何在?”也就是说,对待臣子呼来喝去,刻薄寡恩,动不动就贬斥降罪,没有一点爱敬之心。
皇帝越苛察,臣下越不敢担当;皇帝越焦劳,臣下就越怠慢。后人常感叹崇祯朝“有君而无臣”。崇祯一朝中,真正能够办事、愿意办事的大臣很少。大臣办事不力,崇祯就急,一急就换人或杀人,频繁地更换大臣和滥杀大臣,是崇祯朝的特点之一。崇祯皇帝还有一个毛病,就是自己出错但不认错,责任全推到臣子身上。比如孙传庭被迫出战,事后崇祯却责他“轻进寡谋”;陈新甲得到他的明确指示议和,引起反对后,崇祯便推诿不知,处死了陈新甲。诸臣多次上当,终于变得乖巧,凡事一问三不知,宁当无能之辈,也不想背主子的黑锅。
崇祯的刻薄寡恩,导致关键时刻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