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身埋在鸩毒中矣。
日月译解
耳中经常听到不好听的话,心中经常有些不顺心的事,这才是磨砺品行的磨刀石。如果听到的都是好话,遇到的都是称心如意的事,那就等于把自己放在毒酒中,无异于自取灭亡。
日月评谭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一个人,如果在你面前永远说好听的话,那可能就存在以下情况:第一,他畏惧你。想必你一定是他的上级,掌握了他的饭碗。第二,他有求你。想必你有权有势,想从你这儿得到好处。第三种,他是竞争对手。说好话是别有用心地麻痹你。第四种,他根本不在乎你。说好话只是不想得罪谁。
这个道理不特别难懂。但是往往是那些最聪明的人,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明知自己埋在鸩毒之中,却还能欣然自喜。
光说好话,曲意承欢的人,史上称之为“佞幸”、“小人”。这类人,似乎人们都挺讨厌,一提起,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事实上,历史上那些聪明的当事人、在位者,却往往并不讨厌佞幸者,反而不喜欢直来直去的君子。魏徵总在李世民面前进逆耳之言,气得李世民差点要杀他;彭德怀在庐山上万言书,结果主席龙颜大怒,怒不可遏。有些领导明明知道有些人是佞幸之徒,可总是打心眼里不讨厌。比如和砷,是个大佞臣,乾隆心里很清楚。他看出当时还是太子的嘉庆不喜欢和砷,还特意敲打他:和砷虽然有点那个,但他是在代你尽孝,我百年之后,你可千万不要拿他怎样。可见“佞幸”者犹如罂粟,虽有毒,但却诱人。
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齐桓公。他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堂堂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时代,有三个光说好话,专做让齐桓公称心快意的事的人,那就是易牙、竖刁、开方。当时宰相管仲看在眼中、忧在心里。他病重将死之前,齐桓公去探视,管仲乘机提醒齐桓公离这几个人远点。齐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易牙把儿子煮熟了让我尝鲜,这么忠心耿耿的人还值得怀疑吗?”管仲说:“按人之常情,没有不疼爱自己亲生儿子的。能忍心杀自己的儿子,那么对国君又有什么下不了手的呢?”桓公又问:“竖刁阉割了自己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也值得怀疑吗?”管仲说:“按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能下狠心把自己弄残了,那么谁能担保他不会对你下狠心呢?”桓公又问:开方侍奉寡人十五个年头了,他父亲死时都不肯离开我回去奔丧,这样的人也值得怀疑吗?”管仲答道:“按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生身父亲的,他这样无情对待他的父亲,焉知他以后不无情对待你呢?”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了他的话,疏远了易牙等人三年,最后还是忍不住没有他们瘙痒的苦日子,于是又将他们召回宫中承欢伺宴。第二年,齐桓公病倒,结果这帮人串通一气,阴谋作乱,把宫门堵死,不给桓公吃喝,假借桓公之命发号施令,把齐国的利益拱手让给别国。悔恨不已的齐桓公死不瞑目,尸首无人理睬,上面只盖一张扇,以致腐烂发臭,蛆虫爬到门外,三个月不得下葬。
一代霸主,这样一个死法,倒是他始料不及的。由齐桓公可见,人们对于“佞幸小人”之类“鸩毒”的诱惑力,是不容易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