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7节 欲望满足那一刻,就是心智较清明的那一刻

  菜根原文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日月译解

  吃饱之后回味美味佳肴,则食物浓淡的感觉都消失了;欢爱之后回想淫欲之事,则男欢女爱的冲动都没有了。所以人们应以事后之清明来破除临事时的痴迷,这样就可能保持稳定的心性,行事有则而不逾越常规。

  日月评谭

  人的欲望满足时的那一刻,就是欲望消失时的那一刻,也就是人心智比较清明的那一刻。所以当人的欲望起来的时候,要用以前经历过的欲后那一刻的清明来提醒自己,告诫自己,欲望实现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不值得为之犯浑。如果能经常以这种清明之心来警惕自己,那么,人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就能保持定力,少犯错误。

  食色性也。从孔孟来看,儒家似乎并不反对人类的基本欲求。但佛家和接受佛家思想内核的理学,可就视欲望如仇雠了,认为欲望是障道的根本,特别是色欲。

  色欲,文明一点说就是爱欲。爱欲是本能,没有爱欲就没有人类。爱欲有造人的功能,也有娱乐的功能。但往往人类在传宗接代的同时,过于强调那个娱乐功能,这样就出现娱乐过度,不但损害身体健康,而且伤风败俗,甚至引起破家亡身乃至亡国。所以,理学家接纳了那个传宗接代的功能,但特别反对那个娱乐的功能。“色字头上一把刀”,“色乃伐性之斧”,“妇人腰下之物,乃生我之门,灭我之户”,这可都是理学家们对人们的“恐吓”与规劝。而佛家,干脆都不接纳,出家人不准结婚,更不要说娱乐。

  佛家对爱欲的抵制比理学家走得更远。佛家认为爱欲是最大的“无明”,这个“无明”,对佛性的遮蔽比任何东西都厉害。佛教还认为,行淫欲者,要受下地狱抱铜柱(烧热了的,通红通红)的果报。所以戒色戒淫,是出家人的第一要务。手头有本从寺庙里请的《寿康宝鉴》,是专谈戒淫的书。来看一篇《戒淫文》: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惟有邪淫。拔山盖世之英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才子士,因兹败节堕名。今昔同揆,贤愚共辙;况乃嚣风日炽,古道沦亡。轻狂小子,固耽红粉之场;慧业文人,亦效青衫之淫。言窒欲而欲念愈滋,听戒淫而淫机倍旺。遇娇姿于道左,目注千翻;逢丽色于闺帘,肠回百折。总是心为形役,识被情牵。残容俗妪,偶然簪草簪花,随做西施之想;陋质村鬟,设或带香带麝,顿忘东妇之形。岂知天地难容,神人震怒。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债;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无非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徙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恶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劝青年烈士,黄卷名流,发觉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纵对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邪淫者,宜防失足;曾行恶事者,务即回头。更祈辗转流通,迭相化导,必使在在齐归觉路,人人共出迷津。”

  不知道是哪朝的孔乙己操的刀。虽说是平平仄仄、骈四俪六,但基本上明白如话,说的就是行淫的坏处、行淫的恶报,戒淫的方法。贪色至于如何对治色欲,则有“四觉观”、“九想观”之法。也就是说,如果大家在见了林志玲、莱温斯基等诸类尤物感到春心荡漾的时候,不妨祭出法宝:

  睡起生觉:默想清晨睡起,两眼朦胧,未经盥漱。此时满口黏腻,舌黄堆积,当念绝世娇姿,纵具樱桃美口,而脂粉未傅之先,其态亦当尔尔。

  醉后生觉:默想饮酒过度,五内翻腾,未久忽然大呕,尽吐腹中未消之物。饿犬嗅之,摇尾而退。当念佳人细酌,玉女轻餐,而杯盘狼藉之时,腹内亦当尔尔。

  病时生觉:默想卧病以后,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又或疮瘫腐溃,脓血交流,臭不可近,当念国色芳容,纵或年华少艾,而疾苦缠身之日,形状亦当尔尔。

  见厕生觉:默想通衢大厕,屎尿停积,白蛆青蝇,处处缭绕。当念千娇百媚之姿,任彼香汤浴体龙麝熏身,而饮食消融之后,所化亦当尔尔。

  这些观想,确实不雅,引在这里,唐突佳人,罪过。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比较讲人性,但人性过了分,就成了人欲。走上街头,举目张望,浮华的橱窗,闪烁的霓虹,耀眼的屏幕,尽是宣欲的隐语、挑衅的媚眼。操起遥控,一阵乱按,广告剧,肥皂剧,超男超女,选美大赛,无非催情的春药、催泪的瓦斯。在这个声色夸张的时代,在这个享乐至上的时代,在这个形而下的力量远超形而上的时代,读一些这样久违而又带点迂阔的文字,不免会有一些清冷的感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