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日月译解
一个人态度傲慢自以为是,是因为他心中存有虚骄之气,如果能消除这种虚骄之气,心中的浩然正气就会升起;一个人的七情六欲和思维想象,都属于虚妄之心,只要将虚妄之心去除净尽,人心中的真如本性就会显现。
日月评谭
这条菜根中的“客气”,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讲文明礼貌的“客气”。传统文化中有“主气”和“客气”之说。主气是主时之气,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气候的正常规律,每年都固定不变;客气是指时令气候异常变化,每年不同,如客之往来无常。大概由这个主客气之说,古人把不是发自内心的虚假之气、虚骄之气、虚浮之气称之为“客气”。一般来说,人们视主气为正常,客气为反常;视主气为正气,客气为邪气。正邪之间,此消彼长,所以这条菜根以“客气下”和“正气伸”相对待。
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是宇宙天地至大至正的浩然之气。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身体如同一个小宇宙和小天地。如果我们身体中起支配力量的是正气,那么我们就身体健康,如果起支配作用的是邪气,那么身体多半要出毛病。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从修心养性来说,如果我们的内心充满正大光明之气,那么这个人多半品高行洁,是君子;如果这个人心中充满虚假虚伪虚骄之气,那么这个人多半品行不端,是小人。
与“客气”类似,佛家有“客尘”之说。
《楞严经》云:“时忄乔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唯: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炀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动摇,虚空寂然。如是思唯: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大意是:忄乔陈那站起来对佛说,我在佛弟子中,身为长老,大众推为见解第一。就因为我领悟到“客尘”二字,所以有此成就。譬如行客,暂时寄居,不会安住。如果真是主人,自然安居不动,不会往来不定。这样看来,变动不住的名为客,安居不动的是主人。又如晴天,灿烂的阳光照耀天空,阳光射入门户的空隙里,在门隙光线当中,可以看到虚空中尘埃飞扬的景象。这些尘埃,在虚空中飞扬飘动,而虚空自体,依旧寂然不动,由此可见,澄明寂然,是虚空的境界;飞扬飘动,是空中尘埃的状态。《维摩诘经问疾品》云:“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鸠摩罗什注: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尘垢事会而生,于心为客尘也。僧肇注: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
由经文可见,客尘,是由对境攀缘而引起的种种烦恼,是妄念、妄想、妄心。与“妄心”相对应的则是“真心”--永恒不变的真如本性。《楞严经》把真心比喻为主人,无来无去,永恒真常;把妄心比喻为客人,有来有去,生灭无常。《楞伽经》以海水与波浪喻真妄二心:海水常住不变,是为真心;波浪起伏无常,是为妄念。众生之心,对境妄动,起灭无常,故云妄心。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自性本来清净,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对境攀缘,起情欲物欲贪欲,这些都是妄心。妄心在佛家还有妄生分别心之意。大乘起信论:“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佛家认为人类的一切认识行为,诸如知觉、回忆、表象、推理分析等,都是取相分别、有生有灭的,故而尽属妄心。
对儒者来讲,君子修心养性的过程,就是与自己内部的客气、邪气作斗争的过程,就是涵养浩然正气的过程。客气退,正气伸,客气弱,正气旺;对禅者来说,见性成佛的过程,就是内心这个“如如不动”的主人(真心)与生灭来去的客尘(妄心)作斗争的过程,妄心不去,遮蔽真心,妄心杀灭,真心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