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52节 二十一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菜根原文

  当怒火欲火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日月译解

  当一个人怒火焚烧或欲念翻腾的时候,往往不能克制自己,明知不对,但又偏偏去违犯。明白道理的是谁?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在这紧要关头如能猛然觉悟,转变念头,那么,扰乱心神的“邪魔”就能转化为自在清明的“真君”。

  日月评谭

  制怒和制欲,是古时君子修身的两大关键因素。

  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念欲心起,泯灭智慧根。怒与欲,其害无穷,但道理人人懂得,关键的时候人人又都会犯。曾国藩曾叹曰:“二十一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能做到“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真是圣贤。想现在层出不穷前仆后继的贪官,怕有一半以上是不想做贪官的,可不想做还是做了,呜呼哀哉。

  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能与人的秉性有关,可能与父母的遗传有关,也可能与后天的环境和修养有关。说秉性,确实也有那么一回事,有人天生清淡平和,有人天生火气大欲望多。佛教说,人之秉性来自多生累劫的熏习和积累。理学说,人秉气而生,秉清气多的,智慧,聪明,淡泊,宁静,秉浊气多的,暴躁,多欲,愚昧,执迷等等;说遗传,也有道理,人的性格相貌不与父亲相似,可能就与母亲相似,或者是父母的结合体,有的甚至隔代遗传;说后天的环境和教养,就更不用说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个人的见解是,人之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三个方面的因素兼而起作用,也许,先天的秉性是决定性的内因。

  确实,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完全是由自己所能决定的。人,只要念过书,接触过道理,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高雅的人,知书达理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受人景仰和尊敬的人,像英国的翩翩绅士那样。哪怕就像张献忠这种粗鄙无礼、喜怒无常、狡诈多端、杀人如麻的恶魔,有时也向往能做一个雅人,弄点开科取士收揽读书人的噱头。所以,人,总希望自己成为好人,管得住自己的,就会成为一个好人;管不住自己的,就会成为一个坏人。这个时期管得住自己,是好人;彼个时期管不住自己,是坏人。整个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治世与乱世交相陵替,文明与野蛮轮番痉挛,和风细雨与血雨腥风轮流上演,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人心变化的集体呈现吧。但总的来说,人从野蛮到文明,社会从无序到有序,是一个向上的进程,人自己管不住自己,就会想办法让别人来管、让组织来管、让国家来管、让制度来管、让法律来管,因为,经历过那么多杀杀砍砍,动荡流离,心有余悸的人们还是认为,治世总比乱世好,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

  王阳明说:“灭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人管不住自己,总不能放任自流,总是要从不断地管自己向最后管住自己努力。成圣成贤,成道成佛,成好人成雅人,都要修心制欲。修身先修心,治世先治心,管好自己的心,才能管好自己的人,管好了自己,才能管好别人,管好了人,才能管好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所以大唐要提倡黄老之学,大明要提倡程朱理学,党要提倡“八荣八耻”。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在提供制怒去欲修心养性的药方。

  佛家认为,人人皆有清明本心,这是本体,人人都有贪嗔痴,这是妄念。人的清明本心与贪嗔痴混合纠结,往往贪嗔痴会覆盖本有的清净智慧,所以人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有时情绪主宰自己,有时理性主宰自己,所以人会犯错误,干坏事。人们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鬼迷心窍,一意孤行等,这就是贪嗔痴妄念在起作用了。人们说,一念清明,灵光乍现,福至心灵等等,这可能是清明本心在起作用了。错误犯过坏事干过之后,人会后悔,会愧疚,会羞惭,这可能是清明之性在起作用了。但既然干了坏事,就是造了孽了,就会给别人带来祸害,就会在自己的人心人生留下不好的一笔,所以,最好是在怒念、恶念、欲念生起的一刹那,清明本心赶快出来起作用,把这些不好的念头压下去或者化解掉,不能等到事后来后悔愧疚。今早起晚了一点,匆匆忙忙起来上班,赶到停车坪,发现车子被一辆贴有法院通行证的雪佛莱给挡住了。当时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还法院呢,简直混账王八蛋,竟然这么不讲公德。立即开车门翻箱倒柜找纸笔想写几句教训的话贴到那车窗上去,但在翻的过程中转念一想,自己昨晚还在琢磨这条菜根呢,怎么碰上了真事就不起作用呢,所以这灵光一闪,就让自己熄灭了这个念头,然后施施然地走出小区大门打的去了。佛家说,贪嗔痴妄念与清明本心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妄念只不过是本心起惑的体现而已,本心在,是真君,妄念起,是邪魔,所以,妄念化解了,回归本心,邪魔变成了真君。好比水,平静时便是江海湖,起风时便成浪,风平浪静,浪又成了江海湖。

  程朱理学讲,人皆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是人先天本具的,是天之理,是形而上意义的至善至美,具备仁义礼智信等伦理德行。气质之性是人受生之后的人性,理学认为人是受形而下的“气”而生,气有清浊,人分善恶,秉受清气多些,则这个人的好人成分多些,秉受浊气多些,则这个人的坏人成分多些。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融为一体。人犯错误,明明知得的,想必是天命之性了,明明犯着的,想必是气质之性了。程朱理学的教育方法和目的就是,读书明理,修心养性,立诚主静,以理制欲,改造气质,变化气质,最终从气质之性回到天命之性,然后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心理学上佛洛伊德有超我、本我、自我之说。人有三重之我:超我,是道德的我,是理性的我,是神性的我,有点类似于佛家的清净本心和理学的天命之性,也就是那个明明知得的;本我,是指人的享乐之性,欲望之性,有点类似于佛教的贪嗔痴和理学的气质之性,也就是那个明明犯着的;自我,是超我对本我的管控和规范所产生的行为结果。也就是说,人在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受到理性和良知的约束,最终外显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我,这个自我,是理性和感性的合体,是佛性和魔性的变体,是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融体。同一个天地,同一个人生,古今中外,只要道理是真的,那一定都是相通的。

  想人生,善恶成败,皆在一念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