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日月译解
内心空灵无染,本性就会自然显露,不放下欲念而去求证本性,就如同拨开水中波浪去寻找月亮般徒然;内心妄念不生,心地就会清净明澈,不消除妄念而去求得清净,就像落满灰尘的镜子又增加了一层灰尘。
日月评谭
禅者的终极追求就是明心见性。佛家名相繁多,心和性,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心是本心,性是本性,本心和本性是一个东西,都是指宇宙生命的最本源状态;另一种说法是,心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佛教称之为六尘缘影,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落谢的影子。思想和念头,都是由于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界的存在,才从各种境缘上领受它的形象,产生认识,从而分别同异,安立名字,发生爱嗔、取舍、造作,因此生出种种心念。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生起心的能量,是心的本源,它无形无相,不生不灭,耳不能闻,目不能见,但它能起种种作用。这种本性,佛家有种种说法,如一真法界、真如、如来藏、佛性,等等。
众生迷而不觉,则心念思想遮蔽了本性本源;众生觉而不迷,则心念思想回归本性本源。所以心与性原本是一物,如同水与波,风起时,便是波,波平时,便是水。对佛教来说,种种心念都是妄念,都是从人的心性本源中起的波澜,如梦,如幻,毕竟是空;而本性本源,虽然无形无相,却是实实在在起作用,所以毕竟是有。佛家认为,一是,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便见真性;二是,明心之妙用,都是因本性而起的,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三是,明心毕竟是空,见性原本就有;第四,明心即是性,性即是心,心和性本质上同一。
如何明心见性?佛家认为,人们的本心本性被因分别意识而起的贪嗔就是明心见性。廓庵禅师有《十牛图颂》,系统描述由修行而开悟的心路历智慧的清言集。据考证,洪应明大约生活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与他交往的程,空灵玄远,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