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傩,又称江西傩,是赣鄱大地傩舞、傩戏、傩面具、傩俗等的统称,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自古被称作为吴头楚尾,它北承安徽、湖北,东临浙江,西靠湖南,南接闽、粤,是中原文化向南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而相对远离战场且拥有交通优势的江西,成为人口迁徙的理想目的地,大量中原人口涌入江西。中原人口的不断迁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同时中原的各种傩文化现象也随之流入江西,与江西固有的巫傩汇合,形成赣傩的一部分;此外,江西与周边省份交界地区的人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也会吸收其他省份的一些傩文化内容。另一方面,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移民政策,即“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人口也大量迁往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如此,江西便成了傩文化一个重要的集散地与输出地。有学者便这样认为:江西不仅是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傩文化的重要输出地之一,国内许多著名的傩舞、傩戏或多或少都与赣傩有一定“亲缘”关系。
总的说来,赣傩很好地传承了傩的品格与传统,并逐渐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形态原始古朴、文物遗存众多、品类丰富、覆盖广泛、文化体系完整等鲜明的特点。中国傩经过数千年世俗化与娱人化的演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消亡,还有一部分转化为有着傩文化遗绪的文化形态。然而,赣傩却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原始的傩祭仪式,如南丰县石邮村的跳傩可称得上是中国现今极为罕见的古代傩祭仪式的遗存,它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汉代宫廷傩颇为相似;彭泽县老屋湾的“打野猫”也非常具有古代乡人傩的意蕴,是一种充满宗教意义的逐疫仪式,这在当今傩文化现象中也确属鲜见。赣傩还始终保持着以面具为核心的这一传统,赣傩面具在傩事活动中不只是一般艺术意义上的化装,更多的是傩的灵魂、沟通人神的媒介,它享受着人们的敬畏和崇仰,可以说面具在赣傩中享有至高的地位。赣傩的品类之丰富,在中国傩文化中也不多见:从其性质而言,有傩祭、傩艺术之分;从表现形式而言,有“开口傩”、“闭口傩”,“文傩”、“武傩”之别;从艺术品种而言,则有傩戏、傩舞、傩歌、傩艺等。此外,萍乡还拥有全国最多的古傩面具,现存700余枚,其中一枚出自宋代的石傩面具,据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考证,它是“迄今全国所独有的文物面具”。最后,赣傩的分布也非常广泛,据1995年调查显示,全省至今仍有25个县(市)有傩事活动,保留的傩舞傩戏节目247个。所有的这一切,使赣傩成为中国傩文化家族中极具代表意义的区域性傩文化,赣傩也因此闻名于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傩的影响力与日俱增。1953年南丰傩舞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1996年南丰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西的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萍乡湘东傩面具便名列其中。赣傩还多次应韩国、日本、新加坡、芬兰、法国等国的邀请走出国门,南丰、萍乡等傩舞表演队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同时,国内文化、教育、学术界人士更是高度重视对赣傩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一批专家、学者多次来赣考察傩文化。2005年6月12日,在各方有识之士的倡议和努力下,由中国文联、江西省政府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在南昌开幕。神奇而又瑰丽的赣傩将会以各种形式不断“复活”,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走向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