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吴善炳领导的游击队失利情况
1935年5月,为了粉碎国民党部队大举“清剿”游击根据地,吴善炳便带领6名游击队员深入庙湾活动。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游击区,建筑了密集的碉堡群,派重兵驻守,把游击区包围分割,频繁出动军队搜山“清剿”,斗争环境十分恶劣。吴善炳等人到了庙湾后,一时得不到群众的帮助,庙湾又早经国民党“清乡”,各要道建立了密集的碉堡,吴善炳等人难以开展活动,就住在一个山洞里,待机而动。
同年5月4日,当地“清乡”委员恶霸地主吴刚伯察觉到吴善炳等人的住处,引来了国民党军队一个连,把山洞层层围住。敌军虽说人多,但知游击队员都有枪,久久不敢冲入洞内,只好用两挺机枪朝山洞射击。吴善炳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便带领游击队员冲出山洞,不幸被敌军子弹射中腹部而被俘,其他6名游击队员也在突围中被俘。
5月5日,游击队员全部押送上饶城。敌人对他们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们仍坚贞不屈,绝不叛变。最后,吴善炳和他的6名队友全部被敌杀害,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二节 葛贻光领导的游击队失利情况
1935年下半年,葛贻光率领的游击队,被国民党军队日夜“清剿”,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络,无法得到群众的及时帮助,加上长期转战,伤亡逐步增多,又没得到很好的休整,游击队战斗力渐渐削弱。
1935年7月,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葛贻光带领仅剩5人的游击队,来到桐西金壶山一带隐蔽休整。不久,国民党部队搜山“清剿”,葛贻光带领的游击队被敌发现而被俘,随后被关进监狱,这支游击队就因此失利。
第三节 何启泉领导的游击队失利情况
何启泉领导的游击队的活动区域是在茗洋关、石人殿一带。1935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在茗洋关、石人殿一带进行疯狂“清乡”后,恢复了保甲制度,对人口户籍管理更为严格,还乡地主和国民党保安队残害当地村民更为毒辣,动辄以“匪案”、“匪属”之名加以定罪,还把当地村民分成三类,发给不同徽章、强迫佩戴,以备时时处处实行监督。这样,游击队与当地村民的联系被割断,使游击队得不到物资补给和斗争情报,游击队的活动和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斗争形势日益恶化。
1935年3月,何启泉领导的游击队只剩5人,原来有些经不起斗争考验的队员,失去了革命斗争的信心,下山向敌投案自首。由此,这支游击队战斗力也衰弱了。同月,五区区委书记吴善炳对五区还乡团首要分子吴刚伯恨之入骨,决定消灭他们,何启泉得知后,便率领5名游击队员协同吴善炳游击队行动。吴善炳带领6名队员潜回五区,隐蔽在一个山洞里。由于3月的天气连降大雨,行动不便,补给困难,未能给予有效配合。在这次行动中,何启泉也因斗争环境恶劣而积劳成疾。
1935年6月,何启泉转移到上饶县灵山的乌鸦垅岩洞中,连续几天得不到食物与医药,不能继续活动。就在这紧要关头,游击队员王梦君动摇了,他杀死了何启泉,下山叛变投敌,这支游击队也随之失利。
§§第四编 抗日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