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ondt和Thaler(1985,1987)等发现了长期收益反转,Jegadeesh和Titman(1993,2001)、Lee和Swaminathan(2000)等发现了中期动量,并发现发现价格动量最终可能演变为反转。Balvers,Wu和Gilliland(2000,2002)在Fama和French(1988)等人永久-暂时因子(permanent-transitory components)模型基础上发展了参数反转模型,进一步探讨了价格动量和反转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实证检验,他们认为参数反转策略表现优于传统的非参数反转策略,其实证模型如下:
(5.10)
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个股 和市场组合连续复利月收益率,为反转参数,为动量参数,为动量滞后阶数,为均值为0的独立同分布正态随机误差项。
(5.10)式中等号左边第一项为个股 相对于市场组合 的超额收益,右边第一项表示反转因子,用来捕捉长期反转,右边第二项表示动量因子,用来捕捉中期(短期)动量。设定对所有个股 和滞后阶数,则(5.16)式表示纯反转策略;设定对所有个股,=1,则(5.17)式表示纯动量策略;否则,(5.16)式表示同时考虑了动量和反转效应的混合策略。
按照Balvers,Wu和Gilliland(2000,2002)以及Jeffrey和Gropp(2004)同样的方法,我们首先将94年7月至04年6月的样本期划分为两段,将1/3的样本期即94年7月至97年6月作为初始参数估计期,对、进行估计,其余样本期即97年7月至04年6月作为初始预测期。采取滚动参数估计的方法,逐月进行参数估计和预测下期(one-step ahead)收益,并按照预测收益将所有个股升序排列10分位分组,买入预测收益率最大的10%组合(MAX),卖出预测收益率最小的10%组合(MIN),持有K期来构建套利组合。与DeBondt和Thaler(1985)类似,我们以94年7月底之前上市个股作为样本股。
报告了分别以市值权重市场组合VM和等权重市场组合EM为参照的纯参数反转策略部分结果,其中用来进行参数估计及收益预测的 分别为月度收益率,半年度收益率及年度收益率,即K=1,6,12月。报告了混合策略的部分结果,其中 为月度收益率,动量滞后阶数J=3,6,9,12.结果显示:纯参数反转策略最为成功,不同持有期策略套利收益都显著为正,并且MAX组合显著战胜了市值权重市场组合,其中K=1策略获得最大月均收益,以VM与EM作为参照,套利收益分别达到2.09%和1.72%,并且预测收益率最大的MAX组合显著战胜了市场组合,超额收益率达到1.55%;不同滞后阶数的混合策略亦能够获得显著为正的套利收益,并且MAX组合同样战胜了市值权重市场组合。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国内股市存在长期收益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