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设性地开展监督
2008年1月10日
在积极主动做好正面宣传、把握好主基调的前提下,我们也要加强舆论监督。但确实要依法、科学、建设性地开展监督,凡是重大舆论监督报道,一定要做稳妥。2008年要让舆论监督作为《楚天都市报》新10年的一个鲜亮标志。没有舆论监督,报纸的战斗力就无法体现。经济社会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中的问题也难以回避。老百姓有多少问题盼望解决啊!我看了读者热线,大量的是投诉,是要解决问题。等“两会”开过后,我们能不能找到几个典型的个案,认真策划,体现出我们报纸替老百姓说话的一个品牌形象。像这类的报道,哪怕是些小事,我认为也可以拿到一版,因为这是为百姓鼓与呼。这样发挥主流媒体积极建设性的作用,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并大力支持的,是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的体现。
要把舆论监督这个武器捡起来
2008年2月21日
舆论监督的氛围从全国范围来看逐渐在好转。为什么这么说?我是《人民日报》的忠实读者,最近在《人民日报》上至少看到了7篇关于支持舆论监督的评论,其中不少声音来自几个省的省委书记。我个人认为,舆论监督的氛围会好起来,我们要有所作为。3月份开始,随着报纸改版,我们要把舆论监督这个武器捡起来,但要把情况搞准,把分寸把握好。《楚天都市报》还要积极主动地与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的督查室、省纪委纠风办等加强联系与合作。去他们那里找线索。前不久省委书记罗清泉来本报视察,要求我们与省委、省政府总值班室保持衔接,这是省委对我们的巨大信任和关怀,我们应该大胆主动去联系。我们作为湖北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要想更有作为,就得这么做。
舆论监督还要加强
2009年4月16日
江作苏社长对《楚天都市报》谈了两个观点:反应快速,战斗性强。我们最近的报道比较温和,舆论监督还要加强,在搞准事实的情况下,做影响大的、分量重的建设性监督报道,并且一定要有下文。要珍惜舆论监督题材线索。包括言论可以再泼辣点。我们要把江社长两点重要指示落实下来,让《楚天都市报》更有战斗性。
我这次到中宣部参加“四个一批”人才研究班学习,对主流化转型也进行了交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很具体的,报纸和时代合拍,在党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分量才会重起来。去年我们很多报道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的。有些舆论监督,初看起来像是揭政府的短,实际上是替党和政府发现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塑造党和政府的形象。报纸在这个当中是桥梁作用,所以报道影响大,报纸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舆论监督要科学、依法、准确
2010年3月11日
首先,我把到中宣部学习的精神简单传达一下。今年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并不乐观,总理说了一句叫做“最复杂的一年”,中央判断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复杂、深远,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所以我们整个舆论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好的氛围。要求我们发挥好都市类媒体的特长和优势,为发展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作出贡献。在会上唯一提到的正面典型就是我们的“信义兄弟”,是真善美的生动体现,易于被群众认可。
要切实加强对民生问题的引导,比如就业问题不仅要报道党和政府在就业方面下的工夫,还要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引导社会心理预期。我们现在很多问题是过程性、阶段性的问题,会随着我们的发展逐步解决,但目前一下子还解决不了,比如说卫生医疗类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怎么样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如何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成本最低的监督,是推进民主进程的需要,也是人民呼声的需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事实要搞准,既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理性地把握网络热点,不能推波助澜,要积极引导。
加大服务民生的舆论监督
2010年9月16日
从鲜榨果汁内幕、药水豆芽,到最近的“一滴香”勾兑的麻油,我们一直都坚持在做围绕民生的舆论监督。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办报宗旨,而且是在主流化转型指导下深度思维的体现。我们不是简单的报道事实,而是通过深入的挖掘,深层次地来揭示这一类涉及老百姓生活话题背后的原因。我们做这些事情是有意义的,前天《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家出台鲜榨果汁的标准,这是国家主管机关对我们报道的回应。我们对于人物典型报道总结得很充分,但是关于围绕民生、服务民生的舆论监督总结得还不够,相关业务部门要进行理论总结,使我们主流化转型路径在这个方面也得到强有力的支撑和体现。
网购陷阱的系列报道,我是比较看重的。这是个全国性的话题,作为地方媒体如何去介入?我们派出多名精兵强将,多方出击,异地采访。网络黑客的话题并不新鲜,但是我们抓住一个具体案例和一组典型性情况,有勇气去介入,并且抽丝剥茧层层推进,这是我们往有影响力的大报迈进非常重要的一步。我相信这个话题通过推进肯定会有结果,国家不可能不管这个事,只是我们现在声音还不够响,涉案的金额也不够大,还没有形成非常有声势的舆情,所以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回应。但是随着话题向前推进,总会有进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