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获罪下狱,随后被幽禁起来。魏王李泰自此每天进宫侍奉太宗,太宗想立他为太子,并和他有了口头协定。岑文本、刘洎也劝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则坚持要求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褚遂良像,图出自《三才图会》。褚遂良字登善,唐初大臣、书法家。
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昨天李泰扑在我怀里对我说:‘陛下,我今天才真正成为您的儿子,这是我的再生之日。我有一个儿子,我在临死前一定会杀了他,让陛下将来好传位给晋王。’谁不疼爱自己的儿子,朕听李泰这么说,对他很同情。”
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的话错了。希望谨慎考虑,千万不要有差错发生。陛下百年以后,魏王拥有天下,怎会愿意杀掉自己疼爱的儿子让晋王登基?
“以前陛下既已立李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甚至对李承乾的宠爱还不及对魏王的宠爱,以致酿成现在的灾祸。事情过去不远,现在正好用来借鉴。陛下现在如果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置好晋王,这样才能够安稳。”
太宗流着泪说:“我怎么能这样做!”说完,起身回宫。
李泰唯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对李治说:“你与李元昌关系很好,大家都知道了李元昌谋反的事,你不担心吗?”
李治听了的确很担心,而且忧虑写在了脸上。太宗觉得奇怪,多次问他原因,李治就如实回答了他。太宗很失落,开始后悔以前对李泰说的话。
太宗曾经当面责备李承乾,李承乾说:“我是太子,还要求什么啊?只是因为李泰图谋不轨,我有时与朝臣谋求保全自己的策略,一些人胁迫我做不轨之事。现在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正好落入他的圈套。”
太宗亲自驾临两仪殿,屏退群臣,只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四人。太宗对他们说:“我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所作所为竟然这样,我很难过啊。”
说完,太宗撞向床头,长孙无忌等人争相上前抱住。太宗又想拔刀刺自己,褚遂良夺下刀,交给了李治。
长孙无忌等人请求太宗说明心意,太宗说:“朕想立晋王为太子。”
长孙无忌说:“谨奉诏令。有不同意见的人,臣请求将他斩首。”
太宗对李治说:“你的舅舅已经答应,你应当向他拜谢。”李治于是拜谢长孙无忌。
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同意我的意见,外面的情况呢?”
众人回答:“晋王仁义孝敬,天下归心已久,陛下可以询问文武百官,如果有反对的,就是臣等辜负陛下,罪该万死。”
太宗于是驾临太极殿,让六品以上官员入朝觐见,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选一位继承人,谁可以担当?你们可以明说。”
众人都欢呼说:“晋王仁义孝敬,做太子非常适合。”太宗十分高兴。
当天,100多名骑兵在李泰率领下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守门的官员拦住他的骑兵,带李泰进入肃章门,把他幽禁在北苑。
四月初七,太宗正式下诏,立李治为太子。太宗对左右侍臣说:“我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说明太子之位就可以凭借阴谋诡计而得。从今往后,凡是太子无道,而有藩王窥伺,两个人都弃置不用。这个规定要传给子孙,永远让后人效法。而且如果立李泰若为太子的话,李承乾和李治都不能保全;如果立李治为太子,李承乾与李泰都能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