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九章 中年

  梁实秋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起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首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轻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时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轻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轻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污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擀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浑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之蛙。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洌!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毽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正懂得戏的内容。

  作了父亲谢六逸作了父亲“抱着小西瓜上下楼梯”,“小手在打拳了”,妻怀孕到第八个月时,我们常常这样说笑。妻以喜悦的心情,每日织着小绒线衣,她对于第一个婴儿的出产,虽不免疑惧,但一想到不久摇篮里将有一个胖而白的乖乖,她的母性的爱是很能克制那疑惧的。

  有时做活计太久了,她从疲倦里,也曾低微地叹息,朝着我苦笑。除此之外,她不因身体的累赘,而有什么不平。在我是第一次做父亲,对于生产这事,脑里时时涌现出奇异的幻想,交杂着恐怖与怜惜。将来妻临盆时,这小小的家庭,没有一个年老的人足以托靠。母亲远在千里,岳母又不住在一处,我越想越害怕,怕那挣扎与呻吟的声音。不出两个月,那新鲜的生命,将从小小的土地里迸裂出来,妻将受着有生以来的剧痛,使我暗中流泪。我在妻的怀孕时期的前半,为了工作的关系,曾离开了家,在旅途中唯一的安慰妻的法术,就是像新闻特派员似的写了长篇通信寄回。写信时像写小说一样地描写着,写满了近十页的稿纸,意思是使她接着我的一封信,可以慢慢地看过半天或一天。忖度那信要看完时,接着又写第二封信寄去。

  过了两个礼拜,我必借故跑回家来一次。到妻怀孕的第七个月时,我索性硬着头皮辞职回家来了。回来以后,我搜集了不少的关于妊娠知识的外文书籍,例如“孕妇的知识”,“初产的心得”之类。依照书里的指示,对妻唠叨着必须这么那么的。我怕妻不肯相信我这临时医生的话,要说什么时必定先提一句“书里说的……”“书里说的……要用一块布来包着肚皮”,“书里说的……”这样可以使妻不至于提出异议。后来说多了,我的话还没有出口,妻就抢先说,“又是书里说的么?”我们是常常说笑,并且希望肚里的是一个女孩子,但是我暗中仍是异常的感伤,我的恐怖似乎比妻厉害些。我每天默念着,希望妻能够安产,小孩不管怎样都行。真是“日月如梭”,到了十月二十六日(一九二七年)的上午四时,天还没有亮,我听着妻叫看护妇的声音,我醒了。她对我说,有了生产的征候。我的心跳着,赶快到岳母家里去。这时街上的空气很清新,女工三三两两的谈笑走着,卖蔬菜的行贩正结队赶路,但我犹如在山中追逐鹿子的猎人,无心瞻望四围的景色。我通知了岳母,又去请以前约定好了的医生。回到家里,阵痛还没有开始。过了一刻,医生来了,据说最快还须等到今天夜里,并吩咐不要性急。下午三时以后,“阵痛”攻击我的妻了,大约是十分钟一次。我跑去打了五次电话,跑得满头是汗。唉唉,这是劳康(Lacoon)的苦闷的第一声了。

  妻自幼是养育在富裕的家庭里,但自从随着我含辛茹苦之后,一切劳作苦痛都习惯了。她的腹部虽是剧痛,她却撑持着下床步行,不愿呻吟一声。岳母用言语安慰她,我只有坐在房后的浴室流着泪。这一夜医生宿在家里,等候到翌日的下午五时,妻舍弃了无可衡量的血液与精神,为这条小小的生命苦斗着,经验了有生以来的神圣的灾难,于是我们有了一向希望着的女孩子了。“人生恋爱多忧患,不恋爱亦忧患多”,是一点不差的。我们的静寂的家庭,自此以后,增加了新鲜的力量,同时,使我们手忙脚乱起来。最苦的是母亲,日夜忙着哺乳,一会儿襁褓,一会儿洗浴。又因为素性酷爱清洁,卧在床上也得指点女佣洒扫;又须顾虑着每日的饮食。弥月以后,肌肉脱落了不少,以前的衣服,穿在身上,宽松了许多;脸上泛着的红色,只有在浴后才可以得见。在这时,我最怕看我妻的后影。妻的专长是钢琴(Piano)和英语,出了学校,对于自己所学的,没有放弃,现在可不行了。那些Maidens Player,Lohengrin的调子是没有多弹奏的余裕了。我本来也想使自己的日常生活近于理想一点,就是起床、运动、思考、读书、著述、散步的生活,但是孩子来了,一切的理想都被打碎了。我们的实际生活,不能不随着改变了。每天非听啼声不可,非忍受着一切麻烦的琐事不可了。女孩子是有了,可是还没有名字,照着通例,总是叫她做毛头(头发是那么的黑而长),但妻说照这样叫下去不行,必须请祖母给她题一个名字。我赶快写信去禀告在家乡的母亲。过了许久,便接着了母亲亲笔写成的回信,信里附着一张长方形的红纸,用工楷的字体,写着几行字,上面是“祖母年近六旬为孙女题字,乳名宝珠,学名开志”。在旁边注着两行小字,是“吾家字派为二十字:天光开庆典,祖荫永新昭,学士经书裕,名家信义超。”这些尊重家名的传统习俗,我是忘记得干干净净了,可是我还记得这是祖父在日所规定的,足敷二十代人之用。我的父亲是“天”字一辈,我是“光”字,所以祖母替孙女起名,一定要有一个“开”字的。

  我们接到祖母的信时,十分的欢喜感激。并且这个名字,我们是很中意。别人为女孩子起名,多喜欢用“淑”“芬”“贞”“兰”等含有分辨性别的字,“开志”这个名称,看不出有故意区分性别之意,所以我们很欢喜。有了名称,可是我们已经叫惯她做毛毛或是宝宝了,“开志”的名称,不过是偶然一用。宝宝到了第七个月时,真是可爱,她的面貌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了。细长而弯的眉毛,漆黑的眼珠,修而柔的眼毛,还有鼻子,像她的母亲;嘴的轮廓,肤色,笑涡像父亲。志贺直哉氏在《到网走去》一篇小说里,说孩子能将不同的父母的相貌,融合为一,觉得惊奇,在我也有同感。到了第十三个月,因为奶妈的奶不足,我们便替她离了乳,到了今天,她的年岁是整整的三十七个月了。这其间,她会开口叫妈妈,叫阿爸,她会讲许多话,会唱几首歌,我写这篇短文时,她是在我的身旁聒噪了。宝宝的笑声啼声就是我们的“神”,我们的宗教。她的睡颜,她的唇,颊,头发,小手,使我们感到这是“智慧”的神。她有许多玩具,满满的装在小竹箱里。我们的家距淞沪火车路线很近,她看惯了火车的奔驰,听惯了火车的笛声,火车变成了她的崇拜物。在我的观察,她以为火车是最神奇的东西,为什么跑得这么快,为什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为什么会发怒似的叫号。她崇拜火车,爱慕火车。崇拜爱慕的结果,把我的书从书架上搬下来,选出厚而且巨的,如大字典之类做火车头,其他的小型的书当车身,苹果两个权做火车眼睛。在许多玩具之中,她顶喜欢的是“车”的一类,她有了三轮的脚踏车,小汽车,装糖果的小电车,日本人做的人力车的模型,独轮车的模型。除了玩具,她最喜欢模仿父亲看书或看报。书报是她的爱人,尤其是东京《读卖新闻》附刊的漫画。

  她一个人睡在藤椅上,成一个“大”字形,两手举起报纸,嘴里叽哩咕噜,不知念些什么,看去她是十分的欢喜。在最近,她每天对母亲唠叨着说,“毛毛长长大大(杜杜)了,好去读书了。”她有了幼稚园读本,有了儿童画报,有了不碎石板和石笔,这些东西安放的位置,偶然被女佣移动一下,她就大声地叫喊。宝宝又爱散步,在秋天,总是每天两次,由我牵着小手到公园去,天寒了,午饭后,领着在林木道旁闲踱着:她的嘴里温着歌,路上散着黄色的落叶,月光从树梢筛在地上,一个大黑影和一个小黑影一高一低的彳于着,于是我觉得这里也有“人生”。宝宝自己有她的歌,在二十五个月以后,便自作自唱起来。她的歌,我多记在日记里。例如:“乌乌乌乌火车,叮当叮当当电车。”(在我们的屋后,有火车走过。她与火车最熟。有一天同母亲到百货店里去了回来,便独语似的念出这两句。)“鸟鸟飞,鸟鸟飞,鸟鸟飞飞,”到外祖母家去,一见小娘舅养着的金丝雀逃走了,回来便这么唱,“洋囝囝是要困困了,毛毛唱唱侬。”(母亲唱歌催她睡觉,她照样去催眠洋囝囝。)到了今年(一九三〇年),宝宝的智慧又进一步了。夏天买了叫叫虫来,挂在树枝上,一连几天都没有叫,我们说这叫叫虫不会开叫了。宝宝听了就唱着,“叫叫虫,不会叫,买得来,啥用场。”见了木匠来家里修门,唱的是,“木匠师父交关好,是我好朋友,做出物事交关好,是我好朋友。”夜里睡觉时,脱了衣服,口里念着,“耶稣慈悲,牧师听我,夜里保护我困觉,亚门!”(这是母亲教的,但无什么宗教的意味。有时白昼也大声的唱着,自己拍着小手。)宝宝的智慧是一天比一天增进了,这使我们担心着将来的教育问题。在我个人,是怀疑国内的一切学校教育的,宝宝现在是三十七个月了。附近虽有幼稚园,经我们来参观以后,便不放心送她进去。

  将来长大时,在上海地方,我们也不会知道那一所女子中学是优良的。听人说,甚至于有借办女子学校为名,而与政客官僚结纳,替他们介绍一两个女学生,因此募款自肥的。教会办的女子学校更不行,平时拿“耶稣”来骗人,记得几句死板板的英语。他们的宗旨不外是想培养“名媛”,预备在“时装展览会”里,穿上所谓“时装”,替富商大贾们做“衣架子”,(比以mannequin girl为职业的还要无自觉。)继而他们的芳容在上海的乌七八糟的“画报”上登载出来,大概就会有达官贵人,欧美博士之流来跪着求婚的。接着就是举行“文明结婚”仪式,请“局长”“要人”们来证婚,来宾有千人之多。汽车,金刚石,锦绣断送了一生。在教会女学毕业出来的人,大多数以这条“出路”为她们的最高的理想。上海的女子教育,我是根本地摈斥的。再说,像我们这一阶级的人,能否供应一个女孩子多念几年书,也没有把握。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女孩子的教育计划,是想由我们自己的力量,将她培养成为一个“自由人”,成为一个强健耐劳的女性。我们想就孩子的年龄(四岁到二十五岁),分做五个教育时期。按期把认字、写字(毛笔与钢笔)、儿歌、童话、儿童剧、运动(特别注重)、作文、散文、小说、诗歌、数学、阅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常识、历史地理的知识、筋肉劳动(特别注重)、各国革命史、人类劳动史、外国语言文字、专门技能的学习(特别注重,但以筋肉劳动者为限,使她能在农村或工厂生活)等等教她。过了二十五年,她可以到社会的旋涡里去冲击了,假使我有一天能够脱离这Salary man的生活,也许我还能做一个打铁的工人。到了那时,我更能将我的手腕磨炼得粗厚些。靠着我的双腕,使我们的宝宝在精神和肉体两方面都健全地养育起来,让她做一个“自由人”,做一个“勇者”,我们的宝宝呀!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