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内圣而外王

  儒家官德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以《大学》中的一段“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根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内圣外王的路径,这里就有先后之辨。先有正心修身,后有家齐国治天下平。从官德来看这个内圣外王,儒家是有独特智慧的。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分辨:

  1.先德后位。《大学》对君子为政提出要求:“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执政者先要在道德修养上谨慎从事。有德性的执政者才能治理好人民,也才能治理好国家。要指出的重要一点就是,儒家坚持把敬位意识置于先德后治中去考察。德先于位,“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无须担忧自己地位不尊贵,须担忧的是自己道德不高尚。德优于位,“德薄而位尊”,是不可取的。孟子引子思对鲁穆公“友士”观的讽谏:“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鲁穆公以为,拥有兵车千辆的国君同士人交友,应该不成问题吧?子思认为,鲁穆公把交师与交友混为一谈了:“论地位,那你是我的君主,我是你的臣下,哪敢同你交朋友呢?论道德,那你是向我学习的人,怎么可以同我交朋友呢?”子思衡量与鲁穆公交往,从位上看穆公,子思尊敬他;从德上看穆公,子思不愿迁就他。德与位,在鲁穆公那里是分裂的。子思的态度,也可以看作是儒家的基本态度。作为子思的学生,孟子可能继承得最为积极。孟子对当时君主的态度,往往是从德与位上去决定取舍。先德后位,这一点也就成为儒家官德的基本取向: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

  2.先德后治。儒家坚持:治理天下国家,以道德修身为前提。孟子总括一条“天下国家”的儒家“定律”:“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其身而天下平。”修身是要培养出治理天下国家的良好道德品质(德性)。要指出重要一点,就是儒家对修身注入了道德治国要素,希望君主官员能备此执政。儒家提出了先内圣后外王,一些外王的道德治国方案始终是与良好的道德素质相联系。儒家崇尚“公天下”,就有个德性在先的要求,如荀子所言:“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意思是说,思想上先能克制私欲而后才能一心为公,行动上先克制情欲而后才能有良好的品德。君道出于公道,君主须以此左右自身言行,荀子为君道设定:“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先公道后就没私道可行,做到了这一点,德行就可流通,廉洁正派的人就可当政。君道必须如此履行。古人看到了公心的执政意义:“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先德后治,这一点也就成为儒家官德的基本信念:唯公然后可以正天下也!

  3.先德后才。是才胜德还是德胜才?儒家坚信是德胜才,先德后才,“德胜才之谓君子,才胜德之谓小人”。德才对立,本不是儒家的初衷,司马光还是希望能有德才兼备者,但看到的是甚为稀少,这是圣人之“标本”,他说:“才德全尽之谓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自古以来,多的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乱臣当道,国家颠覆。所以“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司马光道出了儒家德才观的基本态度。桀、纣有才而无德,结果丧失家国天下;尧、舜有德有才,结果拥有家国天下。儒家提出桀、纣与尧舜之比较,就是要说明德性应先于、优于才能。《大学》有过这样的评价:“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帅天下”是一种才能,靠什么“帅天下”?靠德性。尧、舜靠“仁”,桀、纣靠“暴”。尧、舜先有德性,然后去征服别人、理治家国;桀、纣没有德性,也就无法能够要求别人心悦诚服地听从其领导,虽然这两位帝王有才能。所以,儒家的“大学之道”即治国之道,希望天下的君臣百官能够靠德性来治理家国。这里,蕴涵了儒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潜规则”,即才是可以培养的,而德是很难成就的。先德后才,这一点也就成为儒家官德的基本取舍:取官之道,当以德为先;才德兼备为佳,若只才优于德终无补治理家国天下也!

  儒家把先后之辨置入于官德来论,体现了儒家辩证法的特色。庞朴先生指出:“我们有足够的材料来研究儒家辩证法。难点在于如何去沙里淘金,从他们的种种经世之术、道德说教、日用生活去发觉贯彻其中的‘道’。”儒家的官德理论就是属于这样的“经世之术、道德说教、日用生活”中的“道”,儒家的辩证法是实践性的,经世致用的性质甚为明确,这一系列的政治道德是有辩证法的哲学基础来实现运转,恰恰也证明了儒家由价值理性走向工具理性的一种实践证明。以至于后人会把孔孟开启的官道官德“娴熟”地运用于官场,虽有过分和圆滑之处,真有点“把辩证法用过了头”之嫌,但努力发掘其中的有“道”之处,还不失为是一种对儒家辩证法的别致理解和阐发。

  §§第十六章 仕与学:人、官不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