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熟仁”在仕上的用意

  二程论熟,显然有一种出仕用心。做人要求熟仁,做官上也得如此刻意。据知,二程均有做官的经历。大程颢,官至京兆府户县、江宁府上元县主薄,泽州晋城令,监察御史里行等。小程颐,官历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崇政殿说书等。这些做官的经历可能给他俩更能体会出儒家“熟仁”的仕价值。在《二程集》,收集了一批二程为政书疏,读后不免感觉,“熟仁”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二程在政治道德里,运用其“熟”。围绕这些文字,我们看到,“熟仁”,在仕上的用意,二程着意刻画出的深义,是不言“熟仁”二字而有“熟”之讲究。

  二程看到,仕途上须讲个“熟”字。在这批书疏里,二程多有重申。元祐元年,《上太皇太后书》,面对出仕与否、将仕何为,伊川强调:“不三五次,便当习熟。若不如此渐致,待其自然,是辅导官都不为力,将安用之?”言下之意,小事要求渐渐而习,何况像出仕一类的大事,就更要三思而行,仕途中要有熟之功夫,渐渐用力而为,就有自然而然。官员不努力不用功会有这样的成绩吗?元祐二年四月,《又上太皇太后书》,伊川强调领导者须有“熟”之品性:“人主圣明,习熟见闻”。在《晋诚县令题名记》,明道对地方官吏之于“熟仁”作了实践性要求:“今之为吏三岁,而代者固已迟之矣。使皆知礼义者,能自始至,即皇皇然图所施设,亦教令未熟,民情未孚,而更书已至矣。”地方官吏,事关地方风化之要,礼义教令自己要熟知,也要让天下人熟知,才会有好的民风和民情。这是“熟仁”化为官德的一种努力、风气和方法,所以仕途中要紧紧连接住“熟仁”。

  二程看到,熟仁,就是仕途中张扬和显示儒家的道义论。二程带有坚定而纯真的儒家出仕观,因为它有个孔、孟“道义”在其中。二程坚信:“尚以何义,复齿仕列?”没有道义的支持,就决不为仕。当然这是以天经地义的儒家道义为标准。这就叫“儒者进退,当如是乎?”即“去就之义当然”这是最典型的儒家出仕观,义务论的又是道义论的。我们注意到,伊川从元祐二年十一月至元祐九年春的好几篇“状”里,几乎都在讲一个儒者进退去就的问题,其中贯穿着这个道义论基调。在元祐三年春的《第三状》,他坦陈:“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儒者进退之大节。黜陟失当,则乱所由生;进退忘义,则道所由发。”《乞致仕第一状》:“自古为臣陈力,不能则致其仕,礼也。”致仕,古代称为退休制度。去就之“义”,盖以道义左右,也属义务应当。“熟仁”,就是要达到道义境界。为官出仕也莫不如此。

  二程看到,为政之道里讲“熟仁”,也是在发展一种“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的治道精神。如果说“熟仁”具有一种良好的方法论价值,那么,运用其在从政上,就得把握一种为政的先后程序。在《论王霸劄子》,明道说得如是:“夫事有大小,有先后。察其小,忽其大,先其所后,后其所先,皆不可以适治。”能够把握得好,就是一种政治的娴熟、治道的本领。对此,二程发现一个“治道”系列:“故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既立求治之志,又思责任之道,则以求贤为先。”熟仁有先后、本末、大小之辨,治道也如此。先抓什么后抓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属于一个“熟仁”的进程,只不过这里是在讲治道。可能出于二程的为官经历,这里的娴熟,二程讲得体会颇深。治平二年,伊川在《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说得这样:“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劝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其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有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则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

  “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稽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沈固结之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这些话语中虽有反对王安石变法之嫌,但是话语之中,不时流露出儒家“熟仁”的腔调和道义论的期待:“立志为先”、“笃信而力行”、“以道自任”、“立志不笃则不能自修”,无一不含有这方面的情怀和思绪。在伊川的《上仁宗皇帝书》里,对治国的左一个“道”、右一个“义”的不断重申和强调,就是希冀统治者和当官的要有责任、要有品德、要有道义在身,就是要一身正气,“惟王道之本,仁也”,这哪里来?靠自身努力,靠“熟仁”的修炼,如伊川说的“道必充于己,而后施以及人;是故道非大成,不苟于用。然亦有不私其身,应时而作者也。出处无常,惟义所在。”这里的话语深处,已经是在翻开孟子的精神了。

  §§第二十三章 朱熹“熟”论之洞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