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编辑 邓玉兰
综述
2012年,全省商务部门着力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深入实施促进消费政策,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开拓省产品市场,切实保障市场供应,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国内贸易工作取得实效,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商贸流通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提出《关于加快全省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发《江西省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统计考评办法》,着手编制《江西省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认真落实商贸流通行业统计工作,完成全省22个行业765家典型企业数据试报送,受到商务部通报表扬。
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全省11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及71%的县(区)基本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选定10个县(市、区)开展全省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有序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启动城区菜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468个、物流配送中心11个、乡镇商贸中心24个,在全国率先完成5000家农家店信息化改造、率先建立联合采购平台和统一配送体系。扎实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西果东送、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三绿工程”示范项目等10项全国试点工作。首批认定15条“江西省特色商业街”。
扎实开展促消费活动。精心组织“江西商品全国行”活动,分别在广东、吉林、北京等地举办江西省名优特产品展销会,积极推动省产品省外销售平台建设。认真组织首届全国消费促进月和金秋购物消费月活动,直接参与企业1.26万家、销售104亿元。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大力开展赣菜宣传推广活动,组织20多家餐饮企业参加第三届澳门餐饮博览会。广泛开展美食之街、美食之乡和“我最喜欢的20道赣菜”评选活动,扩大了赣菜在海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全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50.8万台(件)、销售金额102.2亿元。
不断提高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全省市场监测样本企业总数达791家,在各市县开通了商务预报平台,江西省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综合排名居全国前五位。加强市场应急机制建设,江西省活猪、冻肉和食糖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建设应急投放网点353个,初步形成条块结合、协调有序、运转有效的投放网络。
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现场审核生猪定点屠宰企业695家,取缔关闭不合格屠宰企业69家。协调省有关部门开展打击私屠滥宰联合行动,查处生猪屠宰违规违法案件915起,取缔私屠滥宰窝点307个。深入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全省商务行政执法体系。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专项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品油市场、酒类流通和报废企业领域专项整治稳步推进。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省商务厅编辑室)
市场秩序建设
“生猪定点屠宰审核清理取得实效”截至年底,各设区市、县(市、区)对应纳入审核清理的695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进行了现场审核,共取消关闭不合标准要求屠宰企业69家,取消关闭率约10%,598家屠宰企业审核通过予以换证。102户企业进行整改,整改投入资金约1.5亿元。与省公安厅等部门建立健全了线索转递机制,部门间无缝对接,形成打击合力。全年全省商务、公安、工商等部门打击私屠滥宰联合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4万余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主体8万余个次,查处生猪屠宰违法违规案件915件,取缔私屠滥宰窝点307个,处罚违法违规人员979人次,判处有期徒刑1人,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6起,查获非法屠宰肉品69吨,有力地保障了生猪定点屠宰供应主渠道畅通。至年底,全省定点屠宰量比专项行动前增加比例约10%,全省各设区市城区销售的猪肉基本实现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建立健全肉品安全责任机制”年内,在南昌国鸿屠宰场、九江博莱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抚州市嘉禾肉类加工联合有限公司屠宰厂等地举办商务领域食品安全宣传周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开放日活动。推进建立健全肉品安全责任机制,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与屠宰企业、屠宰企业与畜禽养殖户、经营者签订肉品安全责任书600多份,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放心肉”工程取得新进展。拨付100万元用于支持赣州全南益民食品公司等10家原中央苏区部分县级屠宰厂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完成南昌肉菜追溯体系建设项目监理单位和建设的招标。
“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2012年,成立工作机构,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制度。召开2次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1次全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1次“两法衔接”专题会议,积极推进重点任务的部署和落实。部署重大节假日和农村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设立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网站,打造宣传教育、交流的平台。
“开展规范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根据商务部等5部委部署,省商务厅联合有关部门迅速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重点围绕规范促销服务费、禁止违规收费、落实明码标价3项内容,扎实稳步推进清理整顿工作,并自我加压扩大清理整顿范围,将整顿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年销售额2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清理整顿工作中,省商务厅联合省发改委等部门开展两轮联合检查和督查工作,并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8月21日,省商务厅领导上线“政风行风热线”宣讲有关政策,回答听众及网友咨询。针对各地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成员单位联合下发整改通知、约谈零售商、开展“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问题销账制等。加大整改力度,大部分企业进行了整改。截至年底,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下,2亿元以上的大型零售企业总部在江西省的有18家,列入清理整顿的门店有113家,共查出违规金额1499.12万元,退还供应商28.3万元,减轻供应商负担2600余万元。
“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2012年,积极参与医改工作,确保基本药物供应及时。继续实施“放心药”下乡工程,保障农村山区用药。出台扶持农村连锁药店发展政策,列支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引导药品流通企业向农村发展,共扶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6家,发展农村连锁药店65家。建立药品流通行业的统计制度,组织11家药品流通企业开展统计数据的直报工作和对典型企业的统计报表工作。
“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江西省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管理办法》。通过召开现场会、下基层督查、争取政府支持等,大力推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年内,全省7个县列入商务部试点单位,10个县列入省级试点单位。截至年底,列入全国试点的设区市、县(市、区)数量达到36个,列入全省试点的县(市、区)46个。部、省级试点82个,设区市试点覆盖面达到90%,县(市、区)试点覆盖面达72%。
“初步形成全省商务行政执法体系”建立执法体系,夯实执法基础。全省商务综合执法人数795人,加强执法培训,提高执法能力。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积极参与案件评查等形式,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意识。乐安县、宁都县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省法制办组织的案件评审中获全省2012年优秀行政执法案卷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部分设区市建立健全联合交叉执法制度、执法工作通报制度、商务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处罚纠错制度和工作评先制度等等。突出执法重点,拓展执法领域。各地突出抓好“放心肉”和“放心酒”,积极稳妥向成品油市场、单用途预付卡、典当行业、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拓展执法。截至年底,全省出动执法检查人员8.81万次,接受投诉案件1852起,处理违法违规案件1533起,其中查处屠宰领域案件941起,移送公安机关8起,判刑1起。加强执法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商务法律法规和“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体系,及时曝光典型案件,威慑违法犯罪分子。9月26日,中央电视台“食品安全在行动”对兴国县整治私屠滥宰行为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商务执法在社会的影响面。各地还开展了屠宰开放日活动。畅通举报渠道,调动社会参与。推进省级“12312”举报投诉系统、屠宰监管技术系统建设,形成“二合一建设”模式,省级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开通使用,屠宰监管平台完成招标,开始建设。10个设区市已建“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72个县(市、区)已经建立县级“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联系点。
“缓解中小商贸企业贷款难的问题”2012年,省商务厅争取商务部的融资担保补助资金909万元,用于补助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和所担保的中小商贸企业。其中31家担保机构享受727.2万元的补助,为1004户中小商贸企业解决担保贷款29.9亿元,推动中小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89.7亿元,有效地缓解了江西省中小商贸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继续组织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和配合省委宣传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截至年底,全省评选出南昌市青云谱区解放西路南面商业街、新余市洪客隆商业街等示范街10条,评选出江西登士达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南昌新汇通车件车饰行等示范店69家。
“进一步完善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制定下发《江西省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截至年底共征集录入企业信息6983条,其中企业基本信息6827条,企业资质信息156条。
(付蓉 黄军)
市场体系建设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2012年,全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344万元,建设468个农家店、11个物流配送中心、24个乡镇商贸中心和5000个信息化农家店,全省累计建设合格农家店2.2万个,配送中心128个,农家店覆盖全省所有的县(市、区)、97%的乡镇、85%的行政村。
“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全国领先”联合省农信社、省移动公司率先在全国完成5000家农家店信息化改造任务。积极引入江西银联参与,实现农家店所有银行卡刷卡和助农取款功能。同时,鼓励各地创新模式,指导鹰潭市将农家店信息化改造与市政府的“数字鹰潭”工程相结合,拓展信息化服务功能,实现手机话费、水电费缴纳,火车票、旅游门票预定,彩票销售、预约挂号就诊等多项电子商务服务。
“召开首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联合采购洽谈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江西万联投资发展公司,11月26日,省商务厅在南昌举办首届江西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品联合采购洽谈会,全省100多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负责人及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10多个省市的67家供应厂商代表出席洽谈会。万联公司与上游140家供应厂商和下游37家市县级承办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采购商品涉及百货、食品、生鲜三大类近2万个单品,2012年联合采购金额突破1亿元。
“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和“西果东送”试点”年内,赣州、吉安、新余3市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同时在赣州开展“西果东送”流通试点,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8000万元。支持赣州南北蔬菜水产特产市场等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橙果业、安远信立等21个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和12个农贸市场开展市场升级改造,建设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完善冷链系统,建立农产品产销链条,在全国主要销区建设销售专区,带动社会投资13亿元。
“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产销链条建设”2012年上半年,组织45家农特产品企业赴上海参加全国农特优产品大联展活动,有17家企业通过农超对接进入上海农工商超市。11月组织第五届“绿博会”农超对接会,80多家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柑橘脐橙、麻鸡等农产品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6亿元。11月24日,省商务厅在赣州市举办2012赣南脐橙产销对接洽谈会。赣州市52家赣南脐橙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来自北京、天津等10余个省市的30家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洽谈对接,签署赣南脐橙采购协议12.7万吨,采购金额4.2亿元。家乐福还将赣南脐橙纳入其“蔬果茂”国际采购体系,并与安远县安圣达果业签订3000吨赣南脐橙购销协议,销往中东、东南亚等市场。
“开展蔬菜直销店建设试点”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在南昌、宜春等地开展试点,支持较大规模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便民蔬菜直销店。南昌、宜春、萍乡等地建设标准便民蔬菜直销店30余个,大部分直销店蔬菜价格比农贸市场零售价低10%~15%,销售的蔬菜都经过检验检测,有效缓解试点城市社区居民买菜难和买菜贵的问题,保障消费安全。
“加快推进城乡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全省11个设区市10个完成商业网点规划制定或修编,11个县级市除1个外,均完成商业网点规划,70个县城有50个已经编制商业网点规划或落实工作经费,部分县城已经获批施行。积极推进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确定全省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并根据各地上报的综合情况,确定在南昌市进贤县等10个县(区)开展城镇新区商业建设试点工作。同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启动城区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率先在南昌市选择市民呼吁强烈、改造难度较大的新公园路和湖坊两个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加强汽车流通行业监督管理”开展报废汽车专项整治工作。会同省工信委、省公安厅等6部门成立省报废汽车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印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各地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措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秩序明显改善。督促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抓紧开展二手车行业发展规划工作。九江、宜春、上饶、吉安等设区市已制定二手车行业发展规划,并报市政府批准实施,有效遏制了二手车交易市场无序设立、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认真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督促江西省报废车辆回收有限公司和南昌市车辆报废回收有限公司两家试点企业开展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江西省汽车流通行业协会成立后,先后举办2012年购车节、2012年江西汽车展、汽车商业地产浙江行、汽车装饰专家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业内一致好评,并协助省商务厅开展汽车销售企业信息统计等工作,为江西省汽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家电下乡市场销售监管”2012年,全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50.8万台,实现销售额102.2亿元,销量下降5.8%、销售额增长1%。自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全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149.7万台,实现销售额301.6亿元。为确保家电下乡政策平稳有序,省商务厅联合省财政厅开展为期2个月的家电下乡专项整治,对南昌市电动车下乡产品网点开展全面清查,积极协调各地商务、纪检、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有效地保障了家电下乡政策的平稳实施。
(付蓉 王胤兴)
商贸服务管理
“加强商贸流通统计工作”制定下发《江西省商贸流通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和《江西省商贸流通业统计资金管理办法》,为做好统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立工作小组,抽调人员具体承担有关工作。组织2期全省商贸流通统计业务培训班,对全省17个行业、502家企业和商务主管部门统计人员共计400余人进行业务培训,培训覆盖率达95%。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每天一调度、三天一汇总”,12月20日前全部完成22个行业765家典型企业数据试报任务,报送率达100%。江西省数据报送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全国商贸流通业统计工作阶段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受到商务部通报表扬,并作典型发言。
“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组织上饶市申报2012年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吉安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萍乡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以及抚州宜黄工业园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争取国家财政资金4950万元,在全国排名前列。会同省财政厅对余江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贵溪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丰城再生金属集散市场以及新余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进行验收,拨付建设资金3775万元。制定《江西省绿色回收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和《江西省绿色回收进机关的活动指南》,举办绿色回收进机关活动,初步建立机关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并利用电视、报纸、网络以及展板对活动进行宣传。积极开展流通领域节能环保“百城千店”示范工程活动,江西省九江联盛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第一批流通领域节能环保“百城千店”示范工程企业。
“首次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南昌市和新余市被列为全国20个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其中南昌市争取扶持资金750万元。建立试点工作“周汇报、月总结”制度,实时了解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南昌、新余均完成公共服务平台的选址并开始建设,新余市已落实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机构编制,基本完成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商务部对新余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刊登了新余市的具体做法及经验。
“重点培育特色商业街”对全省特色商业街培育情况进行调研,赴吉安、新余等地进行实地查看,全面摸清全省特色商业街的发展现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商务部。制定《认定和培育“江西省特色商业街”工作方案》和《“江西省特色商业街”评分细则》,明确特色商业街的认定原则、申报条件、申报流程、评分标准等。严格组织实施,经特色商业街管委会自愿申报,各设区市商务部门初审、省级专家评审、面向社会网上公示等程序,在各地申报的35条特色商业街基础上,最终认定15条为首批“江西省特色商业街”,其中综合型7条:南昌市胜利路步行街、九江市大中路步行街、九江市都昌县东街步行街商业区、赣州市文清路商业街、宜春市鼓楼商业步行街、上饶市抗建步行街、吉安市文山商业步行街;专业型8条:南昌市791艺术街、南昌市赣江新天地商业街、庐山牯岭商业街、新余市暨阳商业街、余江县江西省雕刻创业示范街、上饶市婺源县朱子步行街、吉安市青原区庐陵风情美食街、井冈山市天街商业旅游文化广场。
“开展全省商贸物流课题调研”会同有关单位编制《江西省商贸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与省交通物流协会合作开展“江西省社会物流费用调查分析与对策”课题调研,摸清全省物流费用现状,分析物流成本偏高的具体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为省政府出台降低全省物流成本提供决策依据。重点推进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对全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掌握了全省商贸物流园区现状,为下一步确定一批省级重点商贸物流园区,推进商贸物流园区加快发展做好准备。
“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帮助指导南昌市、赣州市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商务部有关工作要求制定验收标准。争取商务部政策支持,将九江市、吉安市列为江西省2012年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组织省内13家机构、企业共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万余人,为丰富家政市场提供了人才支撑。
“大力开展赣菜推广活动”充分借助媒体优势,开展赣菜宣传片的摄制工作。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平台、公交显示屏等宣传工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征集赣菜宣传口号和我最喜爱的20道赣菜的评选活动,征集到近万条赣菜宣传口号,评选出四星望月、民间瓦罐煨汤、莲花血鸭、余干辣椒炒肉、藜蒿炒腊肉、赣南小炒鱼、南昌啤酒烧鸭、余干豆腐、庐山红烧石鸡、临川牛杂、萍乡小炒肉、粉蒸肉、葵花莲子、景德镇瓷土煨鸡、上汤腐竹、井冈山烟笋炒肉丝、三杯仔鸡、鄱湖鱼头、金牌卤猪手、天师板粟烧鸡20道老百姓最喜爱的赣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轮赣菜热高潮。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美食之街、美食之乡的评选工作,为挖掘丰富的赣菜资源,打造餐饮企业聚集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组织企业赴澳门参加餐博会,9月组织独一处、余干特色餐饮公司、林恩茶业等20多家餐饮企业参加商务部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
(付蓉 黄乃忠)
市场运行调节
“完善市场监测运行体系”2012年,全省建成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企业等8个市场监测系统,样本企业总数达到783家,涵盖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的县(市、区),其中重点流通样本企业395家、生活必需品样本企业153家、生产资料样本企业76家、应急商品数据库企业34家、酒类流通样本企业59家、茧丝绸样本企业16家、百县农村市场监测单位11家、信息泵监测企业39家,主要内贸企业均已纳入监测样本企业,共涉及22个行业、7种业态。建立定期发布市场运行信息合作平台,在全国率先开通所有县(市、区)商务预报平台。全省发布市场运行信息3.4万余条,其中原创信息1.6万余条,网站点击率达到78万次,建立每周生活必需品价格分析和每月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分析报告制度。2012年,江西省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在全国年度排名第六,并在全国市场运行调控和消费促进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受到商务部通报表扬。
“保障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加强重要节日、汛期市场保供工作,督促指导全省各地采取措施做好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市场供应和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全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平稳有序,杜绝了商贸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省消费品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向商务部争取到中央储备肉活猪储备8100吨、冻肉储备1200吨、食糖储备2.71吨,争取中央应急体系调运补贴资金407万元。向商务部择优推荐1家生猪养殖企业和3个基地场申报中央储备肉活猪代储企业和基地场的资质,推荐4家规模较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申报中央储备肉冻肉代储企业资质。督促各地积极落实地方储备任务,截至年底,南昌、九江、景德镇、新余、鹰潭等8个设区市落实3695吨活猪储备,增长195.6%。加强中央储备商品管理。对生猪、食糖等重要商品储备的规划布局、规范管理、强化监管、创新思路和储备公检等工作提出要求,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承储企业切实加强中央储备商品管理,保障储备商品安全。指导督促各设区市建立健全应急商品投放网络。选择353个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城区集贸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作为应急商品投放网点,初步建立起条块结合、协调有序、运转有效的投放网络。江西省在全国应急商品储备工作会议作经验介绍,应急储备工作受到商务部表扬。
“组织企业参加2012“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4月2日至5月4日,组织全省企业参加2012“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副省长胡幼桃出席启动仪式。《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全省直接参与活动的企业达6631家,共举办100场次专题活动,活动期间参与企业销售总额达62.48亿元。
“举办金秋购物消费月活动”9月28日至10月28日,省商务厅连续第四年在全省举办金秋购物消费月活动。活动月期间,省、市、县组织举办专题活动6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企业超过6000家,参与企业总销售额达41.2亿元,增长20%,企业让利金额3.2亿元。
“开拓省产商品市场”开展江西商品全国行活动。省商务厅先后组织388家省内名优特企业2000多个产品赴广东、吉林、北京举办江西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会,现场销售产品2576.73万元,签订产品销售合同27.1亿元。通过举办展销会广泛宣传和展示江西绿色生态品牌,使一大批江西地方产品进入省内外大型超市和卖场,为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省产品省外销售平台建设,指导北京回故里商贸有限公司建设181平台,并在北京举行江西农副产品进京配送服务平台开通仪式暨项目推介会。
“加强酒类流通管理”落实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截至年底,全省备案登记的酒类生产企业53家,批发企业8039家,零售企业8.06万家。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酒类流通专项整治行动和清理整顿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酒类商品活动,确保了全省酒类食品消费安全。对酒类流通管理和执法人员进行执法业务知识的培训。
“组织开展全省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活动”2012年,省商务厅组织开展全省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全省成品油市场,特别是农村加油站、水上加油站进行专项整治,并组织四个督查组对各地开展整治情况进行检查。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全省累计开展执法250次,出动执法人员2773人次,共检查成品油加油站(船)2315个,查处非法仓储点6个,查处非法流动加油车20辆,查出无证、证照不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411个,整改368个,有效地规范了全省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全省成品油市场环境明显改善。组织开展鄱阳湖重点区域水上成品油专项整治活动,联合有关执法部门查处鄱阳湖区域非法经营及违规经营成品油事件13起。全省规划确认加油站155座,新办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80座、变更227座。
“加强茧丝绸行业管理”下达2012年全省桑蚕丝生产指导性计划和指导性收购价格,加强桑蚕生产指导协调,稳定蚕桑生产规模。组织企业参加2012年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并首次以“江西丝绸”特装形式参展,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36万元支持江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丝绸生产节能减排和设备升级、技术改造。
“实施“三绿工程”建设”争取商务部、财政部将江西省列为2012年全国“三绿工程”(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示范项目试点省份,争取项目建设资金1010万元。确定南昌大众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江西省2012年“三绿工程”示范项目承办单位。
(付蓉 黎勤)
粮油贸易
“概况”2012年,全省粮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秉承“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企业增效”的服务理念,围绕年初确定的“发展粮食产业、完善宏观调控、强化依法行政”三项中心任务,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继续推进,粮食收购量持续增加,全省全年累计收购粮食107.04亿千克,同比增加3.74亿千克,其中早稻收购42.52亿千克,增加2.32亿千克,收购量居全国第一。保供稳价能力得到增强,粮食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法管粮稳步推进。
“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7个系统改革工作部署,在前期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基础上,认真做好改革扫尾工作。基本完成全省粮食部门剩余1.8万职工的身份置换工作,没有发生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改革重心转移到着力研究推进全省粮食资源整合,指导企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后劲。全省粮食行业统算盈利9164万元,实现自2006年以来连续7年盈利。改革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荣获全省7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完成《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代拟稿起草工作,确定以建设“五大体系”为目标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即:着力构建现代粮油加工体系、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市场体系、粮食流通监督保障体系等粮食流通产业“五大体系”,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加工转化率达80%,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标准化仓容2000万吨等目标。年内,全省粮油工业总产值852亿元,销售收入863亿元,均较上年增加110亿元。
“争取更多产业发展支持”省财政从中央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中安排7200万元,用于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对69家符合条件的粮油加工、粮油仓储和粮油应急保障企业给予资金扶持。这是省政府首次给予粮食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争取到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仓库维修专项资金0.49亿元。省储备粮公司永修直属粮库、南昌成品粮应急低温储备仓、南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等粮油仓储、物流、加工的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7.2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0.6亿元。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继续推进,全省累计完成14万套农户科学储粮仓的生产、发放工作。
“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宣传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形势分析,提出“立足多收、理性收购”的思路,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即要敞开收购、随到随收,不准折腾农民;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坑害农民;要公平定等、准确计量,不准克扣农民;要现款结算、不打白条,不准算计农民;要优质服务、排忧解难,不准怠慢农民。特别是中晚稻收购期间,针对全省部分县(市、区)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接近或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情况,全省分两批在丰城市、余干县等17个县(市、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将预案执行时间延期至2013年1月31日,阻止了收购价格下行态势,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
“加强储备粮管理”全省粮食实物储备11.75亿千克,其中市县级储备粮实物规模比国家建议计划数增加0.5亿千克。省级储备粮保管费用提高到0.1元/千克,省级储备粮(油)轮换网上竞价交易卖方手续费由财政承担。全面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任务,轮出销售全部通过网上竞价交易,轮换资金全部回笼,基本没有出现亏损。江西省政策性粮食销售一律经过网上竞价交易的做法得到国家粮食局的肯定,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扩大与福建、黑龙江等省的合作,组织企业参加粮食贸易洽谈会。其中第八届七省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江西省近百家各类涉粮企业共200余人参加洽谈会,与福建省粮食企业共签订粮食购销项目78项,购销合同数量约93.1万吨,比上年增加近13万吨。组织各种不同类型所有制的企业和单位参加外省举办的大型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和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大力宣传赣产粮油品牌,积极拓展赣产粮油产品的市场份额。全省销售粮食285亿千克,增加34.5亿千克。
“完善粮食法制建设”省政府颁布202号令修正《江西省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取消年收购量50吨以下不办证的规定,将所有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纳入行政许可管理,明确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应重新申请。新办法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完善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对《粮油仓储管理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条款进行了细化,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江西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补充)》。
“推进粮食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至年底,全省98%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监督检查机构,60%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成立执法大队。积极推动依法行政,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高安市、德兴市、上高县粮食局荣获全国示范单位。全省开展各类行政执法检查3830次,责令改正、警告、罚款共1076例,无一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开展粮油专项检查整治活动”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和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库存检查,首次组织开展油菜籽收购专项检查,对省内从事油菜籽收购活动的各类粮油经营、加工及转化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未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组织开展早稻收购专项检查,对省内从事早稻收购活动的各类粮食经营、加工及转化用粮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有关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了收购市场秩序。组织全省统一开展粮食经营者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和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的检查,全省检查粮食经营企业2173户,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并督促相关企业进行了整改。组织开展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专项整治活动,全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对2011年以来的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政策性粮食出库行为。
“加强粮油质量监管”重点加强省级储备粮、军供粮油、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质量的监测、抽查,组织开展全省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结合全省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粮油仓储管理规范和技术规程。加强粮油质量监测,规范使用储粮药剂,推广绿色、环保的科学保粮技术,保证粮食储存安全和质量安全。全面加强粮食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和粮食质量检验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粮油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调查、监测,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逐步规范,促进了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提升了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成钦虎)
供销合作
“概况”2012年,省供销合作社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12345”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宗旨:为农服务;突出两个重点: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和加强基层社建设;推进三个转变:网络建设实现由县区单打独斗向系统联动发展转变,产业经营实现由传统单一向现代多元转变,产权结构实现由单一社有向系统内外多元合作转变;实施四大战略:项目带动战略,靠大联强战略,体系建设战略和人才强社战略;实现“五上”目标:为农服务上水平,社有企业上规模,网络建设上项目,基层建设上形象,综合实力上台阶。以“提升进位、赶超发展,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为工作主线,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呈现稳步较快发展势头。省供销合作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行业综合业绩考核中,再次获一等奖。
全年全省供销合作社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跨越式发展:一是经营总量实现新突破。全行业商品购销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74.3亿元,同比增长37.6%;设区市供销合作社本级购销总额超20亿元的5个,比上年增加2个;县级供销合作社购销总额超5亿元的34个,比上年增加17个。商品销售总额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62.69亿元,增长40.56%。二是利税总额实现大提升。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9亿元,增长47.2%;基层供销合作社实现利润总额3535万元,增长85.66%。设区市供销合作社利润超500万元的6个,增加1个。县级供销合作社利润超200万元的23个,增加10个;超1000万元的有4个,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渝水区供销合作社利润突破2000万元。三是资产权益实现稳增长。全行业资产总额达94.6亿元,增长9.5%;年末所有者权益达29.7亿元,增长28.6%。
“进一步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日益完善。截至年底,全行业已发展农资连锁企业89家,占全省农资市场份额的75%。全年销售各类化肥601.7万吨,增长12.4%,为江西省粮食生产“九连丰”作出重要贡献。二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不断优化。以村有供销合作社回收人员、乡镇有回收机构、县城有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为模式,大力推进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截至年底,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113家,交易市场76个,再生资源加工企业23家,收购网点4261个。全年再生资源收购额64.97亿元,销售额68.41亿元。三是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加快形成。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增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功能,提升流通效率。截至年底,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8家,带动农户44.3万户。改造兴建各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87个,建立商品基地301个,实现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121.1亿元,增长8.9%,其中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3家。四是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迅速发展。截至年底,全行业已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67个,配送中心53个,日用消费品销售总额180.15亿元,增长41.7%。
“加快供销合作社项目建设”2012年,进入省供销合作社项目库的项目380个,上报进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项目库的项目133个,预算总投资额75.8亿元。已建成项目30个,在建项目10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新增7个;列入省政府重大重点工程项目3个,新增2个,分别是江西省万载天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和江西省鄱阳湖棉花交易市场改造升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增长32.4%。在建项目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国供销合作社行业3.5%、9.3%。通过项目建设,全年争取中央、省各类专项资金1.2亿元,市、县配套资金4414.9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6.5亿元。
“扩大联合合作领域”全行业在建和拟建的合作项目214个,预算总投资89.3亿元。其中,行业内合作项目68个,行业外合作项目146个。省供销合作社与中合国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注册成立江西省供销资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计划用8年时间,投资370亿元,在全省打造50个地标性商业流通综合体和30个现代农产品交易市场,已筹划启动萍乡、瑞昌、都昌、丰城等4个流通综合体项目,预算总投资近20亿元。省供销烟花爆竹公司与万载县供销合作社合作建设4.7亿元万载天禧物流中心项目、省棉麻公司与彭泽县供销合作社合作建设4.2亿元鄱阳湖棉花交易市场项目,均进入项目建设实质性阶段。通过联合合作,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截至年底,发展全资、控股、参股企业634家,新增35家,全国供销合作社行业百强企业2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4家,新增17家。实现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95家,新增21家。
“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全行业创办庄稼医院1497家,比上年增加114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总面积达35.33万公顷,直接减少农民用肥成本近3亿元。赣州市沃原农资公司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的农作物面积6万公顷,安义县农资公司在全县96个经营网点推出“易货贸易”营销方式,深受农民好评。发展农村经纪人近5万人,开展技能培训177期、培训1.70万余人(次),3212人获得技能证书。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省供销合作社与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终端和自助银行,使农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快捷的金融服务,社会反响良好,上栗、浮梁、玉山等县143个基层网点开展此项业务。利用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优势,较好弥补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而引起的功能缺位,供销合作社办了一件农民受益、银行发展、政府满意的实事。
“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作用”全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804个,总面积17.07万公顷,带动农户44.3万户,接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总数的30%。已有28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合作社产品已有659个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63个合作社产品纳入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工程,7个列入全国百佳标准化品牌。196个合作社产品进入批发市场,173个合作社产品进入超市门店,19个合作社列入全国总社示范社。农民合作社实现销售总额145.8亿元,增长27.4%,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形式,助农增收38.4亿元。
(姜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