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朱毛红军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星星之火燃起燎原冲天之势,世世代代当牛作马的赣南人民犹如枯木逢春,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闹暴动,建农会,打土豪,分田地,潜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革命激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尤其在赣南的兴国,他们把对共产党、对红军、对毛委员的感激拥戴之情,以及翻身做主人后的喜庆和欢愉,化作一曲曲动人的山歌,从心田里汩汩流淌出来。
兴国山歌十分鼓动人心,听后让人感觉力量无穷。不同的山歌记录着不同的革命斗争历史。
暴动前贫苦工农心头是吐不尽的苦水,唱的是“我问地主借担谷,秋收一过还三箩”,而今却是“至今革命不比先,头戴斗笠隔重天”。他们放开响亮的歌喉,纵情歌唱:“日头一出红彤彤,来哩朱德毛泽东;千年铁树开鲜花,工农做了主人翁……”
随着革命战争的不断发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围剿”,翻身做主人的贫苦工农,只有挺起胸膛,用血肉之躯捍卫自己新生的红色政权。于是,他们自觉地把山歌变成冲锋的号角,去唤醒和激发广大革命群众的战斗热情。翻身农民们唱道:
敢革命来敢担当,不怕头上架刀枪;
割了头来还有颈,挖了心肝还有肠;
彻底推翻旧世界,黑夜熬过就天光;
……
由于大量青壮年男子上前线,苏区妇女挑起了后方生产建设的千斤重担。她们豪迈地唱道:
今年不比前两年,残酷战争在眼前;
保证秋收翻两倍,提早春耕莫迟延。
苏区新开枝枝花,妇女同志学犁耙;
盘古开天第一次,织女下凡种庄稼。
……
而广大苏区乡村干部,更是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创造出兴国“第一等工作”。百姓们用山歌来歌颂苏区干部: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
……
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里,一切为了前线打仗。因此,扩红、参军、参战就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兴国山歌在这方面发挥的战斗作用,表现尤为突出。在一次又一次的扩红运动中,父送子,妻送郎,兴国许多儿女在动人的山歌声中,走上了前线。有一首山歌这样唱道:
炮火声来战号声,山歌唱给亲人听;
快快参军上前线,活捉老蒋何应钦。
前方后方一条心,鼓动亲人当红军;
整师整团上前线,扩大百万铁红军。
在战斗前线,兴国山歌更是像嘹亮的进军号角,极大地鼓舞着红军战士。活跃在战斗第一线的红军宣传队引吭高歌:
斧头不怕纣丝柴,红军不怕反动派;
粉碎敌人大“围剿”,铁打红军练出来。
……
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嘹亮的山歌。
兴国山歌伴随着红军一次次战斗胜利,唱遍了赣南闽西根据地。《莲塘首战定乾坤》《六天三战连三捷》等著名山歌,在中央苏区广为流传。歌声中,兴国地方赤卫队、少先队,整营整连集体加入红军,三天之内,组建起兴国模范师、工人师、少共国际师,走上了战斗前线,受到中央通电嘉奖。兴国山歌,也就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千古佳话。
“哎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小心路上有石头,碰到阿哥脚趾头……”“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则是诉说苏区人民与红军惜别和祝福的心情。
(邹悦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