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姓的发展史上,由于赐姓、冒姓和改姓及其他途径加入赵姓的也不少。
中国历代帝王为笼络、褒奖臣属,不但用惯常的封官加爵、赏赐钱财等手段,还通过钦赐国姓来达到目的。宋代皇帝对归顺的少数民族首领等赐姓赵,以示恩笼。
北宋太宗时,居住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的党项族拓跋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名赵保忠和赵保吉。
《宋史太宗本纪》载:
“端拱元年五月辛未,感德军节度使李继捧赐姓赵氏,名保忠。壬申,以保忠为定难军节度使。”
“淳化二年秋七月己亥,李继迁奉表请降,以为银州观察使,赐国姓,改名保吉。”淳化五年,因为赵保吉攻袭赵保忠,宋太宗曾下令削夺赵保吉所赐姓名。
“淳化五年三月乙亥,赵保忠为赵保吉所袭,奔还夏州,指挥使赵光嗣执之以献。夏四月甲申,削赵保吉所赐姓名。”
但宋真宗时,又恢复其赐姓。
宋神宗时,任命木荣为荣州(今四川省荣县)团练使,赐姓赵名思忠。
宋哲宗时,河湟羌族隆赞(首领的称号)青唐陇拶为河西军节度使,任鄯州(今青海省西宁市)知府,封武威郡公,并赐名赵怀德;其弟邦啐勿丁咓受赐姓名为赵怀义,任廊州团练使,并任湟州(今青海省湟中县)知府。
辽政权光禄卿马植,本燕人,为辽国大族,与辽皇帝不睦,向宋朝廷透露了辽政权的内部情况,并建议宋、金联合灭辽,宋徽宗赐他姓赵,名良嗣,先授秘书丞,旋升任右文殿修撰,颇为宠信。后因事贬谪彬州,于贬所处死。
南宋初年,鲜卑族人宇文虚中图谋救出被金朝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因寡不敌众被杀,但南宋朝廷认为他功在社稷,赐他姓赵。
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犹太人进入中国,尤以宋朝为最,他们有的从海路来,经江浙逐渐深入内地;有的从陆路来,经波斯、印度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宋代,犹太人向朝廷进贡西洋布,皇帝对他们说:“归我华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于是他们就在中国居住了下来,散居于北京、杭州等地,尤以宋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最多。犹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亲赐,据明弘治二年(1489)碑记,当时的犹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李、聂、金、张、左、白等17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系同族异姓)。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加入中国籍的犹太医生叫俺诚,“以奏闻有功,钦赐赵姓,授锦衣卫指挥,后升任浙江都指挥佥事”。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赵泱乘也是犹太人。
在古代,一人受赐国姓,举族以为荣耀,全体族人均改姓国姓,这就极大地扩充了赵姓人口。
历史上因避祸、音近、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的也不少。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南马头村有几户赵姓人家,每逢年节祭祖,便合族集中,悬挂祖先画像,郑重参拜。据看见过的人说他们挂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像。相传这几家是明朝皇室后裔,明亡后,改姓隐名,迁居此村,原姓朱后改姓赵。1983年,在殡葬赵永全时,在墓侧掘出残碑一通,上刻:“……我祖是大明之君,自崇祯失基,播迁于此。我本姓朱,随以赵为氏焉。”可惜1942年日本侵略军“扫荡”马头村火烧房子时,赵氏祖先像遭火焚毁。曾任清贵州提督的赵德光,祖上本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