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天潢衍派

  天潢,本称星官名,亦称“天横”。属毕宿,共五星。《晋书天文志》:“则五车、三柱均明有常,其中五星曰天潢。”《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中称“天津”星为“天潢”:“王良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天潢,犹如天池。古时称皇室为“天潢”,谓皇族分支派别,如导源于天池,故称。如:天潢贵胄。庾信《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派别天潢,分支若干。”

  两宋皇族所衍生众多支派,这些支派在以后形成庞大的家族。宋亡后,皇族余脉仍在延续。

  太祖兄弟五人:长兄光济,早亡,宋朝建立后追封为邕王,后改封为曹王;弟光义,即宋太宗;次廷美,初封齐王,进封秦王,后降封为涪陵郡公,宋徽宗时,改封为魏王;次光赞,幼亡,追封夔王,改封为岐王。宋朝直系宗室实际上有三大支:太祖支派、太宗支派、魏王支派。三大支派又衍生出各房。

  一、太祖支派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长子德秀,次子德昭,三子德林,四子德芳。其中,德秀、德林皆早亡。太祖支派实际仅存两房:燕王德昭房和秦王德芳房。为区分辈份,太祖支派以“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专、孟、由”为字派,以分昭穆。

  燕王房

  燕王赵德昭(951-979),字日新,宋太祖贺皇后所生。乾德二年(963)出阁,授贵州团练使。开宝六年(973),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照惯例,皇子出阁即封王,因宋太祖要历练赵德昭,没有封他王爵。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任德昭为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侍中,始封为武功郡王。太宗诏令齐王赵廷美与赵德昭在朝会上位在宰相之上。太平兴国三年,德昭娶太子太傅王溥女,封韩国夫人。同年冬,德昭加授检校太尉。史书称,“德昭喜愠不形于色”。

  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德昭随宋太宗北伐幽州。宋军在高梁河大败,宋太宗偷得一辆驴拉的小车自顾逃走,与护驾的将军、大臣相走失,大家误认为太宗已被辽军俘虏或被杀。国不可一日无君,尤其是这样兵荒马乱的时候。在撤军回国的路上,部分大臣准备拥立赵德昭为帝,此事被宋太宗知道后,虽然恼怒,耿耿于怀,但隐忍不发。宋太宗因为御驾亲征未获胜果,长时间没有对出征将士进行封赏,德昭认为不妥,为此进谏。宋太宗积蓄已久的愤怒于是发作:“待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进行封赏也不为晚。”

  德昭听出此话暗含杀机,为了不危及宗室,当夜自刎于家。

  宋太宗闻讯,震惊和后悔交集,抱着德昭尸体,大哭道:“你这个痴情的小儿,为什么要走上绝路啊!”他下令厚葬,当即追赠德昭为中书令,赐谥为懿,追封为魏王,后改为吴王、越王。宋真宗即位,追赠为太傅。乾兴初(1022),加赠太师。

  燕王赵德昭有五子: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魏王赵惟正无子,以弟惟忠子赵从谠为嗣。冯翊侯赵从谠有5子41孙。

  冀王赵惟吉有六子:从节、守约、守巽、守度、守廉、守康。

  丹阳郡王赵从节有4子13孙。

  淮阳侯赵守约有5子21孙。

  楚国公赵守巽有5子19孙。

  庐江侯赵守度有6子22孙。

  滏阳侯赵守廉有子:世奉(华原郡公,6子)。

  西头供春官赵守康无子。

  右千牛卫将军赵惟固无子。

  舒国公赵惟忠有子:从恪、从蔼、从颍、从谨、从质、从信。

  东莱侯赵从恪有6子19孙。

  韩国公赵从蔼有9子38孙。

  齐阳侯赵从颍有2子12孙。

  宣城侯赵从谨有7子42孙。

  博陆侯赵从质有10子40孙。

  楚国公赵从信有25子137孙。

  清源郡公赵惟和有子:从诲、从审。

  襄阳侯赵从诲有4子9孙。

  宣城郡公赵从审有8子22孙。

  秦王房

  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秦王赵德芳(959-981),开宝九年(976)出阁,授贵州防御使。太平兴国元年(976),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太平兴国三年冬,加授检校太尉。六年(981)三月,患病死,终年23岁。追赠为中书令、岐王,追谥为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为楚王。

  赵德芳有子:惟叙、惟宪、惟能。

  高平郡王赵惟叙有子:从溥、从贶。

  建州观察使赵从溥有1子8孙。

  齐国公赵从贶有1子11孙。

  英国公赵惟宪有子:从郁、从式、从湜、从贲。

  金州观察使赵从郁有6子12孙。

  荣王赵从式有3子24孙。

  遂宁侯赵从湜有4子4孙。

  燕国公赵从贲有3子4孙。

  南康郡公赵惟能有子:从古、从贽。

  遂宁郡王赵从古有6子21孙。

  河间侯赵从贽有7子21孙。

  二、太宗支派

  太宗九子:长汉王元佐,次昭成太子元僖,次真宗,次商王元份,次越王元傑,次镇王元偓,次楚王元偁,次周王元俨,次崇王元亿世绝。太宗支派分出汉王房、许王房、商王房、越王房、镇王房、楚王房、周王房。太宗支派以“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为字派,以分昭穆。

  汉王房

  汉王赵元佐(965-1027),字惟吉,初名德崇,宋太宗李贤妃(后追谥为元德皇后)所生。自幼聪颖机警,长得非常像宋太宗,深受乃父钟爱。元佐有武艺,善骑射,13岁那年,有一次随宋太宗在郊外打猎,一箭射中走兔,在场的契丹使臣大为惊奇。曾随宋太宗北伐幽、蓟。太平兴国中,出居内东门别第,拜检校太傅、阳能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后徙居东宫,改赐现名,加检校太尉,进封楚王。

  宋太宗迫害秦王赵廷美,将其流放到房州(今属湖北),朝中大臣无人敢进谏,独有元佐为廷美鸣不平,予以救援。赵廷美在流放地抑郁而死,元佐为此忧愤成疾,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以至于一些细小原因就持刀伤人。

  雍熙二年(985),元佐病情稍轻,太宗非常高兴,为此大赦天下。重阳日宫内设宴,太宗召集几个儿子欢聚,因为元佐未痊愈,就没有派人请他。散宴后,诸王去看望元佐。元佐得知设宴一事,说:“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不预焉,是为君父所弃也。”忿气难平,一个劲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烧宫院。一时间,殿阁亭台,烟雾滚滚,火光冲天。

  太宗得知后,猜想可能是元佐所为,便命人查问,元佐具实以对。太宗怒不可遏,欲绝父子之情。众人营救不得,元佐被废为庶人,原拟发配均州,后召还,软禁在南宫,并派人守护、监视。有人说元佐是在装狂,以表示对父亲的不满和对皇位的拒绝。

  太宗去世后,其妻李皇后曾打算立元佐为帝,但元佐并不知情,所以未受牵连。元佐的同母弟真宗即位后对元佐很好,刚即位就起用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恢复其楚王封爵,努力帮他治病。真宗先后加授元佐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太傅、太尉兼中书令、天策上将军、兴元牧、雍州牧、江陵牧等职,生日赐予宝带,令其剑履上殿,诏书不名。只是元佐在其弟做了皇帝后,终身未见他。元佐死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享年62岁。在真宗即位后,元佐竟能安享富贵达三十年之久,真是幸运。

  汉王元佐有子:允升、允言、允成。

  汉王赵允升有子:宗礼、宗道、宗旦、宗楷、宗悫、宗回、宗悌、宗默、宗直、宗彦、宗惠、宗本、宗辩、宗厚。

  韩国公赵宗礼有4子12孙。

  高密侯赵宗道有2子3孙。

  滕王赵宗旦有9子39孙。

  汉东侯赵宗楷有6子31孙。

  遂国公赵宗悫有3子4孙。

  汉东郡公赵宗回有2子14孙。

  东阳郡王赵宗悌有7子25孙。

  安康侯赵宗默有1子4孙。

  赠崇义副使赵宗直无子。

  平阳郡王赵宗彦有13子50孙。

  郯王赵宗惠有15子70孙。

  华阴侯赵宗本有6子6孙。

  东阳郡公赵宗辩有9子43孙。

  彭城郡公赵宗厚有6子29孙。

  密国公赵允言有子:宗说、宗立、宗迵、宗育。

  祁国公赵宗说有26子65孙。

  南康郡王赵宗立有10子24孙。

  东阳侯赵宗迵有6子5孙。

  汝阴侯赵宗育无子。

  郇国公赵允成有子:宗颜、宗讷、宗颉、宗鼎、宗严、宗鲁、宗儒、宗仁、宗奭。

  遂国公赵宗颜有3子2孙。

  安陆侯赵宗讷有1子3孙。

  赠太子右卫率府率赵宗颉,无子。

  华阴侯赵宗鼎有2子15孙。

  彭城郡公赵宗严有5子20孙。

  安陆侯赵宗鲁有3子4孙。

  普宁侯赵宗儒有2子17孙。

  南康侯赵宗仁有7子29孙。

  右侍禁赵宗奭无子。

  许王房

  许王房实际出自汉王房。

  许王赵元僖(966-992)初名德明,太平兴国七年(982)出阁,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广平郡王,与兄卫王德崇同日受封。八年,进封陈王,改名元佑,诏令从此以后宰相位在亲王之上。雍熙二年(985),汉王元佐被废为庶人,宋太宗以元僖为开封府尹兼侍中,改为现名,进封许王,加中书令,成为准皇储。太宗为元僖娶隰州团练使李谦溥女为夫人。元僖与宰相赵普、吕蒙正关系不错,更加巩固了其皇储地位。

  元僖相貌魁梧、强悍,平素沉默寡言,任开封府尹五年,治政上无大的过失,深得太宗信任。如无意外,太宗百年后,皇位就由他来继承。

  然而,世事难料,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元僖刚上入朝,刚坐到殿中,即觉身体不适,径直回府。宋太宗得报后,即来府探视,这时元僖的病情已重,太宗呼唤时他还能答应,不久即薨。太宗非常伤心,当场恸哭,追赠元僖为皇太子,追谥为恭孝。元僖死后数日,太宗悲伤哭泣,以至昼夜无法正常休息,并作《思亡子诗》。

  不久,元僖的死因隐情被披露:元僖之死,据传是其侍妾张氏下毒所致。元僖不喜欢正妻李氏,宠爱张氏。张氏欲下毒毒杀李夫人,但误毒死元僖。张氏恃宠骄横,对奴婢稍不如意即予以重罚,甚至有棰死者,但元僖并不知情。张氏又逾越制度葬其父母。

  太宗后来探知其事,大怒,遣使按问。张氏自缢身亡,左右亲吏都被处罚,其父母坟墓亦被毁去。太宗又下诏停止元僖的追赠仪式,降低其葬礼的规格,以一品官员礼仪下葬。元僖本得太宗喜爱,又与宰相交好,朝中还有不少大臣建议立他为太子,本是春风得意之时,却死于非命,而死后又被太宗所厌,实是可叹。

  宋真宗即位,诏令中外恢复元僖太子之名号。乾兴初年(1022),改其谥号。

  赵元僖二子早夭,宋仁宗时以汉王赵元佐子赵允成之子赵宗保出继其孙。

  新平郡王赵宗保有4子14孙。

  商王房

  商王赵元份,初名德严。太平兴国八年(983)出阁,改名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雍熙三年(985),改为现名,加侍中、成武军节度使,进封越王。淳化年间,兼领建宁军,改镇宁海、镇东。真宗即位,加中书令,徙镇永兴、凤翔,改为雍王。永熙中任山陵使,拜太傅。真宗北征,元份任东京留守。终年37岁,真宗追赠为太师、尚书令、郓王,后改为陈王、润王,英宗治平年间,封鲁王。徽宗即位,改封商王。元份为人宽厚,言语举止合乎礼法,成为当时的楷模。但所娶崇义使李汉斌女却骄悍妒忌,为人苛暴,宫中女婢稍不如意,即予以鞭杖。

  商王赵元份有子:允宁、允让。

  信安郡王赵允宁有子:宗谔、宗敏、宗孟、宗肃、宗翰。

  韩王赵宗谔有8子33孙。

  会稽侯赵宗敏有8子65孙。

  临汝侯赵宗孟无子。

  舒王赵宗肃有8子25孙。

  平阳郡王赵宗翰有4子19孙。

  濮王赵允让有子:宗懿、宗朴、宗谊、宗詠、宗师、宗晖、宗辅、宗邈、宗晟、宗博、宗瑗、宗愈、宗隐、宗沔、宗绰、宗治、宗荩、宗胜、宗楚、宗佑、宗汉。

  舒王赵宗懿有6子24孙。

  定王赵宗朴有6子29孙。

  广陵郡王赵宗谊有3子16孙。

  余杭郡王赵宗詠有2子2孙。

  温王赵宗师有2子8孙。

  怀王赵宗晖有5子23孙。

  樊王赵宗辅有17子99孙。

  淄王赵宗邈有2子8孙。

  昌王赵宗晟有3子39孙。

  萧王赵宗博有3子18孙。

  崇王赵宗瑗有6子30孙。

  襄王赵宗愈有9子41孙。

  润王赵宗隐有8子36孙。

  汉东郡王赵宗沔有2子,无孙。

  荣王赵宗绰有4子17孙。

  信王赵宗治有3子21孙。

  建王赵宗荩有6子23孙。

  袁王赵宗胜有5子17孙。

  惠王赵宗楚有3子5孙。

  钦王赵宗祐有8子27孙。

  景王赵宗汉有15子36孙。

  越王房

  越王房实际是汉王房的分支。

  越王赵元杰(?-1003),字明哲,初名德和,太宗第五子。太平兴国八年(983)出阁,改现名。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太宗端供初年,加兼侍中、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度。淳化年间,徙封吴王,令扬润大都督府长史、淮南镇江军节度使。至道二年(996),改任扬州大都督、淮南忠正军节度使。真宗即位,授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徐州大都督、武宁泰宁等军节度使,改封兖王。咸平年间,加守太保。咸平六年(1003)七月,得暴病薨,终年32岁。元杰聪明好学,善写词,工草、隶、飞白,曾建楼贮书二万卷。元杰死后,真宗非常痛惜,追赠为太尉、尚书令,追封为安王,谥文惠,后改封为邢王、陈王。

  越王元杰有子年幼尚未来得及取名即夭折,宋仁宗诏以允言(汉王元佐子)子宗望继其孙。

  高密郡公赵宗望有5子30孙。

  镇王房

  镇王赵元偓(977-1018),字希道,太宗端拱年间出阁,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至道二年(996),拜洪州都督、镇南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封彭城郡王。不久又加授检校太傅,改镇静难、彰化,进封宁王。在郊祀、东封等礼仪活动中,均为亚献,礼仪活动结束后,授检校太尉兼侍中、护国镇军等军节度使。大中祥符三年(1010),文武百官恭请真宗(实为秉承真宗旨意)祭祀后土,元偓因兼领节度使,也上奏章敦请。真宗顺水推舟,率车驾出巡,临行时,任命元偓为河、华管内桥道顿递使。翌年,真宗祀后土还,加授元偓中书令,领成德、安国等军节度,改封相王。五年,加守太傅。真宗自即位以来,屡以学术鼓励宗子,元偓夺魁,更加好学不倦。六年,进位太尉。八年七月,荣王宫发生大火,徙元偓宫于景龙门外,是年冬,加兼尚书令。天禧元年(1017)二月,改镇成德、镇宁,进封徐王。天禧二年,宫邸火灾,元偓惊悸,突然中风眩晕而薨,终年42岁。真宗亲临其丧,追赠为太师、尚书令、邓王,赐谥恭懿,后又改封为密王、苏王。英宗治平中,追封为韩王。

  元偓有子:允弼。

  相王允弼有子:宗述、宗艺、宗缋、宗景、宗乔、宗孺、宗制。

  祁国公宗述有5子29孙。

  彭城郡公宗艺有2子2孙。

  南阳郡王宗缋有3子10孙。

  循王宗景有3子10孙。

  南阳郡王宗乔有3子4孙。

  陈国公宗孺有4子19孙。

  北海郡公宗制有5子21孙。

  楚王房

  楚王房实际出自汉王房。

  楚王赵元偁(981-1014)字令闻,7岁时授检校太保、右卫上将军,泾国公。后令鄂州都督、武昌军节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王,进检校太傅。景德二年(1005),迁宣德、保宁两镇节度使,进封舒王。大中祥符初年,加检校太尉兼侍中,移平江、镇江军节度使。随真宗祭祀汾阴,加兼中书令,改任镇南、宁国军节度使。五年,拜太保。自景德后,朝廷每有祭祀等活动,都为终献。元偁体弱多病,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十五日,真宗驾亲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亲临老君台、太清宫朝谒太上老君,当时元偁已经患有重病,仍恳求随扈。至鹿邑后病情加重,被立即送回,不久病逝。朝廷追赠为太尉、尚书令,追封为曹王,追谥为恭惠。后改封为华王、蔡王。有文集三卷,笔札一卷,真宗亲为其作序,藏之秘阁。

  赵元偁有子:允庄、允则。

  赠左屯卫大将军允庄无子。

  赠汝州防御使允则无子。

  诏以汉王元佐子允升之子出继楚王为孙。

  高密郡王宗达有6子14孙。

  周王房

  周王赵元俨(985-1044),年幼时非常奇异聪颖,倍受太宗喜爱,每次朝廷重要宴请活动,太宗都让他随侍左右。按照规定,皇子长成后即需出阁,太宗舍不得让元俨那么早就出宫,决定等他长到20岁时再让他出阁,当时宫中戏称他为“二十八太保”(元俨在诸兄弟中排行第八)。真宗即位,授元俨为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咸平二年(999),元俨任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真宗东封泰山,元俨改任昭武、安德军节度使,进封荣王;西祀汾阴,元俨加授兼侍中,改镇安静、武信,加检校太尉;南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荣王元俨侍婢韩氏盗卖荣王宫金器,因惧事情败露,遂于四月二十三日夜纵火焚宫。时北风甚急,大火延烧内藏、左藏库、乾元殿、乾元门、崇文院、秘阁等处,至次日中午乃熄。崇文院、秘阁所藏书画焚烧殆尽、“所存无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五)。

  荣王宫大火,焚毁大量文化典籍,给中国文化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宋初君主崇尚儒术,屡下诏购求书籍及先贤墨迹。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于宫城左升龙门东北建藏书之所崇文院,“轮奂壮丽,甲于内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九)。东廊为昭文馆书库,南廊为集贤院书库,西廊为史馆书库。藏书共有正副本达8万卷,后屡有增。太宗端拱元年(988),三馆(昭文馆、集贤馆、史馆)之书访求渐备。为藏,在崇文院中堂复建秘阁,“择三馆真本书籍万余卷及内出古画墨迹藏其中”(《宋会要辑稿》职官18之47)。淳化二年(991),又以史馆所藏天文历算、阴阳术数、兵法之书凡5012卷、图画140轴,藏付秘阁。内有王羲之、王献之、庾亮、萧子云、唐太宗、唐玄宗、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怀素、怀仁等人墨迹,顾恺之、韩幹、东丹王李赞华等人画卷。后凡搜集到稀有古书、珍奇字画皆藏秘阁。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说:“唐末五代书籍之仅存者,又厄于此火,可为太息云”(《识余》卷三)。后于左掖门外建崇文外院,收藏余书籍,并借太清楼的书进行补写。至仁宗天圣三年(1025),仅成书17600卷。九年(1031)冬,于旧址复建崇文院,外院遂废。

  因荣王府侍婢纵火,延燔至禁中,给朝廷造成重大损失,追夺元俨武信军节度使一职,降封为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府第。元俨每次朝见真宗时,真诚认错,博得真宗的同情,不久即加授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位太保。真宗册立太子时,加授元俨为太傅。后历任横海永清保平定国节度使、陕州大都督,改封通王、泾王。

  仁宗即位,拜元俨为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镇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天圣七年(1029),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明道初年,拜太师,改任河阳三城、武成节度,封孟王,改为永兴凤翔、京兆尹,封荆王,迁雍州、凤翔牧。景祐二年(1035),大封宗室,元俨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

  元俨身体硕壮,不怒自威,凛然不可冒犯,文武百官对其既敬又畏。然而他对生母王德妃极其孝顺,德妃每次患病,他必亲自侍候。平生清静寡欲,惟一的喜好就是收藏书籍,爱好写作文词,擅长二王书,工飞白。仁宗以幼年即位,真宗刘皇后(章献皇太后)临朝听政,元俨为避嫌,韬光养晦,阖门不与外界交往,故意装病,不再参与朝谒。刘太后崩后,仁宗亲政,对元俨予以崇高礼仪。庆历四年(1044)正月,元俨薨。仁宗追赠元俨为天策上将军、徐兖二州牧、燕王,追谥为恭顺。仁宗诏令将元俨墨迹及撰写的诗分赠宰相,其余的收藏在秘阁。

  周王元俨有子:允熙、允良、允迪、允初。

  博平侯允熙无子。

  定王允良有子:宗绛、宗蔺、宗史、宗劼、宗易。

  安康郡王宗绛有16子40孙。

  普安郡王宗蔺有3子13孙。

  冯翊侯宗史有2子1孙。

  信都郡公宗劼有4子7孙。

  赠舒州团练使宗易无子。

  永嘉郡王赵允迪有子:宗象、宗粹。

  太子左监门率府率宗象无子。

  简王宗粹有9子31孙。

  允初无子,诏以宗鲁(汉王房)子继其孙,有1子4孙。

  英宗诸子

  英宗四子:长即宋神宗;次吴荣王颢;次润王颜,早亡;次益端献王頵。

  吴王有子:孝纯、孝骞、孝锡;

  献王有子:孝哲、孝诒、孝参、孝奕、孝骘、孝忱、孝颍、孝愿、孝永。

  神宗诸子

  神宗十四子:长成王佾,次惠王仅,次唐哀献王俊,次褒王伸,次冀王僩,次哲宗,次豫悼惠王价,次徐冲惠王倜,次吴穆荣王佖,次仪王伟,次徽宗,次燕王俣,次楚荣宪王似,次越王偲。惟佖、似、偲、俣四王有子,余八王皆早亡。

  佖有子:有奕、有常。

  俣有子:有隣、有成。

  似有子:有恭。

  偲有子:有仪、有德。

  徽宗诸子

  徽宗三十一子,钦宗为长子,高宗为第九子,棫之弟,材之兄也。柽、楫、材、栱、椿、机早亡。郓王楷、荆王楫、肃王枢、景王杞、济王栩、益王棫、穆王材、祁王模、仪王朴、徐王棣、沂王、冲王栱、和王栻、信王榛、汉王椿、安康郡王楃、广平郡王楗、相国公梴、瀛国公樾、建安郡王楧、嘉国公椅、温国公楝、英国公橞、仪国公桐、昌国公柄、原王枞。朴榛、橞不知所终,楧从徽宗出,薨于青城,余皆北迁。

  钦宗诸子

  钦宗二子:长皇太子谌,北迁;次训,生于五国城。

  高宗诸子

  高宗一子,三岁亡。

  孝宗四子,长庄文太子愭,次魏惠宪王恺,次光宗,次开府仪同三司、淮康军节度使、邵悼肃王恪,早亡。

  光宗诸子

  光宗二子,长保宁军节度使梃,早亡,次宁宗。

  宁宗诸子

  宁宗九子,皆早亡。

  三、魏王支派

  魏王赵廷美(947-984)字文化,本名光美,太平兴国初年改为现名。宋太祖建隆初年(960),授嘉州防御使。建隆二年,升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宝六年(973),加授检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太宗即位后,加授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又加检校太师。随太宗出征太原,进封秦王。

  《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一》记载有金匮之盟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的第二年(961),皇太后杜氏患重病,召赵匡胤和宰相赵普入宫。杜太后是个很有历史眼光的人,她总结历史上的教训,认为不能由年少的人当皇帝,因容易引起权臣把持政权或篡位。她对宋太祖说:你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英年早逝,他的嗣子年幼的缘故。如果周世宗把帝位传给有名望的年长的后裔当皇帝,你未必能够如愿。为江山社稷考虑,你百年以后应传位弟弟光义,光义再传位弟弟光美(廷美),光美再把帝位传给你的儿子德昭,这样就可以避免幼主当皇帝、上下不安的局面。赵匡胤为了安抚母亲,不得已答应了,表示一定把帝位传给晋王光义。杜太后还不放心,让赵普当场记下这些话作为誓约,并藏在金匮之中,由谨慎可靠的官人掌管,这就是“金匮之盟”。

  赵匡胤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在位时没有预立太子,病逝时传位给赵光义,而未传给儿子德昭或德芳。但赵光义当皇帝后,就起了歪心,不肯把帝位传与他人。因为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继承人,并由廷美传回太祖之子德昭,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古帝王传承多为父死子继,太宗也不例外。后人分析,金匮之盟是太宗和赵普捏造出来的,是为了证明太宗即位的合法性。虽然一时能掩人耳目,但最终限制了太宗传子的愿望。

  赵普看准时机,向太宗密陈:皇太后的“金匮之盟”是自己写的,皇太后命太祖传位陛下;尚有使陛下传位于赵光美、再传位于太祖子德昭之意。但赵普劝太宗,要吸取太祖传弟不传子的历史教训。赵普的密陈为太宗解决了两大难题,其一是证明太宗承兄位之合乎祖宗遗旨,其二是拥护太宗传子不传弟。太宗接到密陈后,决意背盟。为此,太宗绞尽脑汁,力图一一排除传子过程中的障碍,走过了一段充满风波曲折的历程。这样,赵廷美注定成为政治牺牲品。

  太祖去世后,还留有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太宗继位之初,德昭封为节度使和郡王。太平兴国四年(979),德昭被逼自尽。德芳又不明不白地死去,年仅23岁。于是,太宗皇位继承的两大“隐患”被消除了。

  德昭兄弟死后,对皇位能构成威胁的就只剩下魏王廷美了。太宗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对廷美下手,但只有除掉其弟,才能保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太宗此次又想到了赵普。赵普曾提醒太宗不可“一误再误”而深受太宗信任,自然知道在这种情形下该怎么做。

  太平兴国七年(982),太宗为晋王时的旧僚柴禹锡、杨守一等秉承太宗旨意,告发赵廷美骄横自满、阴谋造反。太宗将信将疑,就问赵普的看法。这给了赵普表白的机会。关于秦王廷美,赵普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这次赵普趁机说自己为权奸(指政敌卢多逊)所害,并详细说起杜太后的金匮之盟以及自己的上表等事。这下,太宗感觉到赵普原来是自己的大忠臣,于是对赵普加官晋爵。但不多久,太宗君臣都意识到了金匮之盟所存在的隐患。赵普提醒太宗不可一误再误的话一出口,就已经决定了廷美的结局。太宗罢除廷美开府尹一职,授西京留守,赐予西京甲第一区,并派自己的亲信判西京留守府事。

  没多久,赵普就查到了卢多逊私遣堂吏交通廷美之事。赵普毫不客气地捅给皇帝,说卢多逊盼太宗早日晏驾,就好尽力侍奉廷美,廷美表示满意,还送卢多逊弓箭等物。太宗大怒,借题发挥,严惩卢多逊及其同党。太宗还召集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如何处置廷美与卢多逊。太子太师王溥等74人联名上奏卢多逊及廷美怨望诅咒,大逆不道,宜正刑章。卢多逊被削夺官爵,其同党不少被处死;廷美勒归私第,其儿女不再称皇子皇女。

  赵普借卢多逊交通秦王案,既打击了政敌卢多逊,又讨好了太宗,一箭双雕。但廷美的悲惨命运还没到头。赵普更进一步,他挑唆开封知府李符落井下石,上言说廷美不思改过,反多怨望。于是,廷美被降为涪陵县公,安置到房州。太宗命人严加监管。廷美气愤难平,雍熙元年(984)死在房州,年仅38岁。在继承人的障碍排除后,太宗假模假样地流下几滴眼泪,下诏追封廷美为涪王,追谥为悼,以礼安葬。

  廷美死后,太宗宿怨未消,对外称廷美乃是乳母陈国夫人耿氏的儿子,并非杜太后所生,这样就彻底地将廷美排除在皇位继承系统之外。当时,杜太后早已去世,太宗兄弟也只剩下他一人,太宗所言无人能够反驳。因此,廷美到底是谁的儿子,恐怕也只有太宗自己最清楚了。太宗又对宰相李昉等说:当年廷美企图在宫中西池对我下毒手,阴谋不成后又借口患病,准备乘我前去探望时在府邸行刺。当时即有人告发,我若追查此事,廷美早就受到处置了。但家丑不可外扬,廷美与卢多逊勾结事发,我只令其任西京留守,但他不肯悔过,日益怨恨,出言不逊,出于无奈,才命其迁往房陵(即房州)保全其性命。我对于廷美可谓仁至义尽了。李昉话中有话地说:“涪陵县公的狂悖忤逆,天下都有传闻。西池,位于禁中,若非陛下披露其中发生的事,臣等从哪里知道。”

  真宗即位,恢复廷美西京留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河南尹、秦王等官职、封爵;廷美妻张氏恢复楚国夫人封号。咸平二年(999)闰三月,诏令择汝、邓,改葬廷美,后葬于汝州梁县新丰乡。仁宗即位,追赠廷美为太师、尚书令。徽宗即位,改封魏王。

  魏王赵廷美十子:长高密郡王德恭;次广平郡王德隆;次颍川郡王德彝;次广陵郡王德雍;次郧国公德钧;次江国公德钦;次原国公德润,无子;次申王德文;次姑臧侯德愿,无子;次纪国公德存。

  原国公赵德润(965-1003)字温玉,魏王赵廷美第七子。喜好学习,善写诗。淳化元年(990),授右领军卫将军,四迁至右羽林卫将军。咸平六年二月卒,终年39岁。追赠为应州观察使,追封为金城侯。

  姑臧侯赵德愿(976-999)字公谨,魏王赵廷美第九子。淳化元年(990),授右千牛卫大将军,三进秩为左武卫大将军。咸平二年闰三月卒,终年24岁。追赠为凉州观察使,追封为姑藏侯。

  魏王支派分为八房:高密郡王房、广平郡王房、颍川郡王房、广陵郡王房、勋国公房、江国公房、申王房、纪国公房等。魏王支派另立字辈,以“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相区分。

  高密郡王房

  高密郡王赵德恭(956-1000)字复礼,魏王赵廷美长子,太平兴国四年(979)以皇子出阁,拜贵州防御使。赵廷美被流放到房陵后,德恭与诸兄弟随行,因此免职。廷美死后,德恭任峰州刺史,德恭弟德隆任瀼州刺史。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太宗诏令德恭为左武卫大将军,封安定郡侯,判济州;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封长宁郡侯,判沂州,德恭诸弟皆赴治所居住生活。端拱元年(988),德恭进封安定郡公。淳化五年(994),改任左骁卫大将军。至道二年(996),加授神武大将军。真宗即位,转左武卫大将军。咸平二年(999),真宗征召其赴阙,改封为乐平郡公,判虢州。后迁胜州团练使。景德初年,改任卫州防御使。景德三年患病,同年五月病故,终年45岁。朝廷追赠为保信军节度使,追封为申国公。天禧二年(1018),加赠护国军节度兼侍中。明道二年(1032),追封为高密郡王,追谥为慈惠。

  德恭有子:承庆、承寿。

  循国公承庆有子:克晤、克继、克绚、克孝、克肖、克頠。

  右班殿直克晤无子。

  建国公克继有4子17孙。

  北海侯克绚有6子8孙。

  惠国公克孝有11子30孙。

  赠右屯卫大将军克肖有2子2孙。

  祁国公克頠有4子8孙。

  武当侯承寿有子:克巳、克基、克修、克淑。

  饶阳侯克巳有3子7孙。

  景陵侯克基有6子18孙。

  冯翊侯克修有4子31.

  济阴郡公克淑有8子10孙。

  广平郡王房

  广平郡王赵德隆(964-986)字日新,魏王赵廷美第二子。廷美死后,德隆任瀼州刺史。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太宗诏令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封长宁郡侯,判沂州。雍熙三年死于沂州太守任上,终年23岁。朝廷追赠为宁远军节度,追封为临沂郡公。天禧二年(1018),加赠崇信军节度、同平章事。

  德隆有子:承训。

  赠深州团练使赵承训有子:克勤、克俭、克禋、克孚、克懋。

  仪国公克勤有7子19子。

  济南侯克俭有3子7孙。

  左侍禁克禋无子。

  彭城侯克孚有10子28孙。

  南阳郡公克懋有5子15孙。

  颍川郡王房

  颍川郡王赵德彝(967-1015)字可久,魏王赵廷美第三子,年幼时被宋太祖养育于宫中。德隆死后,授右千牛卫大将军,封长宁郡侯,代兄德隆判沂州,时年19岁。任内洗清儒生乙恕的不白之冤,进封郡公。淳化四年(993),任右监门卫大将军,迁左武卫大将军,改封为广平郡公。真宗咸平二年(999),命判滁州,与德恭并留不遣。三年,任徐州刺史,官至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大中祥符八年(1015)病故,终年49岁。朝廷追赠为昭信军节度使,追封为信都郡王,谥安简。仁宗明道二年(1032),改封为颍川郡王。

  德彝有子:承矩、承漠、承范、承拱、承垳、承锡

  广平侯承矩有子:克广、克彰、克绍、克循。

  光国公克广有6子20孙。

  济国公克彰有11子48孙。

  吉国公克绍有6子17孙。

  高阳侯克循有6子21孙。

  宣州刺史承漠有子:克构。

  新平侯克构有4子16孙。

  遂宁郡王承范有子:克思、克聪、克备、克杨、克邃、克爱。

  昌国公克思有13子46孙。

  东阳郡公克聪有3子7孙。

  南康侯克备有17子43孙。

  祁国公克杨有2子6孙。

  太子左内率府副率克邃无子。

  常山侯克爱有3子,无孙。

  南阳郡公承拱有子:克就。

  太子左内率府副率克就无子。

  遂宁郡公承垳有子:克勋、克谐、克省。

  舒州防御使克勋无子。

  左武卫大将军克谐有4子13孙。

  赠左领军卫将军克省有1子,无孙。

  陈国公承锡有子:克告、克闢、克疆、克禀、克慄、克佑、克、克家。

  华阴侯克告有9子26孙。

  淮阳侯克闢有1子,无孙。

  昌国公克疆有1子1孙。

  襄阳侯克禀有6子8孙。

  左领军卫将军克慄无子。

  赠左卫大将军克佑有5子4孙。

  婺州观察使克有12子4孙。

  安康郡公克家有10子28孙。

  广陵郡王房

  广陵郡王赵德雍字仲达,魏王赵廷美第四子,淳化初年,授右骁卫将军,历任右羽林、龙武二将军,累迁蔡州观察使、咸宁郡公,官至天平军节度观察留后。卒后追赠为宣德军节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康简。仁宗明道年间,追封为广陵郡王。

  德雍有子:承睦、承炳、承亮、承操、承掸、承嗣。

  南康侯赵承睦有子:克顺、克戒、克协、克凝、克慢、克彙。

  河间侯克顺有2子1孙。

  成国公克戒有8子28孙。

  右清道率府率克协有1子2孙。

  南康侯克凝有2子10孙。

  安康侯克有3子6孙。

  昌国公克彙有2子3孙。

  昌国公赵承炳有子:克咸、克惧、克贶、克偕、克权。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克咸有2子8孙。

  崇国公克惧有2子7孙。

  冯翊侯克贶有7子17孙。

  冯翊侯克偕有7子22孙。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克权无子。

  乐平郡王赵承亮有子:克冲、克愉、克蠲、克颛、克夐、克整、克播、克暨、克壮、克终、克类。

  赠崇信军节度使克冲有5子59孙。

  魏国公克愉有11子53孙。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克蠲无子。

  信国公克颛有5子15孙。

  高密侯克夐有8子13孙。

  高密侯克整有15子50孙。

  右监门率府率克播无子。

  乐平郡王克暨有14子27孙。

  赠左领军卫将军克壮无子。

  赠右屯卫大将军克终无子。

  荣国公克类有11子36孙。

  安定侯赵承操有子:克勉、克助、克勍。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克勉无子。

  常山郡公克助有5子17孙。

  建国公克勍有3子1孙。

  南阳郡公承掸有子:克眷、克迓、克慕。

  济阴侯克眷有2子1孙。

  北海侯克迓有5子13孙。

  东阳侯克慕有5子1孙。

  昌化侯赵承嗣有1子,无孙。

  勋国公房

  保平军节度使、勋国公赵德钧(?-1007)字子正,魏王赵廷美第五子,淳化初年拜右武卫将军,四迁至右卫将军。景德二年(1005),加右监门卫大将军。卒后追赠为河州观察使,追封为安乡侯。

  德钧有子:承震、承简、承幹、承伟、承雅、承裔、承鉴、承戬、承裕、承翊。

  赠解州防御使赵承震有子:克明。

  河内侯克明有2子6孙。

  安定郡王赵承简有子:克荷、克舆。

  建安郡公克荷有1子6孙。

  南阳侯克舆有4子9孙。

  安定郡王赵承幹有子:克敦、克臻。

  和国公克敦有3子6孙。

  东平侯克臻有7子33孙。

  赠濮州团练承伟有子:克温、克周。

  广平侯克温有2子4孙。

  历阳侯克周有3子19孙。

  宣城侯赵承雅有子:克端、克用、克巩。

  永嘉郡王克端有4子8孙。

  荣国公克用有5子3孙。

  赠左武卫上将军克巩有16子28孙。

  祁国公赵承裔有子:克平、克宽、克友、克任、克勇、克研。

  赠右领军卫将军克平有1子7孙。

  高密郡公克宽有1子8孙。

  华阴侯克友有2子8孙。

  赠右武卫大将军克任有1子,无孙。

  荣国公克勇有2子7孙。

  信都郡公克研有2子,无孙。

  东阳侯赵承鉴有子:克悚、克之。

  济南侯克悚有2子14孙。

  右班殿直克之无子。

  礼宾副使赵承戬无子。

  建安郡王承裕有子:克谌、克敢、克嶷

  莘国公克谌有4子12孙。

  房国公克敢有9子6孙。

  崇国公克嶷有18子11孙。

  阆中郡公赵承翊有子:克淳、克贵、克勤、克猛、克劲。

  冯翊侯克淳有1子1孙。

  河内侯克贵无子。

  南康侯克勤有7子17孙。

  清源侯克猛有5子7孙。

  房陵郡公克劲有7子20孙。

  江国公房

  忠正军节度使、江国公赵德钦(974-1004)字丕从,魏王赵廷美第六子。淳化元年(990),授右屯卫将军,四迁右羽林将军。景德元年六月卒,终年31岁。追赠为云州观察使,追封为云中侯。

  德钦有子:承遵。

  乐安侯赵承遵有子:克虔、克臧、克观、克堪、克岐、克偃、克奂。

  右金吾卫大将军、光州团练使克虔有4子12孙。

  南康侯克臧有3子12孙。

  克观有4子25孙。

  右清道率府率克堪无子。

  右监门率府率克岐无子。

  高阳侯克偃有6子15孙。

  武当侯克奂有5子21孙。

  申王房

  申王赵德文(975-1046)字子矼,魏王赵廷美第八子。淳化初年,授右监门卫将军,累迁滑州观察使、冯翊郡公。自幼好学,凡经史百家,必亲自手抄,工辞章,至老嗜学不倦。真宗因其如儒生那样刻苦学习,戏称其为“五秀才”(德文本廷美第八子,因其兄三人早故,于次第排行第五,故有此称呼)。真宗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南幸亳州,德文都进献颂赋。仁宗天圣年间,任横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昭武节度使,后改镇感德、武胜二军,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尊称其为“五相公”而不叫名字。庆历四年(1044),宗室封王者有四人,德文位尊又贤,晋封为东平郡王,加兼侍中。庆历六年薨,追赠为太尉、中书令、申王,谥恭裕。

  德文有子:承显、承僖、承选、承(澋)、承嘏。

  乐平郡王承显有子:克柔、克恂、克伦

  乐平郡王克柔有10子31孙。

  淮南侯克恂有5子23孙。

  华阴侯克伦有8子17孙。

  舒国公赵承僖有子:克贤、克常、克务。

  奉化郡公克贤有3子8孙。

  永国公克常有7子20孙。

  吉国公克务有1子6孙。

  博陵郡王赵承选有子:克丕、克坚、克菑。

  赠右武卫大将军克丕有1子,无孙。

  奉化郡公克坚有7子13孙。

  建国公克菑有5子6孙。

  乐平郡公赵承澋有子:克久、克功。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克久无子。

  赠少傅克功有5子7孙。

  安陆侯赵承嘏有子:克运。

  宣城侯克运有5子11孙。

  纪国公房

  纪国公赵德存(982-1011)字安世,魏王赵廷美第十子。9岁授右千牛卫将军,历监门卫将军,升至骁卫将军。参与真宗封禅泰山的活动,任奖州刺史;祭祀汾阴,迁左羽林将军。大中祥符四年六月病故,终年30岁。追赠为洮州观察使,追封为洮阳侯。

  纪国公赵德存有子:承衍。

  河东郡王赵承衍有子:克袭、克畅、克奋、克颂、克监、克﨣、克依、克戒、克一、克绥、克施、克、克惴。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克袭无子。

  越国公克畅有8子17孙。

  荣国公克奋有6子1孙。

  右武卫大夫、象州刺史克颂有1子1孙。

  英国公克监有3子,无孙。

  房陵郡公克有3子7孙。

  洋国公克依有3子3孙。

  高密郡公克戒有2子2孙。

  建国公克一有5子4孙。

  钦国公克绥有6子6孙。

  嘉国公克施有5子15孙。

  汉东郡公克有5子4孙。

  彭城侯克惴有4子8孙。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